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9 北洋海軍提督丁汝昌在甲午戰爭中是否有“怯戰”思想和行為?

文 | 韓尚蒙 復旦大學歷史系碩士研究生、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丁汝昌是北洋海軍的提督,也就是統領北洋海軍的最高將領。在甲午戰爭中,北洋海軍並未發揮出與其裝備實力相稱的戰鬥力,最終在威海衛戰役中悲壯地覆滅。作為最高統帥的丁汝昌,在威海衛陷落前,為民族氣節而拒不投降,最後自殺以明志,隨北洋海軍一同湮滅。那麼,丁汝昌在甲午戰爭的表現如何?

北洋海軍提督丁汝昌在甲午戰爭中是否有“怯戰”思想和行為?

(丁汝昌)

丁汝昌,1836年生於安徽。1853年,他參加了太平軍。1861年,他歸降湘軍並擔任軍官。後他一步步升遷,1864年後參加鎮壓年軍起義的軍事行動,1868年成為總兵。丁汝昌後來找到李鴻章求職,並留在北洋任職。1888年,他被任命為北洋海軍提督,駐威海衛劉公島。從他的履歷可以看出,丁汝昌並不是海軍出身,而是由陸軍轉任海軍。之所以他能成為北洋海軍提督,李鴻章(北洋海軍的創始人)的保舉必不可少。所以,在甲午海戰中,丁汝昌要時時向李鴻章請示或執行李鴻章的命令。

北洋海軍提督丁汝昌在甲午戰爭中是否有“怯戰”思想和行為?

(北洋海軍軍旗)

1894年,甲午戰爭爆發。在黃海海戰中,丁汝昌指揮10艘軍艦抵抗日本聯合艦隊12艘軍艦;在戰鬥中,北洋海軍旗艦被火炮擊中,在艦橋上指揮的丁汝昌從空中跌落,造成重傷,但依然堅持在指揮的崗位上。此次戰役,北洋海軍的損失略大於日本聯合艦隊,但主力尚存。但李鴻章下令“避戰保船”,日本輕而易舉地控制了黃海制海權。在旅順戰役前,清廷命令北洋海軍阻止日軍的登陸,李鴻章也要求丁汝昌率軍出巡旅順海域,威懾日軍,但丁汝昌一開始藉口抵制,後雖然派艦出巡,但只巡視較小的區域。10月24日,日軍登陸遼東,丁汝昌有意避開日本軍艦的活動範圍,並在旅順陷落時急忙就率領艦隊撤回威海衛。1895年1月,伊東祐亨率領日本聯合艦隊進攻威海衛內的北洋艦隊,丁汝昌堅守不出,日本亦無可奈何。於是1月20日,日本陸軍從山東榮成灣登陸,從威海衛的陸地方面包抄威海衛。2月2日,日本陸軍就打到了威海衛軍港,佔領威海衛的南北兩岸。而且日本海軍不時派魚雷艇隱秘地攻擊北洋海軍軍艦,導致擊沉三艘北洋海軍軍艦。在被包圍的情況下,伊東祐亨派人來勸降丁汝昌,被丁汝昌嚴詞拒絕。但丁汝昌深感有心殺敵,無力迴天,於2月12日自殺。同日,北洋海軍亦宣告覆滅。丁汝昌在甲午戰爭中,表現了中華兒女的愛國主義精神和民族氣節,值得世人紀念。

北洋海軍提督丁汝昌在甲午戰爭中是否有“怯戰”思想和行為?

(伊東祐亨)

參考文獻:

1、蘇小東:《丁汝昌與北洋海軍》

2、孫克復:《丁汝昌與甲午中日戰爭》

3、孫吉香:《甲午名將丁汝昌》

4、蘇小東:《丁汝昌與甲午海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季我努學社頭條號(搜索季我努學社)及季我努學社微信公號(名稱季我努學社,搜索jiwonu)季我努學社系國內著名的歷史學民間學術社團,已出版中國近現代史料及研究作品逾3000萬字,代表作為《美國國家檔案館館藏中國抗戰影像全集》(全30卷)、《日本遠東戰爭罪行叢書》(第一輯5卷,第二輯已出1卷)。其創辦的季我努沙龍系國內最著名的公共歷史講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