寶寶起了鵝口瘡,是什麼症狀?

向日葵之語


鵝口瘡是由白色念珠菌引起的口腔黏膜感染,在口腔兩側頰黏膜、舌面、唇內、上顎部和齒齦上出現白色點狀或融合成片如奶塊樣物質,多見於小嬰兒。新生兒多由產道感染,或因哺乳奶頭不潔或餵養者手指的汙染傳播。通常用棉籤不易擦掉,也不推薦媽媽們用棉籤去擦。

寶寶患了鵝口瘡通常會感到口腔不適,有時會感到疼痛,多半寶寶會因此減少吃奶;鵝口瘡還會造成寶寶吃奶時呼吸量不夠,使寶寶營養攝入不夠,導致體重下降。此外,由於白色念珠菌是一種酵母樣菌,它可以寄生於人的皮膚、口腔、呼吸道、腸道和陰道等部位,因此受感染和傳染給他人的途徑很多,所以需要積極治療。

媽媽可用2-4%蘇打水清洗寶寶患處,再用制黴菌素和魚肝油進行混合,製成制黴菌素肝油,然後用棉籤蘸取少量塗抹至寶寶口腔黏膜,或用冰硼散塗在口腔患處,每日需堅持3~5次,建議媽媽在兩次餵養之間進行塗抹。

不需要斷母乳

如果寶寶因為疼痛而不願意吸奶,媽媽可以把奶擠出來,然後用小勺子餵給寶寶吃。媽媽還需要特別注意乳頭清潔,每次餵奶前洗手、清潔乳頭,喂完奶也清洗乳頭。當寶寶患上鵝口瘡時,如果是配方奶餵養的,要對所用奶具進行嚴格煮沸消毒。


兒科醫生鮑秀蘭


我是兒科醫生魚小南,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到你。


首先爸媽要知道什麼是鵝口瘡,這是一種叫做白色念珠菌的黴菌所引起的口腔黏膜感染。中招後的寶寶,往往會有讓爸媽一臉懵逼的“莫名其妙啊,哭啥,還不吃東西”。

這個時候,如果爸媽看到哇哇大哭的寶寶嘴唇內側、臉頰內側、舌頭、上顎部分,長了白色乳酪狀的斑點,這就是鵝口瘡。

這玩意兒還有個綽號叫“雪口”,大部分寶寶的口腔有點癢有點疼,少數寶寶嚴重起來甚至會波及咽喉、氣管或腸道黏膜,會讓寶寶發熱、呼吸困難以及腹瀉,這樣一來,寶寶吃奶、睡覺時多少都會不舒服,自然會哭鬧、抗拒吃奶或吃奶費勁,還很煩躁。


有的爸媽會把鵝口瘡和奶瓣搞混,鵝口瘡看上去確實跟奶瓣很像,但奶瓣容易擦掉,鵝口瘡擦不掉,就算使出蠻力硬生生擦掉(那得多疼啊),會有出血損傷不說,還很快就“我胡漢三又回來了”。

鵝口瘡比較容易治但也容易反覆,最佳預防辦法就是注意衛生。


希望爸媽仔細觀察,細心照顧寶寶。還有別的問題,歡迎在評論裡告訴小南。


兒科醫生魚小南


您好,這個問題有崔玉濤育學園來為您回答,點擊上方關注,查看更多相關問題哦!~

鵝口瘡是一種黴菌感染引起的疾病。

這種黴菌叫做白色念珠菌,它會侵蝕孩子的口腔粘膜表面,並形成瓷白色的斑膜。

所以,當家長在孩子口腔裡發現白色的、好像“奶膜”的膜狀物,並且這種膜狀物無法刮下時,基本就可以確定這是鵝口瘡了。

另外,鵝口瘡症狀較輕時,孩子除了口腔裡的白膜,其他症狀不明顯。

而隨著鵝口瘡加重,可能會出現吃奶情況大不如前,甚至由於口腔黏膜被侵蝕,孩子感覺疼痛而哭鬧的情況。

如果孩子已經得了鵝口瘡怎麼辦呢?

很簡單,從兩個方面入手即可:

1.給孩子服用制黴菌素等殺黴菌的藥,直接對黴菌進行消滅。

2.配合給孩子服用益生菌,調節孩子的腸道菌群,讓益生菌能夠去一直黴菌的產生。

需要強調的是,每個孩子的情況都不同,用藥量也不一樣,所以一旦懷疑孩子得了鵝口瘡,就應該及時帶孩子去醫院就診,並且根據醫囑服用藥物。


這個問題就說到這,歡迎點擊下方,崔玉濤育學園“查看官方網站”,瞭解更多育兒乾貨知識哦!~


崔玉濤育學園


鵝口瘡是寶寶口腔很常見的感染疾病,主要是由口腔酵母菌感染引起的,一般情況下並不會很嚴重,但是會讓寶寶感到很不舒服,甚至造成寶寶餵養困難。十月菌在就診期間發現,很多媽媽並不能判斷寶寶口腔出現了問題,有時候甚至延誤治療時機。

一般來講,寶寶患有鵝口瘡後,嘴巴和舌頭上會呈現為白色,天鵝絨般的感覺。在白色組織下面,可能還會出現流血的症狀。而且,病變數量和大小會慢慢增加。

那對於還不會說話的寶寶,該怎樣發現寶寶出現了這樣的問題呢?這就要看看寶寶日常的跡象。

寶寶出現鵝口瘡的第一個跡象就是寶寶情緒很不穩定,看起來很不安穩,尤其是在給他餵食的時候。鵝口瘡一般在嘴巴上,臉頰和舌頭上顯示為白色斑塊。周圍可能有紅斑,可能看起來像潰瘍。當出現這種情況後,建議家長帶寶寶去兒科診室檢查一下。

如何應對口腔鵝口瘡?

在一般情況下,嬰兒口腔鵝口瘡將會在兩週內消失。除了給寶寶觀察口腔病變的進展之外,可能不需要治療。但是因為口腔鵝口瘡可能會影響寶寶飲食,所以如果嬰兒出現症狀,還是建議去看一下兒科醫生。

如果寶寶是母乳餵養,麻麻的乳頭可能需要和寶寶同時進行治療,以防止感染來回傳播。

治療的方式一般是滴液或凝膠,需要在口腔內部擴散,而不僅僅是放在舌頭上。

如何預防口腔鵝口瘡?

為了防止酵母菌感染傳播給新生兒,孕媽如果有陰道酵母菌感染症狀,如陰道瘙癢等,應提前諮詢醫生。

如果母乳媽媽的出現乳頭出血或疼痛,也應及時檢查乳頭中是否有鵝口瘡感染。


十月呵護


鵝口瘡又稱雪口是一種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口腔黏膜疾病。理論上鵝口瘡可發生於各個年齡段,但最主要的好發人群還是兩歲以內的寶寶們。由於寶寶免疫系統尚未發育完善,一旦被感染就很容易發病。

奶瓶的奶嘴或媽媽的乳頭不清潔、寶寶咬手指或玩具以及在幼兒園交叉感染均可能導致寶寶出現鵝口瘡。鵝口瘡的主要症狀是寶寶口腔內尤其是舌、頰、軟顎及口唇部黏膜出現凝乳狀略微突起的斑膜,剝除後會有小的出血點。患有輕度的鵝口瘡的寶寶不會有太明顯的表現,較為嚴重的鵝口瘡會使寶寶因疼痛或呼吸困難而出現哭鬧、煩躁不安及胃口不佳等表現,同時可能伴有低熱。鵝口瘡若不及時治療,黏膜是受損面積會逐漸擴大,蔓延至咽、食管、氣管、肺,引發白色念珠菌食管炎或白色念珠菌肺炎甚至為寶寶自身免疫功能帶來終身影響。

因此,一旦發現寶寶還有鵝口瘡,應當立即帶寶寶就醫治療。


KK健康


你好,今天剛好寫了篇關於鵝口瘡的,也是前兩天有朋友問到我的,可以給你做參考

鵝口瘡的典型症狀和表現:

口腔裡面長白斑,黏膜上面白白的,拿個棉籤擦掉,紅紅的,過兩天又長了,寶寶拒食,拒絕喝奶,哭鬧,因為疼。

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主要的就是黴菌感染,又叫念珠菌感染,大多是以為口腔清潔不到位造成的。

原因如下:

1、奶粉餵養的:大多是由於奶瓶奶具不注意清潔,寶寶的嘴巴不注意清潔造成的。

2、母乳餵養的:餵奶前沒有清潔乳頭

3、孕媽媽有黴菌性陰道炎,寶寶出生的時候接觸到分泌物。

4、有黴菌的衣服玩具。

5、小朋友之間相互傳播

6、用了抗生素,導致菌群失調。

我們看看,可以怎麼做呢?

1、奶粉餵養的:奶瓶奶具注意消毒

2、母乳餵養的:餵奶前後都要紗布清潔乳頭,對寶寶可以預防鵝口瘡,對自己預防細菌入侵引起乳腺炎。

3、媽媽要是孕期就有黴菌性陰道炎,要及時治療

4、衣服玩具注意消毒

5、如果是大寶寶,去幼兒園要勤洗手。

6、用了抗生素要特別注意

7、口腔注意清潔,每天清洗,可以用紗布蘸溫開水擦洗,平時多喝溫開水,配合用蘇打水洗洗,也很快就會好的

鵝口瘡基本小月齡多見,也不要太擔心,真心不是大毛病,去醫院配個藥水洗洗就好了,重點在平時預防清潔衛生到位就不會長了。


育嬰講師徐芳老師


我兒子小時候我也是很擔心孩子患上鵝口瘡的,也有關注過這種病。


鵝口瘡小常識

鵝口瘡又名雪口病、白念菌病,由真菌感染,是兒童口腔的一種常見疾病。在口腔黏膜表面形成白色斑膜,多見於嬰幼兒。當嬰兒營養不良或身體衰弱時可以發病。


2歲以內孩子易得

主要症狀是口腔黏膜出現乳白色、微高起斑膜,周圍無炎症反應,像奶汁一樣。擦去斑膜後,可見下方不出血的紅色創面。斑膜面積大小不等,可出現在舌、頰、顎或唇內黏膜上。

孩子進食期間會覺得疼痛,會哭鬧。

口腔滯留奶汁,只要用溫開水和棉籤輕輕擦拭,就可以除去奶汁,但是鵝口瘡用力擦拭時,下面的黏膜會潮紅,粗糙。


鵝口瘡成因

  • 母親陰道有黴菌感染,嬰兒出生時通過產道,接觸母體的分泌物而感染。

  • 奶瓶、奶嘴消毒不徹底還有母乳餵養時,媽媽的奶頭不清潔。
  • 嬰幼兒在6~7個月時開始長牙,牙床有輕度脹痛感,嬰幼兒便愛咬手指,咬玩具,這樣就易把細菌、黴菌帶入口腔。

  • 在幼兒園過集體生活,有時因交叉感染可患鵝口瘡。


一般醫生給開的方子是小蘇打和制黴菌素片,有的寶媽反饋是用著好幾天,又復發,在這種狀況下,不妨試試以下民間小方子。

以前收集的幾個民間小方子

  • 吳茱萸敷腳底

吳茱萸 膽星 大黃 【藥比例4:1:2】

醋糊貼腳心12小時一換。差不多兩次就可以了。

這位是一位中醫的方子。

  • 小兒按摩法


補腎水5分鐘,

清天河水1分鐘,

揉小天心3分鐘 ,

揉總筋3分鐘,

清板門(來回推)3分鐘,

清大腸3分鐘,

揉二馬穴3分鐘

這個小兒按摩法,其實平時用作保健也不錯,所以建議寶媽可以每日閒暇時就給孩子做一做。

  • 補鋅

有一位寶媽反饋是缺鋅,吃了幾天補鋅口服液,孩子就好了


  • 黃連


先把黃連碾碎碾細,放適量於寶寶肚臍(和肚臍差不多平就行),每日待寶寶睡著後,用護臍貼把黃連粉固定在肚臍,明日在取下。約摸幾日,不僅寶寶口腔內白糊的東西大幅減少,連寶寶前幾日額頭上的小疹子都消失了。


寶寶有了鵝口瘡,也說明寶寶的體質有所下降,免疫力差了,所以寶媽要注意加強戶外運動,多帶寶寶健身

我是jason媽咪有辦法,第20期優質問答答主,喜詩詞,愛旅遊,做靈魂有香氣媽咪。 原創不易,碼字不易,如果方便請關注我,會把自己的育兒心得都分享給大家。


jason媽咪有辦法


鵝口瘡任何年齡都可發病,但2歲以內的嬰幼兒最多見。

口腔黏膜出現乳白色、微高起的斑片狀膜,周圍無炎症反應,形似奶塊。無痛,白色斑塊不易用棉棒或溼紗布擦掉,強行擦去斑膜後,下方可見不出血的紅色創面。

好發於頰、舌、軟顎及口唇部的黏膜。

在感染輕微時,白斑不易發現,也沒有明顯痛感,或僅在進食時有痛苦表情。

嚴重時寶寶會因疼痛而煩躁不安、胃口不佳、啼哭、哺乳困難,有時伴有輕度發熱。

受損的黏膜,如治療不及時可不斷擴大,蔓延到咽部、扁桃體、牙齦等,嚴重者可蔓延至食管、支氣管,引起念珠菌性食管炎或肺念珠菌病,少數可併發慢性黏膜皮膚念珠菌病,影響終身免疫功能。

甚至可繼發其他細菌感染,造成敗血症。


王根會皮膚美容團隊


鵝口瘡是一種常見的嬰兒口腔感染。它是由一種類似真菌的酵母,白色念珠菌引起的。寶寶長了鵝口瘡確實讓人很擔心,但是,家長要知道這是可以治療的。

鵝口瘡的症狀

寶寶如果突然出現如下症狀,那麼可能是患了鵝口瘡。

  1. 寶寶嘴角、臉頰內側和舌頭上都有白色斑點

  2. 在白色病灶下,可能有容易出血的紅色組織

  3. 斑塊周圍可能有紅色

  4. 這些斑點可能會很疼

  5. 嘴角可能會裂開

  6. 一片片的白色看起來像牛奶,但它們無法被擦掉

  7. 如果不治療,病變的數量和大小會慢慢增加。即使經過治療,它們也很難擺脫。

  8. 如果寶寶一餵食就哭,很可能是在看不到的地方長的鵝口瘡。進食會引起疼痛。

寶寶長鵝口瘡的原因

  1. 在身體的各個部位都有念珠菌是很正常的。通常,它們不會引起症狀。然而,念珠菌的數量過多,或達到免疫系統無法應付的水平,症狀可能發生。


  2. 少量的念珠菌生活在口腔中。它通常被免疫系統和口腔中的其他細菌所控制。當免疫系統較弱時,真菌就會生長,導致口腔和舌頭上的潰瘍和損傷。嬰兒的免疫系統尚未成熟。它們抵抗感染的能力較弱。

  3. 鵝口瘡有時候也在寶寶使用抗生素治療後發生,因為抗生素會降低口腔內健康細菌的水平。這使得真菌得以繁殖。

  4. 鵝口瘡經常在出生後的最初幾周或幾個月內,經常在寶寶嘴裡出現。

  5. 如果母乳餵養母親的乳頭受到感染,可能會傳染給嬰兒。

至於為何有些嬰兒會出現症狀,而有些則不會,原因不明。

寶寶患了鵝口瘡怎麼辦

根據嬰兒的年齡,醫生可能會建議在飲食中添加乳酸菌。乳酸菌被認為是一種“有益”的細菌,可以幫助清除真菌。

使用一些天然物質,如柚子籽提取物,椰子油,龍膽紫,茶樹油和小蘇打都被建議用於治療嬰兒的鵝口瘡。

在給嬰兒用藥之前,一定要跟醫生確定具體類型的治療方法。

鵝口瘡如何預防

  1. 如果婦女在懷孕期間發生陰道真菌感染,症狀包括陰道瘙癢和白色的分泌物。可能在分娩過程中傳給新生兒。

  2. 如果是母乳餵養,母親的乳頭溢液或疼痛的,媽媽也應該進行檢查,確認乳頭是否有真菌感染。這也可以通過哺乳嬰兒的口腔傳播。

  3. 母乳餵養時,是否使用乳盾,因為乳盾的材質會促進念珠菌的生長。

  4. 確保奶瓶乳頭和奶嘴,如果使用,一定要殺菌。一些研究發現念珠菌在奶嘴上很普遍,尤其是乳膠奶嘴。


我是J媽,創建了寶媽自媒體創業營,帶領全營寶媽實現經濟獨立!曾經以為自己足跡踏遍幾十個國家和地區是值得驕傲的一件事情,現在認為做了媽媽才是人生的王道!曾經的職場達人,現在的育兒達人,專心在頭條碼字,每天更文,專注於育兒經驗和寶媽自我提升以及時間管理,分享我的所學所思,所有文章,一字一標點,全部是我一個一個敲打出來。

J媽學堂的美國家庭萬用親子英文教學課程已經上線啦!關注即可免費獲得!


J媽學堂


鵝口瘡又稱雪口病,我兒子在二個月的時候得過鵝口瘡,所以症狀及護理情況我非常清楚。

那天兒子吃奶很奇怪,吃一口小嘴巴張開一下,如此反覆著,在平時他吃奶可不是這樣的,到了晚上的時候,一吃奶就開始哭鬧,小嘴巴張著,看上去看痛苦。我想那時他肯定是又餓又痛吧!

症狀:鵝口瘡口腔粘膜會出現乳白色凝塊白點狀,用手摳不掉,一般分佈在舌頭、面頰兩側、上下頜和嘴唇、嚴重的會蔓延至食道,引起窒息的危險。

後來翻開他的嘴巴,下嘴唇有點狀白斑,舌頭上也有,症狀如下圖。

到了晚上,一天沒有吃飽的孩子哭鬧不止,作為新手媽媽的我來說,不知如何是好?婆婆說是鵝口瘡,這種病就如同大人的口腔潰瘍一樣,非常的痛,尤其是進食的時候。

婆婆說:”用家養的鵝口腔裡的粘液塗抹“,孩子這麼小,這種土辦法我肯定是不接受的,再說動物口腔的粘液,想想都噁心。萬一感染怎麼辦?

後來去了婦保醫院,醫生開了藥物塗抹,一週後就痊癒了。

鵝口瘡護理方法:

1、媽媽在給寶寶餵奶時,用肥皂或洗手液清洗雙手,母乳餵養的寶寶,媽媽每次在餵奶前都要

清洗乳房。哺乳內衣也要勤更換,用開水浸泡清洗。

2、奶粉餵養的寶寶,媽媽每天都要對奶瓶、奶嘴、圍兜等其它輔助性用具,進行開水消毒。有條件的家庭可以備一臺消毒櫃,專門用來消毒寶寶用品。

3、寶寶衣物、被褥,要和大人分開洗,最好在陽光下暴曬,不要放在不見陽光的陽臺上吹乾。

4、每天早晚,用乾淨紗布蘸著溫開水,幫寶寶擦拭口腔,保持口腔乾淨清爽。在每次喂完奶後,可以給寶寶喝少許白開水。

5、應在醫生的遵囑下進行用藥,不可擅自增加或減少,症狀緩解後帶寶寶前去複查。確定完全康復後在停藥。

6、多帶寶寶曬曬太陽,增強抵抗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