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3 練這個東西是為了“瞬間提振”,原來一直都不瞭解

練拳對了路子,生理會發生變化,感覺遍體蒸騰,熱氣上腦,這是好現象,這股熱能難得,但這不是罡炁。能化腦子,衝開智慧的,也是這股子勁兒。高人異於常人,有時寂靜如水,也有時剎那瘋癲。這是靈機噴湧的表現。他瘋隨他瘋,明月照大江,干涉也沒用。無道理可講,不能以思維邏輯來揣測。生理為大,生理就是天理,只能順應,不能干涉。練拳之人,一旦歇下狂心,功夫就完成了蛻變。脫殼而出,渾身通透,心裡明鏡似的,一覽無餘。練拳到一定深度,不是世界安靜了,是你清淨了,練出了靜力,有了靜力,任何細節都逃不過你的眼睛。把拳練明白的不多,瞭然不惑是好事兒,但有時候,還是難得糊塗比較好。

練這個東西是為了“瞬間提振”,原來一直都不瞭解


震腳全名,震腳辨音。檢驗一個事兒,勁整不整,勁要是整,震腳的聲兒,咚咚的悶聲,地面有震動感,說明下盤穿透力強。沒練出整勁,震腳啪啪的,脆聲,說明在表皮,腰胯合不住勁。震腳還能看出一個事兒,瞬間能不能沉下去。不能一氣貫通的下沉,功夫還得練。老人一聽聲兒,就知道到哪一步了。沉不下去,就借不到地力,說明架子支撐力有限。以前的拳術,不叫震腳,叫夯勁或震地雷。少林拳特別注重夯勁,有資格進入羅漢堂的僧人,震腳發力是基本功。丹田能不能瞬間抱住沉挫,震腳也能聽出一二。拳術無它,整,沉,合是基礎功夫。震腳一般都伴隨發力,可發各式各樣的力。比如陳式拳金剛搗碓,八極拳十字勁,羅漢拳伏虎式,形意拳雜勢捶等,都或多或少的有這種東西。震腳發力,還有一大功用,叫做“瞬間提振”。意思是,上中下三盤迅速協調一致,一下子刺激到位。這叫一跺激三關。有時候,遇到了旗鼓相當的對手,二人誰也拿不下誰,命懸一線。這時震腳就成了強心劑,給本以透支的體能和強度,再加一把火,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一震之後,就是殺招了,雙方只能進,誰也退下不來,是個不死不休的局。以前齊鼓相當的,很少真動手。都知道對方程度,即使動上了,彼此也討不了好,半斤八兩的數兒。但願意比自己強的比,一次下來雖然輸了,比自己練一年,還有收穫。不如自己的,沒興趣搭手,老一輩人比現在人實際,動手就是學習。遇到懂行的,都互相藏著,怕被串了東西。真有一場下來,學了不少東西走的,根基悟性好的人,能偷拳。別露真活兒,一旦做出真形,他一看就明白了,知道你在幹嘛,回去改頭換面就成了自己的,但瞞不了高手,什麼就是什麼,換了招式,勁改不了。練不到那個程度,想偷也偷不到,擺在眼前,也認不出來,這是還沒練出一門深入的功夫。

練這個東西是為了“瞬間提振”,原來一直都不瞭解


震腳發力還有一個作用,就是破局或驚詐對手。後者好理解,前者破局也叫換勢,遇到比自己高的了,勁路被拿住,角度全部被封死,成了甕中捉鱉,想破出去,掙個上游,被對方連蓋帶吞的發不出力,這時候震腳能改身上的勁,瞬間一震,對方有可能就罩不住,緩過一口氣,也許有轉機,是個脫困的法子。震腳沒有抬很高的,都是陡然一震,一震即收。這需要循序漸進練習。嚴格的說,震腳是個檢驗方法和用術層面上的東西,不建議拿震腳來練功,水泥地不行,必須是土地才好。這活兒得有師父帶,而且是練到一定火候的產物,功夫淺,震了也白震,沒用。不會震還容易傷腳跟和膝蓋。震腳不是以最大力量跺腳,而是周身瞬間“炸合炸開”,要會用身上的勁來震腳發力。

練這個東西是為了“瞬間提振”,原來一直都不瞭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