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9 假如銀行失去了支付……

在新金融科技的衝擊下,商業銀行在支付結算方面呈現管道化、後臺化、甚至邊緣化的傾向……。

2018年,人民銀行召開支付結算工作會議,要求商業銀行提高政治站位,更加重視支付結算工作。

(一)

假如銀行失去了支付,

就象大江大河失去了源頭。

它可能繼續奔騰,

但終將乾涸。

假如銀行失去了支付,

就象小鳥失去了翅膀。

它的墜落比飛翔更快,

但終將墜地。

假如銀行失去了支付,

就象人類失去了雙眼。

他慣性前行想抓住什麼,

但終將掉入未知的溝渠。

(二)

商業銀行最早的起源,是辦理存款、取款和匯兌等支付結算業務。因為存款、取款和匯兌等業務在時間和空間上的差異,以及對雙方客戶的瞭解,銀行利用結餘的貨幣開展放貸業務。在此基礎上,延伸出對高淨值客戶的投資理財等業務。可以說,支付結算業務具備天然的引流獲客的優勢,是商業銀行的源頭活水,是商業銀行各項業務持續發展的基石。

支付寶的發展歷程,就是世界銀行業務發展歷史的縮影。支付寶成為今天的樣子,也是從最初的支付功能一步步擴展而來。

2003年最初上線,支付寶只是專為淘寶網購打造的支付工具;2005年起,開始拓展外部空間,切入網遊、航空機票、B2C等網絡化較高的市場,其獨立支付平臺身份開始被外界接受。

2008年10月,支付寶正式進入公共事業性繳費市場,通過支付寶可以網上繳納水、電、煤以及通信費等日常費用;同時繼續拓展應用行業,與友邦保險合作共同拓展電子商務保險銷售渠道。

2009年11月,支付寶啟動“聚生活”戰略,即建設無形的開放平臺,從“繳費服務”向“整合生活資源”進行戰略轉型,實現市縣級的水電煤繳費、信用卡還款、繳納罰款、學費、行政類繳費以及網絡捐贈等多項服務。

2011年5月,支付寶、財付通等27家公司獲得央行頒佈的首批第三方支付牌照,支付寶業務範圍涵蓋貨幣匯兌、互聯網支付、移動電話支付、預付卡發行與受理、銀行卡收單等。

2012年5月,支付寶獲得基金第三方支付牌照,正式為基金公司和投資者提供基金第三方支付結算服務。

後來,支付寶還陸續增加了餘額寶、芝麻信用、花唄、借唄等理財和信貸功能,近年來接入越來越多場景,尤其是線下場景,包括快遞、打車、共享單車、醫療服務、公益捐贈等。

現在,以支付寶為核心的螞蟻金服估值已經超過1600億美元,成為全球估值最大的獨角獸。

(三)

央行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銀行業金融機構共辦理非現金支付業務1 608.78億筆,金額3 759.94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8.59%和1.97%。其中,網上支付業務筆數同比增長5.20%,金額同比下降0.47%;電話支付業務筆數、金額同比分別下降42.58%和48.56%;移動支付業務筆數、金額同比分別增長46.06%和28.80%,相較2016年則分別減少了39.76個百分點、16.79個百分點。

反映出銀行業金融機構移動支付業務在經歷了2013年~2015年的成倍高速增長後,近兩年來增速亦在放緩。

形成鮮明對比的是,2017年非銀行支付機構發生網絡支付業務筆數、金額同比分別增長74.95%和44.32%。其中,非銀行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業務筆數是銀行業金額機構移動支付業務的7.6倍,金額達到銀行業金額機構移動支付業務的71%。在非銀行支付機構支付業務筆數大幅領先的情況下,業務金額的趕超只是時間問題。

就平均每筆金額而言,銀行業金融機構的平均單筆金額為5404元,非銀行支付機構的平均單筆金額為500元,不足銀行業金融機構的十分之一。這其中,既有傳統上廣大客戶對銀行業機構更為信賴的歷史因素,也有主流非銀行支付機構與商業銀行錯位競爭的市場因素,還與監管部門在當前技術和監管條件下對銀行業的保護有關,比如對非銀行支付賬戶當日轉賬金額和年度轉賬金額的限制。

(四)

新華社中國經濟信息社發佈《2017中國(上海)移動金融服務發展報告》。報告顯示,商業銀行移動金融當前已進入全面加速成長期,未來將成為銀行主流金融服務模式。2017年,移動支付方面,網民在線下消費使用手機網上支付比例提升至65.5%。

移動理財方面,我國購買互聯網理財產品的網民規模達到1.29億,同比增長30.2%。

移動信貸方面,則藉助金融科技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務。

移動證券方面,截至2016年9月,我國傳統券商移動證券用戶規模達到0.81億臺。

移動保險方面,移動端呈“崛起”態勢,數據顯示,2017年保險公司移動端業務實現累計保費收入184.62億元,同比增長117.28%。

在移動金融蓬勃發展的同時,我們也要看到,與非銀行金融機構相比,銀行業移動金融仍處於追趕的階段,以日均活躍客戶為例,目前整個中國銀行業APP幹不過支付寶零頭的一半。

根據易觀發佈的《銀行服務應用APP季度監測報告2017年第4季度》,從日均活躍用戶規模來看,工商銀行以586.3萬戶位居榜首,建設銀行、工銀融e聯分別以435.5萬戶、393.3萬戶位居第二、第三位。根據支付寶發佈的2017年全民賬單,2017年全國支付寶用戶為5.2億,其中移動支付佔比82%,即4.26億,2017年12月支付寶日活均值達1.58億。

根據易觀數據計算,前十大銀行APP日活數加起來不過2710.3萬,僅為支付寶日活數的零頭的一半。

(五)

移動金融成為銀行的主流金融服務模式,是由摩爾定律所決定的,即:當價格不變時,集成電路上可容納的元器件的數目,約每隔18-24個月便會增加一倍,性能也將提升一倍。集成電路集成度的提高,必然帶來電子設備的小型化、移動化。金融行業作為信息化程度數一數二的行業,支付業務作為金融行業信息化程度最高的業務,支付業務的移動化是必然的歸宿。

銀行業金融機構在移動支付乃至支付業務上的被動局面,與商業銀行現行科技管理體制的弊端存在必然關係。

近10年以來,全國數據集中成為各家商業銀行普遍採用的模式,全國數據集中必然帶來科技研發體系採取高度集中的管理模式。從另外一個角度觀察,全國數據集中代表了雲端的創新,因而更加註重集中統一和擴展性,更加重視總行端的研發和運維能力。移動支付則代表了終端的創新,因而更加註重渠道多樣、場景多變、服務多元,更加重視分行端的研發和運維能力。

具體而言,就是要求各級分支機構在統一的技術架構下,按照物聯網時代萬物互聯互通的要求,重視IC卡的行業應用、自助設備的行業應用、網上銀行的行業應用和移動支付的行業應用,與各行各業建立更為緊密的網絡和信息連接。這對商業銀行建立面向市場、快速響應市場需求的金融科技力量提出了嶄新的要求。

近日,建設銀行成立建信金融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將體系內的七大中心、3000多人的金融科技隊伍注入其中並投放市場,藉助新上線的“新一代核心系統”金融科技體系,構建面向戰略伙伴、同業、企業和個人的開放式金融級IT資源平臺,用開放的平臺、創新的產品、普惠的服務開啟建設銀行新的時代。

這是大型商業銀行順應物聯網時代萬物互聯的趨勢,主動開放自身金融級IT資源平臺,與戰略伙伴、同業、企業和個人互聯互通,推動建立開放、共生、互生、重生的生態圈的開端。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其實世界上本沒有核心,連接的東西多了,就成了核心。新時代,商業銀行需要具備連接一切的力量。支付,就是商業銀行連接一切的力量源泉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