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目前如果A股按照2018第三十四周的發行金額和每天成交量發展,是不是100周後癌股就抽乾了,你怎麼看?

資深韭菜根


上週(今年第33周)大盤整體跌了2個多點,結果核發了2家新股,募集金額10億元,而本週(今年第34周)大盤5個交易日,4根陽線,整體上漲,雖然依舊是核發了2家IPO,但是募集金額卻變成了40億元,而聯想到本週滬指的成交量只有1000億左右,很明顯這個成交量會持續一段時間,畢竟面臨跌跌不休的市場,沒多少人玩了,遊資很多也撤退了,散戶虧完或者套牢了,沒有增量資金,就剩下這點存量資金搏殺,這同2013-2014年這段估值底通向股價底是極其相似的。

而目前滬指在上週五隻有1026億成交量,深成指有1365億,疊加在一起不到2400億,而新股一直延續每週40億的募集金額抽血的話,不到60周的確就被抽完了,也就是題主所說的100周癌股就被抽乾了。

當然算是這樣算的,只不過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隨著新股上市之後,此前投資者新股申購中籤繳款的資金依舊還在這個市場,只要你還持有個股,你沒有銷戶,沒有將賬戶的錢取出去,那麼整體存量是不變的,只不過意味著市場的其它個股的資金被這些新股分流罷了,存量就這麼多錢,新股發行多了,個股數量就增加了,也就意味著平均到每一隻個股的資金變少了,所以不能被理解成抽乾了,只能說平均到每隻個股的買入資金少了,這就是為什麼現在一些不受關注的個股成交量極其的少,甚至有些個股一天的成交只有幾百萬這麼可憐。


侯哥財經


回顧下這周的行情,5個交易日,3日護盤,4日收紅,勉強保住了2638點新低不破,但即使是這樣,市場依舊低迷,上證更是創出近幾年成交量新低1000億水平,什麼意思,護盤救市,散戶也不進場了,很簡單一一一畢竟被騙多了,學聰明瞭

即使在這樣的情況下,而本週(今年第34周)依舊核發了2家IPO,募集金額到了40億,遠大於上週的10億。

目前兩市不到3000億的成交,沒有新的增量資金的話,加上成交低迷,如果還按照新股目前延續每週40億的募集金額抽血的話,不用到100周的確是就被抽完了,

今年美股不斷新高長牛,當然我們也沒落後,雖然指數新低,但是去年438家IPO,數量創下有史以來之最以及世界之最,可轉債衝破600億關口,23家公司發行可轉債的數量,也已創造歷史。

今年上半年CDR不成、獨角獸卻又給市場補了一刀,458億是去年上半年的3倍多,看看如今上市後的表現,基本跌下來的幾百億,都是股民高位接盤抽的血啊。韭菜命苦啊!

總的來說,市場低迷,上層更不應該在此時給市場帶來如此大的IPO壓力,不然持續的抽血,只會讓市場越來越差,吸引不到進場的人,大家覺得呢?


股海獵人


  • 在今年的第33周,也就是上上週,大盤整體跌了2個多點,在上週末,核發了2家新股,募集金額在10億元左右。然後,到了第34周,也就是上週,大盤整體是上漲的。雖然成交量低迷得有點嚇人,週五尾盤不是頑強翻紅了。大部分人認為這是為了發行新股啊。結果一看,依舊是核發了2家新股,可是募集金額在40億元左右。這可讓小散炸天了。這是哪跟跟啊?上週的大盤每天成交量也就在1000億左右。而週末募集金額居然到了40億左右。


  • 如果A股按照2018年第三十四周的發行金額和第三十四周的每天成交量來看比較,就是新股每週要募集40億左右。而大盤每天的成交量也不過千億,加上深市的一千多億,全部加起來也就在2400億左右。這樣算下來的話,不用100周,只需要60周左右癌股就被抽乾了。小散對於這個計算可是算得很精確啊。

  • 當然算是這樣算,目前的情況是市場嚴重缺乏信心,根本沒有增量資金進來。完全是存量資金在博弈。而存量資金也有累的時候,也會被不斷割肉的時候,割得多了自然就離場了。如果不離場就會繼續被割。然後我們看到最近的遊資也不活躍了。打板的人也越來越少了。連續漲停就要停牌。連續跌停不用停牌。遊資也是看在眼裡。也是有點怕啊。至於其他的小散,被嚴重套牢的也已經無力吐槽,有的乾脆從此不看盤了。而有的則在場外一直不敢進場啊。

  • 就是到了目前這個位置,新股還在不斷髮行,個股還時不時會閃崩。一旦選錯個股,就會出現大虧特虧的情況,這樣的情況,如何能做到淡定入場?而外資抄底也是一樣的結局。不要以為外資就很牛逼,照樣被套了。有的還是被深套了。
  • 所以,到了目前位置,新股發行就變得很敏感了。只要數量或是金額超出市場的預期,人們就會感覺不好啊。而提出100周後癌股被抽乾了,雖是玩笑話,也是一種無奈的調侃啊。

最近問答點贊好少啊,雖然行情不好,但還是希望多多幫忙點贊哦,謝謝!看完點贊,腰纏萬貫,感謝關注!


股海重生2015


我真的不知道還能說什麼?每天的成交量就這麼點,還不停的新發,再加上每週大小非抽走的遠大於新股抽出的,融資盤和質押盤以及大股東的減持又吸了多少血?說到底,最終抽的還是我們這些散戶的血,誰手裡的錢都沒少,少的都是我們這些進場以為能撈一筆的小散(sha)們,幾十萬的變幾萬、幾萬的變幾千、幾千的變幾百,天天不跌個幾十點渾身都不得勁!

這真的不是一個完善的股票市場,也不是一個健康的股票市場,我是看的明明白白了,在A股做小散,不存在掙多掙少的問題,你也別有那想法,想了也是白想,能陪的少一點就算你的造化了,風險與收益並存在這裡是句空話,我只看得見風險!收益?還是省省吧!


奇葩財經說


  • 據我看最終目標是,股價等於或者略小於市值的時候,ipo就算完成任務了。

  • 管理者想的是什麼?絕對不是叫小散賺錢,而是叫小散為國做貢獻,把錢貢獻出來就完事。

  • 什麼時候沒泡沫?就是好票等於市值,壞票低於市值,整體不足市值,這樣就穩定了。

  • 至於回報嗎,不考慮,好不容易把小散的錢弄到手了,怎麼能在還回去,不合乎資本市場的道理!

  • 最終體現的是股市的高風險,而不是股市的高收益。因為風險總比收益大!這才是金融特別是投資領域的規律。不能破壞的!

  • 這是一種很隱秘的金融管理模式,最終是消滅小散的錢,怎麼能明目張膽的告知於天下?只能暗暗的來,等到最後一滴血沒了才知道的將會大有人在,那時暗暗數鈔票的也大有人在!


女媧補天造人


這個人我認為這是一個偽名題。這實際上也是一道算數題,利用大數據,建立數學模型,對股數,流入資金,新股發行,股董減持等為參數,測算出股指變化,如在存量資金不變的情況下,把現在所有上市公司的市值當作體積(也就是目前的總市值),把目前所有公司上市股份數量作面積,即(當前總市值十流入資金一減流出資金(減持金額)一新股發行金額)/當前總股本十新股發行股份數量=當前平均股價,即新股發行越多時,分子上流出金額越大,分母累加的總股本也越大,則卜平均股價就越低,但始終不歸零。所以,現有部分學者和我們的管理層認為新股發行對現有股價沒有影響的說法,我認為是不妥的,按目前這種市場還沒有很發達(還不是一個開放的市場),管理也不夠完善,而又沒有大量新進資金的情況下,如大量發行新股,則對股市影響還是很大的,股價下跌是必然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