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2 沼肥進茶園效益高一截

仲夏時節,筆者來到安徽省廬江縣柯坦有機茶廠生產基地,放眼望去,連片的茶園綠意盎然,與遠處的農莊相映成趣,宛如一幅幅田園風景畫。遠處,三五成群的農婦正彎著腰給茶樹修剪、除草。柯坦有機茶廠負責人季申付告訴筆者:“現在我們茶廠共有茶園面積1100畝,其中有機茶園280畝。僅有機茶這一塊,今年產量就達到2100公斤,賣了3600多萬元,比往年高出了一大截。”他說,這些增收的“票子”,都是縣生態能源局幫他從茶園裡“撿”來的。

看到筆者一臉迷惑的樣子,季申付揭開了謎底:前些年,廬江縣生態能源局幫助他建了一口600立方米的沼氣池,這套設備所生產的沼氣、沼肥成為了他的法寶。“自從用上了沼肥,這裡的茶園基本不用施化肥了,蟲子少了,農藥也基本不用了,每畝茶園還增產20%以上。通過有機認證,茶葉身價陡增,最高每公斤可賣到5200多元。”

他隨手擰開了茶園的噴頭開關,沼肥自動均勻地噴灑澆灌到茶樹上。“化肥和自制農家肥,很可能會有汙染。而沼肥是上好的有機肥,經過高溫殺菌,只要給茶樹上一次,就可以管五年。”季申付說,由於沼肥含有氨基酸等農作物所需的營養成分,施用沼肥的農作物長勢更快。“與自制的農家肥相比,用沼肥的茶樹可以提前一季採摘,就給茶廠增加了一季的收入。”

這些便宜又環保的沼肥是怎麼生產出來的呢?在季申付的帶領下,筆者來到他家的養雞場。一提起養雞場,不少人都會聯想到惡臭、糞水和到處亂飛的蚊蠅,然而這個佔地數十畝的養雞場,非常乾淨整潔,聞不到絲毫臭味,而且滿眼新綠,彷彿走進了一個小花園。

在養雞場旁邊,豎立著一個600立方米的藍白色發酵罐,和一個300立方米的沼氣儲存櫃,後面還配有發電機組,格外引人注目。

筆者從養雞場的發電站進料口看到,從雞舍裡清理出來的雞糞,源源不斷地被地下管道運送到勻漿水解酸化池,經過加水稀釋、沉沙以及勻漿處理後,被輸送到厭氧消化器,在這裡,雞糞液被加工成了沼氣。

“雞糞厭氧發酵產生沼氣後,經過脫硫輸送到沼氣發電機組,就可以發電。這樣一來,炒茶、取暖和做飯的電費開支都節省了下來。”季申付對筆者說,發電後產生的沼液、沼渣,就成為了有機肥料。上聯養殖業,下促種植業,一口沼氣池成為了循環高效農業的重要紐帶。

據廬江縣生態能源局局長季立仁介紹,像季申付家這樣一口600立方米的沼氣池,一年可生產沼肥3000~4000噸。同時,將沼肥用作葉面肥噴施,對多種農作物病蟲害有著等同於農藥的防治效果。

沼氣炒茶、沼液當藥、沼渣作肥……柯坦有機茶廠茶葉生產基地經過沼氣綜合利用,實現了多元化效應,構建了“雞糞利用—清潔能源—有機肥料—綠色種茶—農業增效”的生態循環致富鏈。在沼肥的幫助下,茶園和養雞場也成功“牽手”,成為了互幫互助、相互促進的“好朋友”。

近年來,廬江縣從發展循環經濟、生態農業的高度,開展沼氣綜合利用,充分發揮“三沼”(沼氣、沼液、沼渣)的作用,生產有機肥替代化肥、農藥,帶動農產品綠色生產,走出了一條以沼氣為紐帶的農村綠色循環發展路子。

季立仁給筆者算了一筆賬:以一口8立方米的小型沼氣池為例,在節能效益方面,每年可產沼氣385立方米,節約薪柴1.5噸或節煤1噸,節電100千瓦時,節約燃料費300元左右;在經濟效益方面,每年可為20畝耕地提供肥料,每畝節約農藥、化肥支出100多元,施用沼肥後的農產品產量增加,品質也能提升;在減排效益方面,每年省出的1.5噸薪柴,相當於封育了3.5畝山林,保護了森林植被,還減少了15公斤二氧化硫和2.7噸二氧化碳的排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