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4 李想坦言SEV項目不算失敗 能活下來的新勢力5家左右

“其中肯定有車和家和蔚來汽車”

文 | 石 葉

來自幫寧工作室(gbngzs)的報道

李想坦言SEV項目不算失敗 能活下來的新勢力5家左右

”我覺得未來能活下來的(新造車勢力)5家左右,肯定有車和家和蔚來汽車。“

5月12日,在以”夢想與焦慮“為主題的第十屆中國汽車藍皮書論壇上,國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徐長明,零跑汽車創始人兼董事長朱江明,車和家創始人、董事長CEO李想、賽麟汽車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王曉麟、SF Motors副總裁許林、中國知名評論人石述思就”新造車勢力有沒有焦慮“話題進行討論時,李想道出了上面這番話。

李想坦言SEV項目不算失敗 能活下來的新勢力5家左右

他同時表示,車和家SEV產品算不上失敗。因為如果沒有SEV,就不可能有跟滴滴的合作。

2015年4月,李想創辦車和家公司,規劃微型電動車SEV和中大型電動SUV兩條產品線。前者針對城市短途通勤,這款”小而美“超小型電動車SEV覆蓋出行半徑30km。

中大型電動SUV於2016年初啟動,針對25萬元~40萬元中高端家庭用車市場,預計今年下半年發佈,2019年實現量產交付。

但到2017年底,SEV項目或將終止的消息開始見諸報端。之後,李想在接受36氪和經緯創投訪談時確認了這一消息,並表示用這款SEV進軍巴黎、舊金山的分時租賃計劃也隨之擱置。

李想坦言SEV項目不算失敗 能活下來的新勢力5家左右

2018年3月,車和家宣佈與滴滴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將組建合資公司,為共享出行場景定製生產智能電動車。此外,雙方還將在智能網聯、自動駕駛、智能化車隊運營等領域展開合作。

”車和家從成立起就是兩條腿一起在跑。”李想說,一條腿是中高端產品,針對2C,只不過產品週期較長。另一條腿是對出行的探索。

李想認為,技術對行業對生活帶來的改變有三:一是數據流量,2G、3G、4G使帶寬成本越來越低,體驗越來越好,所以才有Facebook、百度、Google這樣的企業。

二是金融流量,從VISA到手機支付,去銀行轉賬的效率提升了幾百倍甚至上千倍,所以才有阿里、美團、滴滴這樣的產品。

三是交通。“今天很大的問題是交通成本高、效率低,技術最大的意義是對交通成本有改變”。

這筆賬其實很簡單。快車每公里成本約3元,其中1.5元是車輛綜合費用,包括油費和折舊費,1.5元是司機費用。但如果做SEV,用在分時租賃上,每公里綜合成本可做到1.2元,這非常具有吸引力。

李想坦言SEV項目不算失敗 能活下來的新勢力5家左右

李想表示,在與滴滴談SEV如何在海外合作,網約車是否能更好地降低成本時,發現靠量身定製的網約車,包括後來的自動駕駛,能把3元的成本有機會降到1元內。如果做好拼車,還可以降到0.5元、0.6元。而且體驗更好,更精準地從A點到B點。

“我們思考的是對這個行業的改變,SEV是我們對每公里成本如何降低,體驗怎麼提升,以及如何變得更安全的探索。所以,我們沒有做錯什麼,我們做得非常好。”李想總結道。

他還表示,90%以上的新造車勢力都不靠譜。因此,李書福(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說得沒錯,互聯網思維不適合造車。

”很多人說賣車不賺錢,靠軟件賺錢,胡說八道。你賣一輛車相當於賣三四百臺小米手機,最後你只賺一臺小米手機軟件的錢,你腦子進水了嗎?“他這樣回應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