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8 「专题|全国爱眼日」专家:谨防VR技术对孩子视力有不利影响!

「专题|全国爱眼日」专家:谨防VR技术对孩子视力有不利影响!

专家名片

「专题|全国爱眼日」专家:谨防VR技术对孩子视力有不利影响!

专长:各类近视屈光手术,角膜塑形镜验配,角膜交联手术,白内障手术,视光学疑难病例处理。

「专题|全国爱眼日」专家:谨防VR技术对孩子视力有不利影响!

VR技术隐藏的危害不容小觑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视光中心副教授王凯介绍说,我国的近视患者人数已经达到近6亿,儿童青少年近视患者更是出现了低龄化、进展快的特征。中小学近80%的学生是近视患者或者已经处于远视储备消失即将变成近视的状态。

近视不仅仅是戴个眼镜那么简单,不但影响生活,也容易出现很多眼科相关并发症。

300度近视者发生视网膜裂孔或者脱离的风险是普通人群的9倍,1000度近视者出现视网膜脱落的风险是普通人群的50倍,并可能最终严重损伤视功能。

VR如何加快近视进展速度

青少年近视不容小觑,而VR技术对儿童青少年视力的影响,更值得关注。王凯说,VR技术至少有以下几点能够制造近视或者加快儿童青少年的近视进展速度:

1、低分辨率的显示效果本身属于形觉剥夺,形觉剥夺会造成近视的发生和进展加快。(目前的VR技术,普遍分辨率很低,这是对中心视网膜而言。)

2、VR技术本身提供的视野,以中心视野为主,周边视野的绝大部分都被遮盖,这是周边视网膜的形觉剥夺,可进一步加快近视的发生。

临床上,很多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患者,为了挽救中心视力做周边视网膜光凝,很多人最终发展为高度近视(但为了保眼球不得不做前面的治疗),这就是周边视网膜形觉剥夺的结果。大多数看显微镜的研究者和天文学家都是近视眼——这也是周边视网膜形觉剥夺的典型结果。

3、过低的亮度会减少视网膜多巴胺的分泌,刺激近视发生和进展。

4、显示屏的频闪,对于近视的防控极为不利。专家对于防控近视的建议是要进行充足的户外运动或者呆在户外,为的就是沐浴阳光,而显示屏的光谱成分和自然光线的光谱结构相去甚远。

所以,从这些角度来看,把VR技术用于视力发育健康的孩子的学习,肯定是弊大于利。仅少数孩子可能从VR技术获益,比如对于弱视儿童、立体视功能低下的儿童,可采用VR技术进行视功能训练以提升视功能。大远视的患儿可使用VR技术,定期观察屈光状态。

青少年近视控制把住三个“关口”

第一个关口:改变不良生活方式。不良的生活方式包括长时间、近距离用眼,沉溺于平板电脑和手机等电子屏幕设备、缺少户外运动等。

科学研究表明,人眼的调节系统是倾向于偷懒的。眼睛觉得能“看清”了,就不会花更多的力气去看,由此便会导致最清晰的图像所在的位置,实际是在眼球的后方,也就是视网膜后,这种现象在医学上叫“调节滞后”。

眼球具有这样一种能力,能够判断最清晰图像所在的位置,并调整眼球向该图像所在位置生长。由于调节滞后,眼球就不断拉长,近视不断加深。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实际是增加了调节滞后状态的时间,对近视控制是极为不利的。这就是青少年近视的发生和进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对于改变不良生活方式,王凯给出的具体建议是:

1、充分利用课间休息:课间十分钟休息时,希望孩子们到室外进行放松,不要继续趴在桌子上写作业。

2、少看电子屏:电子屏幕对调节系统的影响,除了调节滞后外,亦会引起调节微波动幅度的增加。由此带来的结果是人眼接收的图像是“抖动”的,这会促进近视加深。

3、保证户外运动时间:每天至少2个小时的户外运动,可以有效抑制近视进展。王凯说,户外运动的时间一定要在白天,天黑以后再出门就没有任何作用了。

第二个关口:进行眼球调节力训练。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近视患者的眼球调节力不足,表现为调节幅度减小、灵活度不足、调节滞后。因此,加强眼球调节力训练、改善调节滞后状态,能够起到延缓近视进展的作用。打乒乓球就是一种很好的训练方式,因为眼球在忽远忽近的注视过程中,集合功能和调节功能都得到了加强。

第三个关口:纠正错误的矫正近视的方式。发现近视了,就需要配戴眼镜矫正视力。王凯认为,传统的框架眼镜对于青少年矫正近视尚存在一定的缺陷。

从控制效果上来说,角膜塑形镜优于传统镜片。角膜塑形镜也叫OK镜,是一种特殊设计的隐形眼镜,质地是硬的。角膜塑形镜矫正近视虽然效果好,但验配是有一些特殊要求的,需要到正规医院进行评估试戴,由医生决定是否配戴合适。

除了角膜塑形镜和传统框架眼镜,还有一种旁中心离焦镜片眼镜,

其外观和普通框架眼镜没有明显区别,但这种镜片的光学设计不同,比传统框架眼镜镜片更能控制近视发展。

而通过周边屈光度曲线类型检测,可以更好地帮助患者选择适合的矫正近视方式。周边屈光度,是指视力最敏感的黄斑中心凹以外的验光度数。传统的验光只能提供黄斑中心凹的验光结果,只要黄斑中心凹看东西清楚了,看视力表就“清楚”了,配眼镜都是依据黄斑中心凹的度数进行的。

但是,由于像散的存在,落在周边视网膜的图像却不是清晰的;而且大多数近视患者其周边视野的图像是落在视网膜后方的,而这种状态,对于近视控制是极为不利的。检测周边屈光度能够为更合理地为选择近视矫正方式提供依据。当然,在没有周边屈光度数据的情况下,王凯建议,要尽可能选择旁中心离焦镜片和角膜塑形镜进行近视矫正。“如果能把好这三个关口,还是有可能有效地控制近视进展的。”王凯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