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1 房顫要抗凝治療,怎樣評估血栓風險?

我們說過, 。在房顫的損害中,血栓栓塞是大頭。而血栓栓塞中,腦血栓最多。房顫中的血栓栓塞中,85%都是腦血栓栓塞(腦卒中),佔到腦卒中的15~20%。研究發現,房顫病人發生腦卒中的風險是沒有房顫者的5倍。所以,得了中風(腦卒中),不要總想著腦動脈硬化,還得想想有沒有房顫的事。

房顫要抗凝治療,怎樣評估血栓風險?

房顫病人發生腦卒中,輕則致殘,重則致死,這樣的情況臨床太常見了。腦卒中給病人和親屬帶來的是身心痛苦,給家庭和社會帶來的巨大的人力和財力負擔。所以,真是要預防為主啊!

房顫要抗凝治療,怎樣評估血栓風險?

我們每個人的身體情況不一樣,有些人、有些情況的房顫特別容易“長血栓”,就是說,有血栓的高危因素。比如長年紀大的人,高血壓的人,心功能不好的人,還有糖尿病的人,中過風的人,都是血栓高危病人,更容易“長血栓”。有時很短的房顫發作,就有可能形成血栓,發生中風。從這點上來說,無論陣發性房顫和持續性房顫血栓風險都是同樣的(陣發性房顫同樣要考慮抗凝)。

房顫要抗凝治療,怎樣評估血栓風險?

因此,一旦有房顫,就要想到抗凝。首先是在轉復房顫時。房顫轉復時,心房肌不再各自為政地蠕動了,而是步調一致的統一收縮了,這個力量就強大了,很容易把房顫時形成的血栓“擠”掉下來。所以,房顫轉復時,很容易發生血栓脫落、栓塞。如果沒注意抗凝,房顫是轉過來了,人卻“中風了”。持續房顫的時候,那就更是要長期抗凝治療了。

房顫要抗凝治療,怎樣評估血栓風險?

現在,除了對發生時間短(不到48小時)、又特別需要緊急(搶救性)轉復的房顫可以不先抗凝就轉復,其他病人都要先抗凝治療後才能轉復(如果不抗凝轉復,要做經食道心臟超聲來確認心房、左心耳沒有血栓,但也不那麼保險)。

超過48小時的房顫,一般要先抗凝治療3周後再轉復。轉復了,維持竇性心律的病人可以抗凝四周後停藥,這就是醫生們常說的“前3後4”;不能轉復、持續存在的房顫,絕大多數都需要長期抗凝治療了。

血栓和出血永遠是一對矛盾的存在。在正常人體中,凝血和抗凝機制每時每刻都在互相制約著,保持動態平衡。房顫打亂了這種平衡,血栓的風險高了,所以我們抗凝;但是抗凝就有可能出血,把握好度很重要也很不容易。為了安全,抗凝治療前需要對病人的血栓風險和出血風險進行評估。

房顫要抗凝治療,怎樣評估血栓風險?

今天我們就談血栓風險(房顫血栓栓塞風險)評估

目前,各國公認的血栓風險評估是下面這個“CHA2DS2VASc評分系統”。先別被這些外文給唬住,這些外文是每個危險因素的英文首字母:C(Congestive heart failure):充血性心衰;H (Hypertension):高血壓;A(Age):年齡(>75歲);D(Diabetes mellitus):糖尿病;S(Stroke):腦卒中;V(Vascular disease):血管性疾病;A(Age):年齡(65~74歲);S(Sex):女性。還有LVEF:左心室射血分數(反映心功能);TIA:短暫腦缺血發作。

房顫要抗凝治療,怎樣評估血栓風險?

這裡面一共是9分(年齡有兩個分數,所以總分是9分),分數越高,血栓風險越大。對比一下病人的情況就可以算出來了。

抗凝的建議或標準呢?

抗凝治療的建議是這樣:0分:可以不抗凝;1分:可抗凝可不抗凝,但是建議抗凝;≥2分:抗凝治療。因為女性單算了1分,所以,最近歐洲的指標定為男性2分、女性3分是血栓高危,需要抗凝治療。

房顫要抗凝治療,怎樣評估血栓風險?

根據這個評分標準,只有65歲以下、什麼其他危險因素都沒有的男性才不需要抗凝,其他的病人都需要抗凝,尤其老年人。

在醫院轉復房顫時,因為時間緊,一般都先選擇靜脈用肝素或低分子肝素(目前常用),以後再改為口服藥。在門診治療的病人,就是口服抗凝藥了。

吃抗凝藥要顧忌出血,所以醫生還要進行出血風險評估,都評估完了,再綜合評定一下患者接受抗凝治療的效益和風險比, 最後決定治療。

(我們介紹完評估再介紹用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