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遊戲《三國志11》中,哪些城市能用水攻?其中有哪些典故?

傳奇冷風君


大家好,歡迎乘坐遊戲探索機!


《三國志11》是一款玩法很多樣的遊戲,打仗的花樣很多。消滅一支部隊,你可以用普攻,可以用戰法,甚至還能用火攻。不過要論最省事,威力最可怕的一種方法,那還得是水攻了。當你觸發水攻,無論敵軍有多少部隊,只要在淹沒範圍內就會全軍覆沒。

下面我們就來詳細談談《三國志11》中的水攻。要觸發水攻是有條件的,城市旁邊必須建有堤壩,這是遊戲的原始設定,只有四座城市有,分別是鄴城、壽春、下邳、襄平。那麼問題來了,為啥唯有這四座城市能夠使用水攻呢?有什麼典故嗎?


首先從下邳開始說,我們都知道曹操為了消滅呂布,曾把他死死圍困在下邳,呂布自恃糧食足備與曹操頑抗。最後曹操用水淹下邳,終於擒獲呂布。而鄴城也和下邳情況差不多,老闆進攻鄴城時,派人圍著鄴城挖一道溝渠,鄴城不攻自破。

司馬懿平定遼東公孫淵叛亂時,正值襄平城外大雨滂沱,魏軍都泡在雨水中。可司馬懿深知公孫淵已經糧盡,仍然下令緊攻城池,終於剿滅了公孫淵。魏國諸葛誕在壽春造反時,正是雨季的時候,諸葛誕覺得魏軍很快就會被洪水嚇走。可那一年卻不幸碰到了旱災,等不到雨的諸葛誕最終兵敗身死。

我是遊戲探索機,想了解更多精彩,請關注我!

傳奇冷風君


311是一款策略遊戲,有很多的玩法,打杖的花樣特別多。想要消滅一支軍隊,打杖的方式可以有很多,例如可以直接用普攻,不過好像沒什麼意思,一般情況下都會加一點戰法進去,你也可以用火攻,簡單粗暴死傷快。

還有也可以水攻! 不過那麼多種方式,要論最簡單粗暴,威力最大的就是水攻了!當水攻成功觸發後,管你對方有多少人馬,多少軍隊,只要在範圍內的,只要是活物,基本上無一倖免。 但是在311中要觸發水攻是有條件滴,那麼歷害的東西不是說要就有的。因為水攻需要大量的水,而這個水也不是憑空岀現的,是需要戰場周圍就要有的。



在城市旁邊,必須要建有堤壩,這個是遊戲中早早就設定好的,整個311戰場中,就只有四處滿足這個條件。它們分別是,絞肉機壽春,還有下邳,襄平跟鄴城。有小夥伴就問了,怎麼就只有這幾個位置有呢,其他地方怎麼就沒有,憑什麼來設定的?


其實是有典故的。先說下邳,眾所周知,當年在下邳這個位置,曹操為了消滅呂布,在下邳跟呂布耗了很長時間,而呂布的糧食十分充足,這樣耗下去也不是辦法。所以曹操最後是用了水攻,水淹下邳,這才擒下了呂布。 鄴城也是差不多,曹操進攻鄴城時,令手下圍繞著鄴城挖了一道長的的溝渠,最後鄴城也是經過水淹後,順利拿下。 還有公孫淵當時所佔的襄平,這個有點不一樣,司馬懿當年奉命平定公孫淵,而恰逢下大雨,整個襄平都在水裡泡著,最後不廢什麼力氣就剿滅了公孫淵。 最後說說壽春,魏國的諸葛誕在壽春造反時,剛好是雨季,諸葛誕覺得魏軍很快會因為洪水而怕了。可惜那年鬧旱災!

這說這麼多了,喜歡的小夥伴幫忙點個贊哈。


伏地魔Jason


在《三國志11》中能被決堤放水攻城的一共有四座城市,分別是下邳、鄴城、襄平和壽春。接下來就說說這些城市為什麼能被“水攻”!

下邳

四個城中被水淹最出名的就應該是下邳了!因為呂布殞命與此。

《三國演義》中曹操與劉備征討呂布,先後奪取了徐州和小沛。呂布無奈退守下邳城堅守,曹老闆圍攻兩個月而不能將其攻下,意欲撤退之時,荀攸和郭嘉力勸曹操繼續進攻不能養虎為患並獻上水淹下邳之計“決沂河、泗河之水,淹下邳城。”而早有反意的呂布手下趁此機會生擒了呂布並押解給曹操,最終呂布在白門樓殞命。

正史與《三國演義》對於這段的記載大致相似,只不過此時征討呂布的只有曹老闆自己。

鄴城

鄴城被水攻,又是曹老闆的傑作。在鄴城之戰過後,曹操算是對於北方取得了絕對控制權,也將自己的都城從許昌搬到了鄴城。

此時北方最大勢力袁紹已經病死,但是兩個兒子袁譚和袁尚卻為了爭奪繼承權大打出手,袁譚不敵袁尚而想曹操乞降求援。而曹操也意欲藉此機會一舉平定北方戰事。

鄴城為袁家大本營,袁家在此苦心經營十幾年,此城可謂深溝壁壘。曹操糾集大軍半年之久,才將此城攻破。其中不僅使用了圍點打援等戰略方法,還進行了水攻的計策才將斷糧百日的鄴城攻下。

曹操早在剛剛圍困鄴城之際,就修築了各種土築工事,給予鄴城立體化的攻擊,但都被袁尚手下的別駕審配給抵擋住。曹操在久攻不下之際將所有工事全部毀壞,開始在地上挖掘壕溝,只不過剛開始的壕溝只有一米寬左右,並且製作的極其簡陋,讓審配放鬆了警惕並沒有引起注意,隨後的晚上曹操命令手下部隊連夜將壕溝挖深並擴展到五米寬。待第二天早上審配再次登城巡視時已經傻了眼,雖然他不知道曹操要幹什麼,但是心中已有不好的預感。隨後曹老闆挖開漳河的堤壩,將漳河水引入壕溝,再接著設計好的地勢,灌向城內。

雖然此計成功,讓鄴城變成了水城,但是審配卻依然沒有投降。無奈袁家大勢已去,加之城中早已無糧無草,不斷有城中之人投降和作為內應,最終歷時半年之餘才將鄴城攻破。

襄平

三國時期的襄平,因公孫淵背叛曹魏,自稱燕王,結果被司馬懿攻破並進行了大肆的屠殺而出名。

襄平根據正史記載,不但沒有被水攻,還因為連日的大暴雨將司馬懿的部隊困在營帳之中不能動彈。

司馬懿此次與快速圍剿孟達不同,這次與公孫淵的對決,本就決意永除遼東後患,將本地勢力徹底斬殺殆盡,而沒有選擇與公孫淵快速決戰,而是將襄平圍困起來,再加上當時襄平連日大雨,也讓司馬懿無計可施,只能等待大雨過後再攻取襄平。在連日的大雨過後,天氣放晴,司馬懿也命令部隊展開全面的進攻。最終不僅擊殺了公孫淵、連所設置的文物群臣2000人也盡數斬殺,此外為了永除後患還將城中15歲以上的男性全部誅殺,人數達到7000餘人。

此役過後司馬懿徹底平定了遼東,解除了曹魏的後顧之憂。

壽春

壽春和襄平一樣,並沒有什麼水攻之戰,同樣是因為一場大雨和一場決定性的戰役而聞名。

袁術早前收養了戰死的孫堅之子孫策,而孫策為了擺脫袁術的控制,邊用“玉璽”向袁術借兵征討江東。有了玉璽的袁術就有了自立為王的野心,191年袁術終於在壽春自立為王,建號仲氏。

此時雖然漢朝衰落,但是眾多勢力依然尊奉天子,不敢有違背漢名的舉動。袁術自視甚高,在此時自稱帝王,就是公然背叛國家。此舉遭到了曹操、劉備、呂布和孫策四路人馬的夾擊。

王垕,這個名字或許大家並不知道是誰!但是說出他的職位,糧草官,那麼大家就應該有這麼印象了吧!曹操與劉備、呂布、孫策四家圍攻在壽春的袁術,可是由於壽春地區多年災害和連日的大暴雨,導致曹操軍補給跟不上,只剩下三日的軍糧。此時曹操對王垕說:“我要借你項上人頭已安軍心。”隨後曹操將王垕斬首,並將糧草短缺的責任推卸給王垕,同時喊出三日破壽春的口號。

此役的大雨所在眾多資料中並沒有記載,但是通過邏輯推斷也可得出!曹操如此熟悉兵法,大軍未動糧草先行,如果不是因為大雨這樣的事件,怎麼會搞得自己部隊的糧草跟不上?!另外對於此戰役在《三國志曹操傳》當中的“壽春之戰”也有過類型情形出現。

壽春一戰,袁術正式退出了群雄的行列,最終被劉備擊斃!


以上就是《三國志11》當中可以被水攻的城池和他們典故的由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