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5 資本風口漸退,無人貨架下半場或迎來洗牌

資本風口漸退,無人貨架下半場或迎來洗牌

中國經濟週刊微信號:ChinaEconomicWeekly

中國經濟週刊官方網站:經濟網 www.ceweekly.cn

《中國經濟週刊》記者 侯雋|北京報道

(本文刊發於《中國經濟週刊》2018年第22期)

資本風口漸退,無人貨架下半場或迎來洗牌

(《中國經濟週刊》首席攝影記者 肖翊 | 攝)

騎共享單車,吃著無人貨架的零食,和同事朋友大談特談區塊鏈,這是2018年年初,一線城市白領經常在朋友圈曬生活的場景標配。

僅僅半年之後,區塊鏈歸於平靜,共享單車接連被收購,無人貨架大規模撤退、從辦公室的角落消失,甚至被爆出丟貨、融資受阻、撤點等消息。

從藉著新零售的東風崛起到各路巨頭紛紛進場,從拿下資本30億元融資到遭遇“生死劫”,無人貨架到底經歷了什麼?又有幾家無人貨架企業能夠存活下來?

領頭玩家“隕落”?

2018年5月4日,果小美創始人兼CEO閻利珉發表聲明,否認果小美項目擱淺的傳聞,稱公司業務發展一切正常,正在探索由“自營的重模式”升級為“與第三方聯合運營以及區域合夥人制的輕模式”。

此前,關於果小美多地撤退貨架、業務停滯的消息不斷,很多城市的推廣團隊已經解散。

2017年6月,阿里巴巴聚划算原總經理閻利珉在成都創立果小美,號稱深耕辦公室白領文化圈層,全面覆蓋白領生活和工作兩大場景,暨在一個辦公場景的開放式貨架上擺放零食、茶水飲料等產品,貼上二維碼,付款全靠自覺的無人貨架。

閆利珉在公開演講中多次表示,作為社區零售的補充,無人貨架無限接近辦公室用戶,在滿足即時消費需求的同時,也被認為是能夠方便獲取這一群體消費數據的端口。因此,用無人貨架做“輕騎兵”,快速鋪進辦公室吸引流量,然後把這些流量導入到線上,用電商的爆款思維複製聚划算或拼多多的模式被其看好。閻利珉認為,“就算賣零食毛利低,甚至虧錢,但如果能成功地把流量轉化到線上,就全賺回來了。”

這個號稱“新零售中離白領消費者最近的場景”,也藉此成為吸金利器。

公開資料顯示,果小美先後獲得IDG、藍馳創投等多家知名機構累計超5億元投資。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果小美號稱服務企業超8萬家,業務覆蓋全國59個城市,貨架終端數量近10萬,日均交易額超百萬元。

同時,它的快速融資也帶動了這個行業成為風口。自2017年下半年起,無人貨架最高峰時期,有近50家企業入局,融資規模超30億元。果小美則僅用半年時間就迅速融資到C輪,成為業內融資速度最快的玩家之一。

“共享貨架辦公室場景的模式沒有問題,但是問題是盈利其實很不容易。首先無人店不需要員工進駐,無需收銀人員,從而能夠節約人工成本。目前國內無人店主要使用RFID技術,但RFID標籤成本較高,每銷售出一件商品的成本不低於4毛錢。RFID標籤的成本是隨著經營狀況一直存在的,也就是說賣的東西越多,成本越高。其次,商品一天內全部銷售掉是不現實的。而且許多設備折舊、店內維護等隱形成本是真實存在的,這些也要算到經營成本里。”零售專家劉暉對《中國經濟週刊》記者說,無人貨架前期火爆是因為資本加持能夠大量鋪貨,但是自身造血能力不足會成為短板,讓其很難續命。

零售專家胡春才告訴《中國經濟週刊》記者,傳統賣場面積一般達五六十平方米,以7-11為例,單店的單品數量在2800個左右,客群幾百人;無人貨架則一般是在寫字樓的辦公室,面積有大有小,儘管從辦公需求來說可以隨時銷售,但是個性化太強,品類也十分有限。“無人貨架所需要的不僅是流量問題,更重要的是網點質量。由於具備共享經濟的性質,無人貨架自出現以來便在考驗著人性,但事實卻是經常出現偷盜現象,企業損耗大,很難盈利,同時補貨也是難點。”

資本風口漸退,無人貨架下半場或迎來洗牌

巨頭們對“無人”的誘惑

雖然面臨種種困難,無人貨架還是吸引了零售巨頭們的目光。

阿里聯合美的集團推出“小賣櫃”;京東推出京東到家無人智能櫃;便利購獲由騰訊、鼎暉領投的2億美元融資……此後,無人貨架行業迅速走向整合。2017年9月,果小美收購番茄便利;2017年11月,猩便利收購51零食;2018年1月,便利蜂兼併領蛙。

《2017年無人貨架行業白皮書》顯示,目前數十家無人貨架創業企業的累計融資額已經超過30億元。其中,每日優鮮便利購憑藉超10億元的融資額處於行業領跑地位;果小美、猩便利、小e微店等以1億~10億元的融資額處在第二梯隊;老虎快購、哈米等融資額1億元以下的公司構成第三梯隊。

特別值得關注的是,目前無人貨架領域的大玩家們是一群來自阿里、美團、滴滴的“互聯網創業老兵”。

例如果小美創始團隊的背景堪稱豪華,包括阿里聚划算總經理、美團華東大區總經理、美團COO等。

一位創投圈人士向《中國經濟週刊》記者介紹,小步快跑、快速迭代、大量融資、燒錢迅速擴展規模,是當前互聯網創業的模式,當年經歷過“百團大戰”的“互聯網老兵們”,尤其深諳創業之道。近年來,移動互聯網的流量紅利步入尾聲,流量成本越來越高,線下渠道流量入口的作用被放大。在這個線上結合線下的時代,無數商家逼著自己無限接近消費者。

“無人貨架的這個概念被炒起來之後,加上一群來自IDG資本、光速中國、經緯創投等機構的明星投資人進場,我們預料到了盜損率、配送成本、運營難度等‘坑’,但沒有預料到資本風口停得這麼快、‘坑’埋得如此深。”該人士對《中國經濟週刊》記者說。

對此,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認為,無人貨架的需求在未來是不變的。新生代互聯網新消費主力崛起、移動支付的普及、人臉識別等AI技術的日趨成熟,都是無人貨架的利好。導致果小美現狀最直接的原因,是融資不暢。

曹磊告訴《中國經濟週刊》記者:“果小美原定4月份公佈的由阿里主導的融資,據稱是因為阿里內部意見不一致導致拖延,最後不了了之。資本推出來的風口,最後還是因為資本瓦解。只有那些具備強大資本,能夠對接更多場景的玩家才能夠堅持下去。”

資本風口漸退,無人貨架下半場或迎來洗牌

盈利還需更長時間等待

目前,業內有人認為無人貨架是一個金融故事,還有人認為無人貨架是一個線下的導流空間,而更多的人則認為無人貨架是用戶數據和場景結合帶來的商機。

如今,跑馬圈地的時代結束,無人貨架殘存的玩家開始走上轉型之路:果小美從“重”到“輕”,接入第三方便利店的供應鏈;便利蜂將貨架升級為智能貨櫃;猩便利則拓展鮮食、零售終端,還在上海打造熱廚。

對此,曹磊認為,無人貨架行業的競爭已經由點位數量之爭轉變成點位質量之爭,以往盲目追求點位數量,忽視點位質量和運營效率的做法將被市場淘汰,企業需要通過精細管理、提升運營質量,並逐步實現盈利。“以無人貨架項目‘用點心吧’為例,該項目曾在鋪設完成64個無人貨架後,核對前端和後臺數據時發現,貨損率超過20%,貨損最嚴重的甚至達到39%。更值得注意的是,目前除了靠用戶自覺,無人貨架基本無法解決偷盜、漏付款等問題,損耗率遠超有人實體店。”

不過,不少無人貨架玩家對這一領域依舊充滿信心。一位無人貨架從業者透露,無人貨架市場容量大概有400億元,目前企業都處於試錯階段,還有很大發展空間,無人貨架將成為零售生態的一環。

劉暉認為:“無人貨架歸根到底還是零售業。零售行業的翹楚7-11在中國數年之後才實現盈利,無人貨架也需要更長時間的等待以及對供應鏈的深耕才能走出目前的困境。”


請回到文章頂部,點擊右上方“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