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30 重慶市大足區已完成四大雲端工業園區平臺建設

以信息技術應用為支撐,大力推進園區基礎設施網絡化、建設管理精細化、服務功能專業化和產業發展智能化,幫助園區進行產業導入、管理升級、配套升級、品牌打造……近日,在2018中國國際智能產業博覽會上,我區智慧園區展示給許多參展企業留下深刻印象。

通過智慧園區打造,不僅使園區實現了在戰略、流程、資源上的良性配合,還形成了一套協同、共享、高效的生態服務體系,切實提升了園區的核心競爭力。

構建協同、共享、高效的生態服務體系

近年來,我區工業經濟得到長足發展,大足高新區、大足工業園區、經開區“兩區一園”工業大格局發展勢頭迅猛。

但隨著入駐企業越來越多,企業的發展矛盾也逐漸凸顯出來。如服務企業的方式過於傳統與企業需要高效服務的矛盾,日益增加的企業與基本固定人員編制的矛盾,政府所能提供的服務與企業所需的服務之間的矛盾,不斷制約了全區工業發展,智慧園區建設勢在必行。

2016年,大足高新區與“龍水購”電子商務展開深度合作,著力打造了工業雲平臺。“龍水購”為高新區打造一個雲平臺,並定製一套成熟的方案,高新區則引導企業上雲。同時,“龍水購”也加快升級園區信息基礎設施,以及智慧園區管理、智慧安防、大數據管理平臺搭建、智庫服務(智慧倉儲、智慧物流)等智慧體系發展。

2017年,這套成熟的服務體系成功運用到大足工業園區、雙橋工業園區、郵亭工業園區。目前,全區四大雲端工業園區平臺建設已全部完成,大足高新區企業入雲率達80%,其餘3個工業園區入雲率超過50%。

“通過智慧園區的打造,不僅可以推動園區資源共享化、服務平臺化、管理智慧化,還可以實現項目服務和管理的精準化、高效化、科學化,切實提升園區競爭力。”該項目負責人白冰說。

智能化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核心競爭力

在引導園區企業入雲的同時,園區也在不斷引導傳統產業向智能化方向發展。

重慶凱羅爾機械配件有限公司是一家傳統五金模具企業,主要生產汽車發動機氣缸蓋,屬於工人流水線作業。去年2月,該公司投入50萬元,在重慶承鋒智能裝備有限公司購買了1臺上料機機器人和4臺衝床機機器人,嘗試推行自動化生產線便大獲成功。該生產線不僅節省了3名工人的人工成本,效率還是人工的3倍以上。

此時,各大園區也著力推廣普及智能製造、服務型製造、工業互聯網等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推動傳統產業生產過程智能化改造和產品智能化升級。合芸五金打造了全國範圍內第一條自動化菜刀生產線,宇海科技完成了筆記本外殼智能裝配生產線……如今,全區各大園區越來越多的企業用上了“定製貨”,以往人力維持運轉的工廠已經被機器替代,智能化水平也逐漸提高。

企業進行生產設備智能化改造後,不僅節約了人力資源成本,機械自動化運行下的高精度生產,也降低了產品不合格率,讓企業質量效益雙豐收。通過轉型升級,傳統工業企業的市場佔有額和總體競爭力得到了明顯提高。

目前,全區已累計完成了80%老式車床自動化改造,推廣引進自動送料機、焊接機器人、自動化生產線等先進設備200多套,成功引進機器人及智能裝備企業21家,逐步實現了高新技術智能裝備產業本地化。

重慶市大足區已完成四大雲端工業園區平臺建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