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5 農村宅基地“三權分置”改革全面提速

各地明確試點,自然資源部多路調研

已有部分地區發放產權證,融資功能漸破題

6月25日是第28個全國土地日,作為農村專門用於建造住宅房屋為目的的部分土地,宅基地的改革進程和未來方向備受市場關注。

《經濟參考報》記者瞭解到,很多地區已明確選取部分區域開展農村宅基地所有權、資格權、使用權等“三權分置”的改革試點,自然資源部近期也派出多個小組對這項改革進行專題調研。目前,已有部分地區頒發了農村宅基地“三權分置”不動產權登記證,金融機構也加大了對農民住房抵押貸款的發放力度,宅基地的融資功能正在逐漸破題。這項2018年初提出的改革在經過半年左右的探索後,已經進入全面提速時期。

52歲的王五四原來居住在安徽省旌德縣興隆鄉三峰村,山路崎嶇,交通不便。2013年,他了解到隔壁村大禮村村民方聖蓮遷居縣城,家中老屋閒置,於是前去商談,達成了房屋買賣協議。2014年,王五四花32萬元買下方聖蓮的那棟房屋。然而,交易後他去政府部門諮詢,卻辦不了相關的產權證書,擔心房子被要回去,心裡不踏實。今年初他聽說縣裡正在開展宅基地“三權分置”改革,去村裡諮詢,再向國土部門諮詢,提交了辦證申請。

據悉,收到申請後,多方討論政策依據,研究發證方式,並於今年2月底將首本證書印成一式三份,發給王五四等使用權人、資格權人和所有權人。《經濟參考報》記者翻開王五四的不動產權證書看到,權利人一欄寫明“三方”:王五四(宅基地使用權人)、方聖蓮(宅基地資格權人)、旌德縣興隆鎮大禮村民委員會(宅基地所有權人)。王五四表示,領到了不動產權證書,心裡懸著的石頭終於落了地。

無獨有偶,除了安徽省開始發放證書外,浙江省也於今年4月份在寧波市象山縣為當地村民發放了全省第一本農村宅基地“三權分置”不動產權登記證。實際上,發放證書只是整個改革環節中的一部分。記者瞭解到,除了全國最早定下的33個農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項試點外,一些省份也專門選取了部分地區進行專項試點。例如,山東省就選定了17個縣市區開展宅基地“三權分置”改革試點。據山東省國土資源廳副廳長李樹介紹,這項試點要探索宅基地有償轉讓、有償調劑、有償收回等方式,引導農村宅基地以多種形式規範有序退出,為鄉村振興發展提供更多內涵空間。

與此同時,中央部委也在加緊這項改革的統籌規劃工作。據悉,自然資源部近期派出了多組人員,分別前往江西、安徽、湖南等地進行專題調研,調研重點是盤活利用農戶閒置宅基地和閒置農房,尤其是處分權和收益權虛置問題,內容包括認定農戶資格、確權方式、保障形式、退出方式以及放活宅基地使用權等方面的實踐探索和做法等。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地區在落實宅基地“三權分置”試點改革時特別提出要完善農房抵押處置相關規定,希望能借此次改革契機加強對“三農”的金融支持。據悉,上述的安徽農民王五四一直在家鄉從事特種野豬養殖,今年欲擴大養殖規模導致資金需求大,但缺乏有效抵押物、難以找到擔保人。在其獲得宅基地不動產權證書後,農行安徽分行開辦了“三權分置”使用權證抵押貸款業務,並迅速就業務開辦作出批覆、實現放款。王五四在一週後就拿到了10萬元抵押貸款資金。在全國層面上,自從確定開展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貸款試點以來,據中國人民銀行有關負責人介紹,截至2017年9月末,59個試點地區累計發放了貸款261億元。

有專家表示,宅基地“三權分置”的實施,將有效激活農村閒置土地資源,讓老百姓更多地享受到改革的紅利,是得民心的舉措。探索宅基地“三權分置”的重點,不是買賣宅基地,而是在堅持宅基地所有權屬於農民集體、資格權屬於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基礎上,適度放活宅基地的使用權,並通過多種方式,使宅基地能夠更好地得到利用,充分發揮其融資功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