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3 新疆建設兵團第六師芳草湖鎮一一全國第二大農場芳草湖農場

芳草湖

  • 第六師芳草湖農場,地處天山北麓準噶爾盆地南緣呼圖壁河下游的衝擊平原,距314國道48公里。
    新疆建設兵團第六師芳草湖鎮一一全國第二大農場芳草湖農場
  • 團場土質肥沃,光熱資源豐富,灌溉水系呼圖壁河。總面積960平方公里。
  • 團場總人口52306人,其中從業人員15521人。有耕地40.46千公頃,年播種面積23.02千公頃,有23個工業企業,國內生產總值35761萬元。
  • 該團是一個以農為主的團場;是自衛治區商品糧,商品肉,商品菜的重要生產基地。農場堅定走以棉花為龍頭,糧棉糖畜林共同發展的大農業路子,2002年棉花總產4241噸。
  • 位於北緯44°18′55″~44°53′00″,東經86°27′00″~86°57′00″,呼圖壁縣城北49千米。南與呼圖壁縣的園戶村鄉、五工臺鄉、111團場相接,西北與106團場為鄰,東南鄰105團場,東北臨古爾班通古特沙漠,西與瑪納斯、新湖農場以北五岔乾渠為界。
    新疆建設兵團第六師芳草湖鎮一一全國第二大農場芳草湖農場
  • ​南北長53千米,東西寬38千米。≥10℃以上有效積溫3670℃,無霜期142~183天,日照2461~2994小時。芳草湖土地面積960.0平方千米,耕地3.67萬公頃,總人口5.15萬人。
  • 師駐場單位有芳草湖墾區公安局、檢察院、法院、司法局、東戈壁監獄。
  • ​芳草湖是全國第二大農場!
  • ​ 清乾隆與嘉慶年間,甘肅鎮番縣(現民勤縣)移民在此墾殖建村,得名鎮番戶。
  • 芳草湖農場原是呼圖壁縣的一部分,新疆解放前稱永豐鄉。
    新疆建設兵團第六師芳草湖鎮一一全國第二大農場芳草湖農場
  • 解放後設立四區(轄渭戶鄉、正繁戶鄉、白蒿灘鄉、大東溝鄉)。
  • 1952年改名正繁戶
  • ​1958年撤銷四區,成立紅旗公社。
  • 1958年,紅旗公社機關駐正繁戶村。
  • 1959年將紅旗公社西溝大隊、白蒿灘大隊、大東溝大隊分別轉建為衛星一、二、三場。
  • 1961年,在紅旗公社基礎上成立芳草湖總場,衛星一、二、三場改為一、二、三分場,將丹坂大隊、正繁戶大隊、渭戶大隊轉建為芳草湖總場四、五、六分場,隸屬自治區農墾廳。
    新疆建設兵團第六師芳草湖鎮一一全國第二大農場芳草湖農場
  • 1961年發電照明
  • 1961年100門磁石式交換機,
  • ​1970年交昌吉回族自治州領導,1975年歸屬昌吉州農墾局管轄。
  • 1980年11月通高壓電。
  • 1982年歸屬農六師。下轄農業營級單位8個,工、交、建、商、商貿、文教衛生營級單位16個,連級單位163個,其中農業連隊72個。
  • 1985年呼圖壁縣地名志載,正繁戶自然鎮轄65個自然村。 ​
  • 1987年2月24日,兵團司令部公佈經自治區地名辦批准的農牧團場新命自然鎮地名錄中,芳草湖6個分場所在地命為:老生地鎮、白蒿灘鎮、大東溝鎮、沙樑子鎮、官地鎮、東河壩鎮。
    新疆建設兵團第六師芳草湖鎮一一全國第二大農場芳草湖農場

  • 1990年建400門自動交換機
  • 1993年郵局建成4000門程控電話
  • 1993年規劃面積7.3平方千米。
  • 1996年更名芳草湖鎮。
  • 1998年安裝光纜傳輸1萬門程控電話設備,用戶7100戶。並建139移動電話機站一座。
  • 2000年轄7個自然鎮,58個自然村。
    新疆建設兵團第六師芳草湖鎮一一全國第二大農場芳草湖農場

一分場場部
  • 芳草湖鎮西北15千米,呼芳公路從鎮內經過,此地原為古荒地,當地人把未開墾的荒地稱生地,以後又開墾種植,故稱老生地。1961年芳草湖一分場場部設在老生地。駐鎮單位:芳草湖公安局駐老生地派出所、農行芳草湖一場營業所、郵電分局一場營業部、農機修造站、糧油加工廠、軋花廠、中心學校、衛生所、林牧站、農業三連、十連等。有線電視、程控電話齊全,全鎮居民3437人,其中,少數民族34人。芳草湖一分場轄10個農業連隊7個自然村。
    新疆建設兵團第六師芳草湖鎮一一全國第二大農場芳草湖農場
  1. 唐家梁村(一分場一連)老生地西北2千米,清光緒年間(1875)建村,唐氏家族居住,且地勢較高得名。720人,耕地764.4公頃。
  2. 小東溝村(一分場二連) 老生地北2千米,清光緒四年(1878)建村,開荒人在芨芨河以東開渠稱大東溝,在大東溝又開一小渠稱小東溝。683人,耕地432.7公頃。
  3. 舊溝村(一分場四連) 老生地東南3千米,清代住戶在此開渠種植,後居民遷往下湖村,在下湖又開新渠故名。661人,耕地545.6公頃。
    新疆建設兵團第六師芳草湖鎮一一全國第二大農場芳草湖農場
  4. 夾灘村(一分場五連、六連) 老生地南5千米,處芨芨梁河與西溝渠之間,地勢平坦故稱灘。790人,耕地765.8公頃。
  5. 破口村(一分場七連) 老生地西南7千米,1959年建村,因地勢高低不平,水常衝破渠口得名。227人,耕地320.5公頃。
  6. 陶家坑村(一分場八連) 老生地西南7千米,地勢高低不平四面均為土包,村西有窪地,稱老鷹湖,陶姓聚居得名。328人,耕地532.9公頃。
  7. 西溝村(一分場九連) 老生地西3千米,白蒿灘以下原有三條渠稱溝,西面的稱西溝。343人,耕地497公頃。
    新疆建設兵團第六師芳草湖鎮一一全國第二大農場芳草湖農場

二分場場部

芳草湖鎮南3千米,過去遍地長滿白蒿,生長茂盛,故名白蒿灘。原為呼圖壁縣紅旗公社白蒿灘大隊所在地。鎮內駐有芳草湖公安局白蒿灘派出所,農行芳草湖支行二場營業所、農機修造站、糧油加工廠、軋花廠、基建隊、中心學校、衛生所、商店。安裝程控電話、有線電視。居民1027人,以漢族為主,維吾爾、哈薩克、蒙古族各4人。轄10個農業連隊,12個自然村。
新疆建設兵團第六師芳草湖鎮一一全國第二大農場芳草湖農場

  1. 大海子村(二分場一連) 白蒿灘南9千米,地處大海子水庫北岸,1959年由江蘇等地支邊青壯年組建的新村。504人,耕地419.7公頃。
  2. 倒渠灘村(二分場二連) 白蒿灘南7千米,清光緒年間建村,開一渠與主渠道流向相反,稱倒渠。560人,耕地506公頃。
  3. 中渠村(二分場三連) 白蒿灘東南8千米,灌溉渠道位於葦湖與溝渠之間,稱中渠。697人,耕地646.8公頃。
  4. 李家海子村(二分場四連) 白蒿灘西7千米,清光緒年間建村,李姓家族在此定居得名。398人,耕地477.1公頃。
  5. 青疙瘩村(二分場五連) 白蒿灘西北8千米,村邊上有一條長約1000米,高約1.5~2米的青土包,1959年江蘇支邊青壯年開荒建村。400人,耕地721.5公頃。
  6. 沙門子村(二分場六連) 白蒿灘東4千米,清咸豐年間建村,此地通鎮必須穿越沙包故名。342人,耕地372公頃。
    新疆建設兵團第六師芳草湖鎮一一全國第二大農場芳草湖農場
  7. 東溝湖村(二分場七連) 白蒿灘北4千米,1959年建村,渠道位於西溝以東,且挖得很深稱東溝湖。380人,耕地313.6公頃。
  8. 蘑菇湖村(二分場八連) 白蒿灘西南4千米,清咸豐年間建村,原為古荒地,春季遍地蘑菇故名。513人,耕地448公頃。
  9. 西高梁村(二分場九連) 白蒿灘西南1千米,地處分場西,地勢較高故名。384人,耕地81.3公頃。
  10. 下白蒿灘村(二分場十連) 白蒿灘南3千米,昔日遍地白蒿,按相對位置稱下白蒿灘。377人,耕地336.7公頃。
  11. 兵戶廟村(二分場原酒花一連) 白蒿灘北1千米,清光緒年間(1875)建村,左宗棠部下在此修建一廟稱兵戶廟。453人,已併入九連。
  12. 澄槽村(二分場原酒花二連) 白蒿灘東南1千米,清咸豐年間(1851)建村,因在芨芨樑上架設木製水槽引水灌田故名。287人,已併入十連。
    新疆建設兵團第六師芳草湖鎮一一全國第二大農場芳草湖農場

三分場場部

芳草湖鎮北23千米,清光緒四年(1878),從馬橋城和芨芨梁等地遷入幾戶人家在此墾殖,引芨芨梁渠水澆地,在村東開兩條渠,大渠稱大東溝,小渠稱小東溝。原為呼圖壁縣紅旗公社大東溝大隊駐地。鎮內駐有芳草湖公安局大東溝派出所、農行芳草湖支行三場營業所、芳草湖郵電支局三場郵電所,商店、餐館、美髮店臨街而建。建有線電視轉播臺,程控電話。鎮內有農機修造站、糧油加工廠、軋花廠、變電所、水管所、牧林站、中心學校、衛生所、農業一連、二連。居民2151人,其中,維吾爾、回、蒙古等少數民族73人,分場有10個農業連隊,轄8個自然村。
新疆建設兵團第六師芳草湖鎮一一全國第二大農場芳草湖農場

  1. 廟公地村(三分場三連) 大東溝北2.5千米,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在此建一廟,周圍土地屬廟內公產,稱廟公地。258人,耕地597.7公頃。
  2. 潘家莊村(三分場四連) 大東溝北偏西5千米,潘姓聚居得名。605人,耕地598.9公頃。
  3. 下芨芨梁村(三分場五連) 大東溝北6千米,原為荒地,芨芨草叢生,按所處方位相對於上芨芨梁而定名下芨芨梁村。528人,耕地591.3公頃。
  4. 下西溝村(三分場六連) 大東溝西9千米,清光緒年間建村,處西溝渠下游得名。332人,耕地449.1公頃。
  5. 下湖村(三分場七連) 大東溝東北6千米,處呼圖壁河下游,過去是一片草湖,故稱下湖。455人,耕地596.5公頃。
    新疆建設兵團第六師芳草湖鎮一一全國第二大農場芳草湖農場
  6. 東湖村(三分場八連) 大東溝東7千米,處下湖東故名。1971年建新村,430人,耕地351.4公頃。
  7. 南湖村(三分場九連) 大東溝東偏北4千米,處下湖南故名。653人。
  8. 王家海子村(三分場十連) 大東溝東南6千米,村南有一片沼澤俗稱海子,居民多王氏。453人,耕地394.5公頃。
    新疆建設兵團第六師芳草湖鎮一一全國第二大農場芳草湖農場

四分場場部

芳草湖鎮東北14千米,地處古爾班通古特沙漠邊緣,多沙包得名。1961年芳草湖建場後組建的新村落。鎮內駐有芳草湖公安局單板派出所、農行芳草湖支行四場營業所、芳草湖郵電支局四場郵電所、農機修造站、糧油加工廠、軋花廠、中心學校、衛生所、畜牧連等單位。鎮東北角駐農業八連,東南角駐農業十連,全鎮居民1006人,建有線電視轉播臺,程控電話。四分場下轄10個連隊,7個自然村。
新疆建設兵團第六師芳草湖鎮一一全國第二大農場芳草湖農場

  1. 火燒窪村(四分場一連) 沙樑子西南4千米,此處地勢低窪野草茂盛,春秋燒荒得名。333人,耕地467.5公頃。
  2. 丹坂村(四分場二連) 沙樑子西南7千米,過去此地常遭洪水,農民築一攔水壩,呈紅色故名。316人,耕地685.4公頃。
  3. 大湖村(四分場三連) 沙樑子西北3千米,開發前是一片沼澤,俗稱大湖。237人,耕地615.3公頃。
  4. 董家場子村(四分場五連) 沙樑子東2千米,清光緒初年建村,董姓最先來此墾殖定居故名。230人,耕地639.6公頃。
  5. 桑家渠村(四分場十連) 沙樑子西北5千米,清光緒年間建村,桑氏最先在此墾荒開渠故名。437人,耕地672.9公頃。
  6. 小分地村(四分場七連) 沙樑子北10千米,清代以村落分土地,當地農戶只分得一小份土地故名。437人,耕地980公頃。
    新疆建設兵團第六師芳草湖鎮一一全國第二大農場芳草湖農場
  7. 五戽地村(四分場四、九連) 沙樑子東南2千米,清光緒年間,破口村農民遷此地,開墾五戽土地故名。630人,耕地1115.4公頃。

五分場場部

芳草湖鎮東北4.2千米,官地實為公地(公用地),1958年前,此地的土地為附近農民公用,可以自由耕種或放牧牲畜,當地農民稱官地。1961年芳草湖建場時,劃歸五分場,1964年成為五分場場部所在地。鎮內規劃規範,柏油路通往各連隊,駐有芳草湖公安局官地派出所、農行芳草湖支行五場營業所、農機修造站、糧油加工廠、軋花廠、中心學校、衛生所、林管站、電管站、水管所、農業六連、十一連。全鎮居民2650人,其中:維吾爾、哈薩克、回族、朝鮮等少數民族34人。有線電視、程控電話通職工家。五分場有13個農業連隊,轄11個自然村。
新疆建設兵團第六師芳草湖鎮一一全國第二大農場芳草湖農場

  1. 十戽地村(五分場一連) 官地東4.5千米,清代農民在此開墾十戽地得名。516人,耕地641.4公頃。南溝渠村(五分場二連) 
  2. 官地東北3.5千米,清代建村,當地農民在牛圈子開一道渠,引呼圖壁東河水灌田,渠經此地。560人,耕地715公頃。
  3. 牛圈子村(五分場三連) 官地東3北千米,當地土地肥沃,牧草茂盛,正繁戶、渭戶的農民多在此放牛故名。360人,耕地478.7公頃。
  4. 蔣家湖村(五分場四連) 官地北3.5千米,昔為沼澤,清末蔣姓在此墾殖。380人,耕地401.3公頃。
  5. 任家口子村(五分場五連) 官地西北5.5千米,清朝末年建村,任姓農民在丹坂渠開口引水耕種得名。408人,耕地413.2公頃。
    新疆建設兵團第六師芳草湖鎮一一全國第二大農場芳草湖農場
  6. 調戶子村(五分場七連) 官地西2.2千米,清末建村,正繁戶人多地少,大家來此開荒,按戶調整土地面積故名。482人,耕地379.1公頃。
  7. 小東灘村(五分場八連) 官地東南5千米,西灘以東有一塊地,當地人把一塊地稱一灘地故名。418人,耕地431.2公頃。
  8. 渭戶村(五分場九連) 官地東南6.2千米,清咸豐至同治年間,陝西渭南人遷此地墾殖建村故名。487人,耕地392.3公頃。
    新疆建設兵團第六師芳草湖鎮一一全國第二大農場芳草湖農場
  9. 轉溝村(五分場十連) 官地南9千米,光緒十四年(1888)建村,當地農民饒三岔坪開一道彎渠故名。361人,耕地436.1公頃。
  10. 西灘村(五分場十二連) 官地南4.2千米,地處渭戶西的荒灘故名。604人,耕地310.2公頃。
  11. 鍋窯灣村(五分場連十三) 官地西100米,清咸豐年間建村,有姓孫農戶在此耕種,在渠道的拐彎處挖一個鍋窯造飯得名。382人,耕地很少。

六分場場部

芳草湖鎮東南15千米,清朝末年,當地農民引水灌田,在呼圖壁東河岸開一條渠,並築一壩,稱東河壩。1961年由呼圖壁縣紅旗公社大隊轉建芳草湖六分場,場部設在東河壩。鎮內單位:芳草湖公安局東河壩派出所、農行芳草湖支行六場營業所、芳草湖郵電支局六場郵電所、農機修造站、糧油加工廠、軋花廠、中心學校、衛生所。商店、餐館、理髮店鋪分佈在鎮內各處。建有線電視轉播臺,程控電話。全鎮居民1896人,其中,少數民族7人。六分場轄11個農業連隊,10個自然村。
新疆建設兵團第六師芳草湖鎮一一全國第二大農場芳草湖農場

  1. 移戶地村(六分場一連) 東河壩南3千米,清宣統年間五工臺、亂山子等地農民移此建村得名。676人,耕地573.2公頃。
  2. 東坑村(六分場二連) 東河壩東北10千米,位於頭道溝以東,洪水沖刷,形成一條南北長5千米,東西寬1千米的大坑,1965年開荒建村。396人,耕地704.2公頃。
  3. 龍家灣村(六分場三連) 東河壩北5千米,清末一龍姓居民在此墾荒。508人,耕地778.5公頃。
  4. 三十份子村(六分場四連) 東河壩北8千米,民國初年,東河壩人在此劃分土地,共分30份故名。427人,耕地396.8公頃。
  5. 大莊渠村(六分場五連) 東河壩北10千米,1961年建村,有一條水渠經過此地得名。395人,耕地568.2公頃。
    新疆建設兵團第六師芳草湖鎮一一全國第二大農場芳草湖農場
  6. 紅柳灘村(六分場六連) 東河壩東北16千米,1967年建村,昔日紅柳茂密得名。579人,耕地867.5公頃。
  7. 西渠村(六分場七連) 東河壩西2千米,在呼圖壁東河西南開一條渠,稱西渠,村因渠得名。1961年建村,340人,耕地373.3公頃。
  8. 下廣東村(六分場八連) 東河壩西南14千米,清道光年間,流放來疆的廣東人在此屯田,呼圖壁有上廣東,按相對位置將此處稱下廣東村。1033人,其中哈薩克族27人,回族13人。耕地351.3公頃。
    新疆建設兵團第六師芳草湖鎮一一全國第二大農場芳草湖農場
  9. 疙瘩莊村(六分場九連) 東河壩西南12千米,1961年建村,莊子建在土包上得名。285人。
  10. 梧桐窩子村(六分場酒花二連旗公社西溝大隊、白蒿灘大隊、大東溝大隊分別轉建為衛星一、二、三場。東河壩南21千米,昔日有茂密的梧桐樹故名。1054人。良繁場、園藝場所駐自然村。

其它村落

  • 長沙窩村(良繁場三連) 正繁戶鎮北5千米,村邊多長形沙包得名。294人,耕地170公頃。
  • 張家莊村(園藝場三連) 沙樑子鎮南5千米,清代張氏在此定居得名。498人,耕地453.3公頃。

  • 六戽半村(園藝場一連)正繁戶鎮南1.5千米,此地最早耕種六戽半地得名。居民70戶,260人。耕地292.7公頃。
    新疆建設兵團第六師芳草湖鎮一一全國第二大農場芳草湖農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