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4 白酒業慢牛開啟,產業加速升級或吞噬中小酒企!

改革開放的40年也是中國白酒行業走上持續快速發展之路的40年。如今,中國白酒產業產能規模已經進入到千萬噸時代,銷售規模和營業利潤分別達到萬億元。

白酒業慢牛開啟,產業加速升級或吞噬中小酒企!

過去一年,白酒行業迎來大復甦。在二級市場,整個板塊也實現了94.1%的絕對正收益,跑贏滬深300指數72.4個百分點,在食品飲料各子板塊中漲幅位列第一。而白酒板塊的大漲與各家欣欣向榮的業績密不可分。2017年,白酒上市公司營業收入超過1600億元,同比增加約26%,淨利潤超500億元,同比增加約43%。

“如果說過去兩年是白酒快牛行情,是建立在估值和業績雙提升的戴維斯雙擊;那麼未來白酒可能會步入慢牛行情”,太平洋證券最新研報如是說。

高端白酒量價齊升 帶動業績強勁增長

事實上,今年伊始,白酒業仍然保持了良好的發展勢頭。一季度,白酒行業上市公司營業收入為619.91 億元,同比增長27.65%,淨利潤為227.87 億元,同比增長38.30%。

其中,水井坊營收增長87.73%,領跑這一數據榜首;山西汾酒、五糧液、貴州茅臺在這份排名上同樣靠前,分別錄得48.56%、36.80%、31.24%的營收增幅。

淨利潤方面,捨得利增長超過100%,老白乾、酒鬼酒、水井坊、瀘州老窖、山西汾酒等5家酒企的淨利增長也超過50%。

貴州茅臺董事長李保芳之前也宣稱,按照消費升級大背景和人口基數來看,茅臺不可能產能過剩,市場也不存在供過於求的問題。白酒行業的好日子剛剛開始,正處在上升週期。

由此可見,高端白酒需求強勁,量價齊升帶動業績強勁增長,同時由於去年各次高端酒企對產品體系進行重新梳理,提升中高檔產品比重,整合淘汰規模小、形象檔次低的區域產品,產品結構的優化帶動次高端白酒毛利率大幅攀升。

而在渠道方面,次高端酒企加大渠道鋪設,積極搶佔經銷商資源,開拓門店網點,不斷挖掘傳統優勢區域增長潛能的同時,積極對外擴張,帶動業績穩步增長。

華泰證券預計,次高端白酒受益於高端白酒價格上升帶來的消費擠出和來自中檔白酒的消費升級,市場擴容明顯,存量的次高端品牌都將顯著受益於這一行業趨勢,收入和利潤端有望體現出較大的彈性。

平安證券也表示,白酒業絕對龍頭有兩類:首先高端是茅臺,靠收渠道利差、漲價、消費升級搶量,足可支撐未來量、價持續齊升,空間均可看翻倍且確定性高。

而高端以下是洋河,依靠江蘇根據地、龐大銷售網絡、巨大消費人群、品牌高認知度、領先戰略戰術能力,只要自身不犯大錯,隨行業波動做好攻防轉換,就能繼續分享次高端紅利,未來也能分享白酒行業持續消費升級的成長機會。

另外,省級龍頭正分享行業紅利,如江蘇的今世緣,安徽的古井、口子,河北老白乾,湖南酒鬼等,但分化較明顯,應優選有系統性優勢企業。

中國酒業協會理事長王延才表示,中國酒行業回暖的趨勢明顯,高端名酒與區域龍頭品牌集中度高,全行業穩定向前發展。尤其是白酒行業,2017年以來,一線品牌產品價格回升,產品的銷售量與價格都有所提高,高端和次高端的產品延續價格回升態勢,是增長的主力軍。而且在一線高端名酒的帶動下,諸多的二線名酒品牌快速走過調整期,進入新的增長週期。但相比高端和次高端的產品,現在還沒有全國化的強勢二線品牌出現。

中小酒企弱者愈弱 或被加速淘汰出局

有分析稱,白酒行業未來將加速淘汰中小企業,這也是白酒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貴州茅臺董事長李保芳也強調,在當前這個階段,會形成“馬太效應”,強者愈強、弱者愈弱,行業會經歷一輪優勝劣汰的洗牌,也會淘汰一些跟不上發展的中小企業。

市場分析人士稱,當前白酒行業發展總的趨勢是,在市場競爭加劇的促進下行業技術要求進一步提高,市場門檻工藝、文化、品牌等和費用不斷增加,這必然導致行業淘汰加劇,使那些沒有經濟實力支撐、技術水平相對落後、品牌美譽度不高的中小生產企業出局。

同時,很多中小白酒企業根本就沒有營銷能力和消化渠道的能力,只能被動被收購。

那麼中小酒企如何才能不被大潮吞沒呢?中國酒業協會理事長王延才認為,在這種情況下,產業發展客觀上要求白酒產業必須升級,尤其是在當前,白酒產業調整變革的新形勢下,產業升級是產業每年最強有力的支撐,同時供給側改革將給產業帶來巨大挑戰,產業供給資源重構勢在必行。

李保芳也指出,白酒行業不會大企業一統天下,中國地大物博,白酒企業千差萬別,很多地區酒有其無可取代的獨特性優勢。很多中小企業發展雖然艱難,但如果能抓住機遇發展自己的市場,才能不會被淘汰出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