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大學被錄取到不喜歡的專業?還有辦法補救嗎?

毛佳健


對於大多數的考生來說,高考結束之後最痛苦的事情,莫過於填報志願,最遺憾的事情,莫過於被不喜歡的專業調劑錄取了。

如何補救,讓遺憾變得最小?我想,好多優秀的答主都給了很多很好的建議,包括未來入學以後轉專業、讀雙學位、輔修、考研等等,這些確實都是補救的良策,但是都需要考生在未來付出比平常人更多的努力。

在此,我想說一點被大家視為下下策的“退學和復讀重考”,雖然很痛苦,但是這其實也是一個可以考慮的選項。那在什麼情況下選擇“退學和復讀重考”呢?說幾個例子,大家就可以清楚了。


真實事例一:N年前,我曾經的校友,一個女孩子,特別想上北外,志願填寫的是法語專業並服從了調劑。可遺憾的是,她的由於分數的關係,未被第一志願錄取,最終被調劑到一個小語種——越南語。

面對這個結果,一家人真是“哀從腳下起,愁自心頭生”。別人家的考生,都歡歡喜喜去準備讀大學了,但是,當她每每想到要學越南語時,卻只能以淚洗面。最後經過慎重考慮,一家人決定支持她退學,重新復讀再考。



其實類似這樣的情況,每年都會發生不少。特別是女孩子,看到自己想考大學的專業都很好,唯有一兩個專業讓人很頭痛,但是造化弄人,恰恰有時候就真就被這一兩個專業錄取了。

面對這樣的情況,如果考生真的是非常厭惡這些專業,而且這些專業的就業率非常差的話,家長在徵求考生本人意見的基礎上,是可以考慮退學並復讀重考的。


這個選擇雖然成本不小,多花一年的時間重讀並還要經歷高考,但是,從一定意義上來說是值得的。您往下看事例二,你就明白了。



真實事例二:我的高中同學,當年高考分數不是很理想,就讀了一個自己不太喜歡的專業。其實,這個專業並不算很差,主要是我這個同學真的不太喜歡這個專業,加之從學習緊張的高中到了相對有更多自由的大學,他基本上屬於放任自流的狀態,根本沒有心思學習。

於是,掛科一科接一科,大二上的時候,他掛科的學分已經達到極限,被學校勒令退學。他的家人在得知這個消息,趕往學校並接他回家。但是就是在離開學校的前一天,他從宿舍樓頂跳了下來……。

所以,我想說的是,面對生命的價值,其他所有的東西都是不值一提的,無論是時間成本也好、經濟成本也罷,都不算什麼。作為考生的父母,兒女幸福健康的活著,才是最有價值的人生。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當考生面對無法接受的專業和心中巨大的痛苦時,退學重讀,也許真的不是一個很壞的選擇,甚至還是一個很好的選擇。您如果不相信,可以接著看看事例三。



真實事例三:說說我的大學同學小剛的經歷。小剛雖然是理工科考生,但是卻是非常害怕數學,由於我們所學的通信工程專業雖然是工科專業,但是在大一、大二卻是有一大堆數學科目要學。

當初報考這個專業,他也不知道會有這麼多數學要學。面對這個壓力,小剛苦苦支撐,但是奈何天生不是學數學的料,兩年下來,掛科學分已經達到退學標準,只得按照規則退學了。

即將被退學的那段時間,小剛真的很痛苦,天天找的都是勵志的書籍來看,好在是情緒還是穩定住了。退學以後,小剛吸取教訓,復讀之後重新報考了一個偏文科的新聞專業,後來順利讀完大學並找到了一家很好的工作單位。

雖然他浪費了兩年的時間,但是最終收穫的仍然是一個幸福美滿的人生,所以,與其痛苦而無奈的備受煎熬,不如痛快放手重新來過。

以上三個真實事例,從一個側面反映出,面對自己不滿意的專業時,放手重來也不失為一種實際和明智的選擇。

要知道,如果我們勉強去讀這個被調劑的專業,一是心理不痛快,如果不會調節自己的情緒,輕則抑鬱,重則輕生;二是被調劑的專業一般都是就業率不高的專業,勉強讀之,畢業時還要面臨一次巨大的擇業痛苦。

不過,考生要選擇復讀重考也必須十分慎重,如果你自己本身就很厭惡高三的學習,那就完全不必要再去痛苦一次。另外,如果你這次的考試是自己超常發揮的結果,就算復讀也不一定能考出現有的成績,那最好還是直接去讀這個大學吧,千萬不要勉強為之,第二年考的比第一年還差,那就更鬱悶了。

總之,人生本來就有千萬種可能,千萬不要懼怕命運的磨礪和捉弄。俗話說,條條大路通羅馬,一個專業並不能決定你的人生全部,只要我們能夠秉持積極的心態,再爛的專業也能在你的手裡綻放輝煌的青春!最後,祝願大家的人生,活得開心、活得舒心!

我是職場問答達人雪天驚雷,歡迎關注我並與我交流互動,感謝您的閱讀和支持!


雪天驚雷


遙想當年,我面臨同樣的遭遇。高考後,考上了自己理想的大學,但拿到錄取通知書的那一刻,完全懵逼了——被調劑到了一個自己完全沒聽過的專業——檔案學,自己對這個專業提不起任何的興趣。

最終自己還是選擇了繼續上大學,當初的考慮是:在綜合性大學裡,尤其是作為文科生,更重要的是綜合能力素質的培養,畢業了,未必要從事專業對口的工作。但上大學後,一度非常迷茫,這完全不是我想要的專業,滿腦子想到的就是鋪滿灰塵的檔案,我想得非常清楚,我未來不可能終日與檔案打交道。班裡很多同學和我一樣被調劑的,也有很多同學都不甘心,所以探索出了幾條不屈的發展路徑:

1. 轉專業。

很多高校是有少量名額是可轉專業的,提供一個二次選擇的機會,你可以從這些專業從中挑選自己感興趣的專業。當然,這也需要再考試和麵試,通過才能轉過去。如果多師範類專業感興趣,看看是否可以轉過去,這是最佳路徑。

2. 雙專業/雙學位。

很多高校都會開設雙專業或雙學位,當然因為開始難度大些,所以學科不會太多。另外,學雙專業/雙學位的學習壓力會大些,因為兩個學科都需要修讀完所有的課程。當年我有幸學校第一年開始創業學院,自己懷著一顆創業的心,也考取報讀了創業學院工商管理(創業創新方向)。如果不能轉專業,可以看看是否可以讀雙專業/雙學位。

3. 輔修。

輔修是為滿足一些非專業內、但對此專業感興趣的同學。輔修不需要完整修完這個專業的所有學分,沒有獨立的學歷或學位,但可以修完這個專業的核心專業課程。對於學習這個學科的入門知識,還是非常夠用的。我當年除了檔案學之外,就同時輔修了公共關係學。如果不能轉專業和雙學位/雙專業,可以看看是否可以輔修師範類專業。

4. 考證/考研。

各個學科所在領域,大學還是有些證值得考的,比如財會類的CPA/CFA ,教師類的教師資格證。如果想做老師,其實並不是一定要讀師範類專業,只要能考取教師資格,依然去做老師的。當然,如果想做高校老師,需要考研甚至讀博,這也是很多人想往自己興趣方向走的常見路徑。

5. 實習實踐。

上大學後,不能還是像高中一樣,一心只會矇頭讀書,一定要走出多參與社會實踐,尤其到真實的職場中去實習。當年我曾在TCL多媒體、中國銀行、安利、HayGroup等多家公司實習,這些都很好的鍛鍊了自己的職場能力,併為後面找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其實,知識技能易學,這最容易遷移的,也是在不斷更新的。除非你你未來的發展方向是特別高精尖的,一定要讀這個專業,否則非對口專業,也問題不大。在用人單位,在非專業性很多的崗位裡,更加看重的不是知識技能,而是能力素質,是軟實力。所以,專業之外,可以做的事情有很多很多。

更多職場乾貨,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職場大叔(微信號:iri36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