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0 老师更要学习新技术,掌握新技能,为此,常州签署了一项网络课程协议!

老师更要学习新技术,掌握新技能,为此,常州签署了一项网络课程协议!

老师更要学习新技术,掌握新技能,为此,常州签署了一项网络课程协议!

6月12日,常州市教师发展中心、华东师范大学杨晓哲博士团队、上海市嘉定区教育学院三方共同签署了“未来教师与学习工具”网络课程资源建设项目合作协议,接下来三方将着力进行“未来教师与学习工具”网络课程资源建设,内容涉及课程资源团队建设及培养、课程资源设计与开发、课程资源集成与测试等。该项目采用“以培促建”的形式,通过任务驱动在学中做,在做中学,既研发符合智能时代教育发展需求的教师信息素养课程资源,又培养新一轮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的专家导师,为全市教师重新设计信息素养提升的学习路径服务。

老师更要学习新技术,掌握新技能,为此,常州签署了一项网络课程协议!
老师更要学习新技术,掌握新技能,为此,常州签署了一项网络课程协议!

参加开班仪式的领导专家有:常州市教育局信息处副处长熊青云,常州市教师发展中心李岩主任,上海嘉定区教育学院路光远院长,华东师大杨晓哲博士。

为常州市教师重新设计信息素养提升的学习路径和培养专家导师

本培训项目把先行者教师汇聚起来,形成一个有共同追求的学习共同体,并借助高校与先进区域的力量,营造高位势能,以常州市教育系统信息素养专项提升培训班为契机,以培促建,成事成人。学习资源制作与开发班培训对象主要为电教或信息技术教师,通过培训,让学员能策划、设计相应的课程素材和资源,根据相关要求制作成相应的线上资源或者共享课程资源。未来教师与学习工具班旨在培养“一对一”环境下课堂教学研究和实践的先行者,提升新技术环境下教师的信息素养,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成立导师伙伴团,研发出符合智能时代教育发展需求的教师信息素养课程资源。

老师更要学习新技术,掌握新技能,为此,常州签署了一项网络课程协议!

常州市教师发展中心戴晓娥副主任

作《研习目标:营造高位势能,重构学习方式》的主题发言。

让技术变得有趣好用

让技术不再遥远而神秘,不再陌生而冰冷,而是成为教师得力的“助手”,亲切的“伙伴”,为更多教师“赋能”!让教师们拥抱技术的变化,看见学生的变化,见证自己的变化。如果我们愿意改变思维,建立人机补偿机制,那么我们就可以让“人+技术”成为我们的“合成教练”,给我们反馈信息,这是促进不断自我发展的高效方式。

老师更要学习新技术,掌握新技能,为此,常州签署了一项网络课程协议!

上海市嘉定区教育学院花洁副院长

作《学习方式:新社群,新场景,新学习》主题发言

老师更要学习新技术,掌握新技能,为此,常州签署了一项网络课程协议!

华东师范大学杨晓哲博士

作专题报告《新技术、新学习、新教育——迈向2.0时代的教育信息化》

学习是如此的快乐,

技术是如此的有趣有用!

在学习型组织中“研习”

一群致力于教育信息化应用研究的人走到一起,为了一个共同的理想:让技术为教与学赋能,实现教育信息化引领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目标。在这个学习共同体中,确立共同的愿景,共同发展,自我设计,自我超越,用问题引领,开展团队学习,合作探究,和谐互动,和而不同是这一文化栖息地的理念和追求。这个组织,会让每一位成员,择高而立,有理想,有追求,仰望星空,心中有一块精神高地;就平地坐,学一种方式,养一种品质,形成自己的特色;向宽处行,专家引领,同伴互助,宽阔视野。

老师更要学习新技术,掌握新技能,为此,常州签署了一项网络课程协议!

武进区湟里中心小学陈明珠副校长

作《学员期待:我向往的学习型组织》主题发言

我们是学习者,创意无限,

我们也是分享者,我们是伙伴团!

老师更要学习新技术,掌握新技能,为此,常州签署了一项网络课程协议!

引智,合作,共创,为教师学习赋能

“未来教师与学习工具”项目以华东师范大学的杨晓哲博士为项目导师,这个项目课程方案的设计者正是杨博士,他带领常州及嘉定的项目教师学习信息化教学工具及信息化环境下的学习设计,并通过任务驱动的方式,共同迭代开发网络课程资源。课程将专注于“互联网+”教育理念下的创新型教育技术,整合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帮助教师了解和掌握新的学习工具、教学应用,尝试颠覆传统的备课、上课、作业、评价的模式。

为了优化和保障该项目的科学性,针对性,高效性和可行性,常州市教师发展中心以多种形式进行了长期的筹备。开班前特别邀请华东师大教育技术博士杨晓哲,走在长三角教师教育信息技术前列、已经取得丰富经验的上海嘉定教育学院副院长花洁,课程使用对象代表常州市北郊小学校长徐青、新闸中学副校长高红以及技术平台提供方技术保障平台开发工程师马腾,多方研讨论证培训方案。

助推教师变身“教育设计师”,帮助教师成长为适应时代发展的未来教师。

自下而上的实践创新,犹如“细胞里的革命”,是无数学习社群的价值筛选和相互促进,是更大范围的行动迭代与方法共享。相信我们这样的一群人、在今天“互联网+”这个平台上,一定可以在走得更远。也许明天,我们就是推动和引领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最活跃的细胞!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