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為什麼沒有人推翻暴君朱元璋?

beyondwusheng


我是歷史問答達人青言論史,樂於為您解答中國古代史的問題。


沒人推翻老朱,原因有兩個:1.老朱太牛逼;2.他也不是暴君。


先說老朱太牛逼。作為開國君主,一般都很牛,而且老朱尤其牛,因為他是僅有的兩個寒門出身卻能夠一統天下的皇帝之一。而且他所建立的明朝,是一個等級非常嚴密,關防非常嚴謹的朝代,想要突破層層壁壘造反,非常困難。


再說老朱不是暴君。所謂暴君,很難定義,但是有一點事沒什麼問題的,那就是對老百姓非常狠。而作為一個地地道道赤貧出身的皇帝,朱元璋對農業生產是非常關心的,他也從來沒盤剝過農。他確實殺了很多人,但是殺的都是達官顯貴,可並沒有牽涉到什麼老百姓頭上去。

因為他非常牛,所以當官的不敢造反;因為他對百姓不錯,所以老百姓不想造反。所以,自然也就是沒有人造反了。


青言論史


朱元璋可不是暴君,他從一個“放牛娃”到成為“開國皇帝”,百姓需要什麼,元朝為什麼會被推翻,朱元璋可是知道的清清楚楚,所以他一當上皇帝,就做出了很多改善民生的事,如:

1、下令農民歸耕,並且獎勵墾荒;

2、大搞移民屯田和軍屯,組織各地軍民興修水利,這對於各地的發展是極為有利的;


3、大力提倡種植桑、麻、棉等經濟作物,從某種角度看,明朝的資本主義萌芽也與此有一定關係;

4、下令解放奴婢;

5、吸取元末的教訓,減輕稅負;

6、派人到全國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戶口,這對於維護社會治安也大有裨益;

7、朱元璋對於貪腐的官員懲治極嚴,不僅允許百姓上訪,還在午門外特設“鳴冤鼓”,這可以說是朱元璋的一個創舉。


如果這樣都說朱元璋是暴君的話,歷史上就沒有幾個皇帝不是暴君。

當然,朱元璋確實殘暴,不過更多的是對官員,準確來說,是對兩種官員特別“殘暴”:一是朱元璋感覺會威脅到他統治地位的;二是貪官汙吏。

跟著朱元璋打下江山的功臣,幾乎都沒有什麼好下場,即便是徐達、常遇春、劉伯溫等人,死的也都很“莫名其妙”。


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朱元璋先後發動胡惟庸案、藍玉案,並設立錦衣衛、巡檢司監察各地官員。不過到了晚年,朱元璋就逐步廢除了錦衣衛和一些殘酷的刑法。

朱元璋在位期間,對貪官汙吏的懲治極為嚴格,只要貪腐六十兩以上的官員就格殺勿論。朱元璋當政31年,前前後後發動了6次大規模肅貪,殺掉貪官汙吏15萬。

所以在明太祖統治下,當老百姓還是比較幸福的(起碼從古代看是這樣),與之相反,在朱元璋手下當官,不得不小心謹慎,因為稍有不注意,就可能“一命嗚呼”!


金兔歷史


以布衣之身,帶領漢人“驅逐韃虜,恢復中華”,開創大明王朝,從蒙古人的手上奪回漢家天下,並且一舉收復丟失數百年之久的燕雲故土。單是這份功績,就可超日月了。



因此,朱元璋在當時的百姓心中,是具有無上的榮耀和威信。所以,即便朱元璋手段殘忍,也不會有百姓跳出來反對他。

再說,朱元璋所謂的“殘暴”,不過是對功臣勳貴而已。而且,這些人有不少本身就是因為其身不正,作風腐化,結黨營私,才被朱元璋正法,不能全怪朱元璋殘暴。



事實上,主朱元璋對百姓是很好的。他在位三十一年,兢兢業業,勵精圖治,讓天下得以從元末動亂中恢復過來,讓百姓得以過上太平日子。

同時,由於出身底層,朱元璋深知民間疾苦,更對貪官汙吏深惡痛絕。因此,朱元璋是我國曆史上治貪最嚴的皇帝。他頒佈《大誥》,首開民告官之先河。為了反貪不惜手刃駙馬。正是在他的鐵腕統治下,大明初年吏治清明,併產生了許多廉吏。



因此,於國於民,朱元璋都是一位難能可貴的明君!

不過,朱元璋對待往日的功臣確實殘忍,幾乎是趕盡殺絕。但是,飛鳥盡良弓藏,這是從底層崛起的開國君王都普遍存在的一種行為……


這些歷史要讀


估計說朱元璋是暴君的唯有題主一人而已。不知道題主為什麼會覺得朱元璋是暴君呢?暴君之名又從何而來,暴君之實又從何而來嗯?

如果說朱元璋殺功臣就是暴君的話?那麼歷史上的暴君就太多了,而且朱元璋殺功臣只是為了江山的穩固,保住朱氏江山。如果不殺那麼他們一旦造反就真的是再次陷老百姓於水火了。一將功成萬骨枯,何況是殺幾個人而已。這個時候大明江山統一了,這些人對於朱元璋已經沒用了,但是對於大明的江山來說威脅,殺幾個人一舉多得,所以這個也是為什麼自古以來大多數將軍都是兔死狗烹的結局。

如果說是殺貪官就是暴君的話,那麼估計這個社會就真的完了,還為貪官說話的人估計就是題主了。朱元璋在對待貪官汙吏的時候確實是像一個暴君,但是看看他對待的都是什麼人,貪官汙吏,整個明朝時期也就是朱元璋的時候算是比較好的了,因為朱元璋對於貪官懲治是最嚴的,沒人敢貪。不過不管朱元璋怎麼殺,貪官都是殺不完的。人心如此。

朱元璋雖然在貪官汙吏上面還有殘殺功臣上面是很殘暴,但是他對待老百姓還是很好的,軍事上實施衛所制度,北伐殘元;經濟上大搞移民屯田和軍屯,興修水利,解放奴婢,減免稅負,派人到全國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戶口等;文化上緊抓教育,興科舉,建立國子監培養人才 ;對外加強海外交流,恢復中華宗主國地位 。經過洪武朝時期的努力,社會生產逐漸恢復和發展了。

要知道漢人在元朝的統治下是什麼樣的生活,漢人就是最下等的,這個時候朱元璋恢復了漢人的江山,雖然不是說讓每個人都能吃飽飯,但是至少可以讓老百姓不再過以前那種最下等的生活。老百姓為什麼要反呢?


中國歷史研究所


朱元璋是中華歷史上成就卓越的偉大帝王之一,被稱為“暴君”是不準確的,只是其後期誅殺功臣較多,但與暴君相比還是很有差別的。

至於有人推翻朱元璋?這個說法就毫無根據胡說一通了。誰會傻到去推翻朱元璋?在歷史上,朱元璋幾乎是對待百姓最好的皇帝。平民頭頂一部《大誥》就可以告倒一任地方官的歷史,也基本只有在洪武朝可以看到。

此外,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其再造之功,個人影響力與威望何其巨大,多少人不是真心歎服?在明朝建立前,元朝百姓是基本有姓無名的,很多土地是圈田改牧的,甚至很多人是世代為奴隸的。朱元璋的朝代,這些人得以解脫,民間感恩戴德還來不及,何談反對呢?



而洪武朝的官員,則完全沒有反抗朱元璋的實力。首先軍權是皇帝所掌控,將領可帶兵卻無統兵之權,且平時即被錦衣衛盯得死死的,一旦舉事還沒有出府第就被告發了。此外,朱元璋大封同姓王拱衛王朝四境,皆手握重兵,怕是無人敢於造次吧?

其實,王朝初年,人心思定,只要沒有特別無法挽回的罪過,帝王一般都是能夠很容易掌控天下的。更何況朱元璋這種袒護百姓,而帝王心術極強的皇帝了。


蘇綻


明朝是我一直喜歡的一個朝代,大明終其一朝276年,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縱觀華夏上下五千年,能做到如此的,唯有明朝。

朱元璋是暴君?這還是我第一次聽說,朱元璋此人雖然設錦衣衛監控大臣,用盡方法大殺功臣,廢相,尤其是對貪官的懲罰,可以說是歷史之最。但朱元璋對老百姓卻是相當不錯,結束了元末割據混戰,讓老百姓過上了太平日子。

朱元璋是普通農民出身,這在中國歷史上,除了劉邦,貌似就只剩朱元璋了,劉邦好歹是泗水亭亭長,但朱元璋卻的的確確是從窮苦人家一步一個腳印走上來的。朱元璋小時父母餓死,放過牛,當過和尚,所以深知底層百姓生活的困難,他在位期間大力組織各地農民興修水利;大力提倡種植桑、麻、棉等經濟作物和果木作物、他還徒富民,抑豪強;下令解放奴婢;減免稅負,嚴懲貪官;派人到全國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戶口等等。經過洪武時期的努力,社會生產逐漸恢復和發展了,史稱洪武之治。

朱元璋的殘暴是相對於文武大臣,貪官汙吏的,但對老百姓來說,卻不能稱之為暴君。但總的來說,無論是對官員的殘暴,還是對百姓的好,都是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守好自己打下來的江山,儘管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他從底層出身,深知底層生活的艱難。


川西閒客


首先我在這裡要為朱元璋說句話,他不是暴君是明君。


我們先簡單瞭解一下朱元璋的一生:

1328年-1344年主要工作放牛。

1344年-1347年主要工作是當和尚,化緣部門職員。

1347年-1352年主要工作是撞鐘,沒錯老朱高升了。

1352年-1368年終於找到人生的小目標那就是造反,而且成功了。

1368年-1398年主要工作就是當皇帝。

朱元璋生活的元末可以說是民不聊生,能活著就不錯了,各級官員巧立名目徵收稅賦,沒錢就出人做苦力,朱元璋就是被元朝的腐朽統治搞得家破人亡,最後只能乞討度日。

正是目睹了元朝的腐敗統治,他在當了皇帝之後更是要避免重蹈覆轍,由其是對待貪汙犯更是絕不留情,凡是貪汙超過六十兩就殺頭,甚至扒皮。可以說朱元璋對當官的來說絕對是暴君。比如歷史有名的空印案和郭恆案,最後結案統計一下大小官員總計殺了有4萬多人,絕對配的上暴君這個詞

但是朱元璋對當官的要求嚴格就是想讓老百姓生活的好,他鼓勵老百姓開墾荒地發展農業,規定老百姓只要開墾荒地,那這塊地就歸你了而且三年內免交稅賦。朱元璋時期商人受到一定程度的歧視,這也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中國的歷史發展。

總結來說朱元璋時代的官員是不幸的,但是老百姓絕對擁護。而且官員也是因為犯了錯才被處罰,因此朱元璋不能稱作是暴君。


鍾二


我認為朱元璋因為有兩張不同的面孔才無人造反。

對於士大夫階層,朱元璋是一名暴君。首先他大肆殺戮開國功臣,如李善長、馮勝、傅友德、周德興等人;其次,政治案件任意株連,著名的“胡惟庸案”被殺三萬多人,“藍玉案”被殺一萬五千多人,大部分功臣名將都是受株連被殺;然後,對待官員比較嚴苛,明代官員工資很低,勞動量很大,犯錯後,懲罰很重,輕則流放發配,重則直接殺掉,對待貪汙更嚴,凡是貪汙六十兩銀子以上者殺無赦。最後,朱元璋殺人的手段殘忍,各種酷刑不值一提,更有甚者是活剮凌遲和剝皮萱草。所以,對官員來說,朱元璋是一名暴君。


對於平民階層,朱元璋是一名明君。朱元璋出身貧寒,深知百姓疾苦,成為皇帝以後愛民如子,出臺了一系列惠民政策:朱元璋讓農民歸耕,對於開墾荒地者更是重點獎勵;他大搞移民屯田和軍屯,快速的恢復了農業生產;提倡農民種植經濟作物和果木;輕薄徭役,減免賦稅,百姓負擔很輕。另外,朱元璋最為勤政,各地官員上報的奏摺他不假人手,都是親自批閱,他生活節儉,從不鋪張浪費。所以,朱元璋無疑是一位明君。

正是因為朱元璋具有兩張面孔,所以,才不會有人,也不可能有人造反。那些位高權重,有能力造反的名將們,基本上都被朱元璋殺光了,剩下幾人也是隻顧自身性命,無心無力去造反。農民起義更是不可能,朱元璋在位期間,百姓安居樂業,人人都向往美好的生活,遇到自然災害,國家馬上救濟賑災,沒有人會冒著掉腦袋的風險選擇造反的。

以上是鄙人的淺見,如有不當,望請海涵。如果贊同,請點贊和關注,萬分感謝!


淡墨殘煙


說朱元璋“暴君”,一般都是因其近乎苛刻的吏治以及晚年屠殺功臣的幾個大案,但在對待老百姓方面,他卻是一個千古罕見的最能體恤民情的好皇帝。“水可載舟 亦可覆舟”,老百姓怎麼會去推翻一個對自己好的皇帝呢?

朱元璋自己就是苦命出生,深切體會過什麼叫飢寒交迫、朝不保夕的窮苦日子。當上皇帝后,要整治經歷長期戰亂而百廢待興的社稷,沒有嚴厲吏治,政令不能通暢,不能惠及百姓,就無法救窮苦人民於水火之中。自身經歷也造就他嫉惡如仇,眼睛裡容不得半點虛假和貪腐。也確實,明初當官的,幾乎都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不小心就腦袋搬家。

至於“胡惟庸案”、“藍玉案”等株連極廣的明初大案,既有胡惟庸犯事在先、貪腐黨爭,也有藍玉功高蓋主、驕橫跋扈的緣故,更是因為太子朱標早逝、皇孫年幼等方面考量。

朱元璋尚在,功臣都有不臣之心,更何況一個十幾歲小孩接班,躺下了江山是誰的還真不好說。劉邦不是也如此臨終前翦除功臣,帝王之心,不是一個“仁慈”可以理解的。

有人說,扳倒了藍玉等干將才導致朱棣有機會發動“靖難之役”,有一定誘因,但不是主要問題。誰能保證藍玉就會站在建文帝朱允炆一邊,而不會先發制人奪取皇位,或幫助朱棣呢。

以朱元璋的聰慧,不可能沒擔憂駐守北京的朱棣窺視皇位問題,但相比之下,異族禍害更加迫切需要解決。哪怕因此導致外王奪位,那不還是朱家天下。


水源視角


把朱元璋歸為暴君,題主的心胸也夠狹隘的。作為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結束元末天下分裂、驅逐蒙元勢力建立統一的中央王朝明朝,在位期間勵精圖治、發奮求強,開創明朝第一個盛世“洪武之治”,被清朝康熙皇帝贊為是“治隆唐宋”。這樣一個有為之君,誰還去推翻?




明太祖朱元璋應該是中國歷史上出身最為卑賤的皇帝。貧農出身,從小父母雙亡,給地主人家放過牛,當過乞丐,在皇覺寺出家做過和尚。沒有背景沒有依靠,活的比任何人都慘。25歲加入劉福通、郭子興的紅巾軍後,朱元璋一步步從基層幹起來,身邊逐漸聚集了一幫濠州同鄉(濠州明朝建立後改為鳳陽,為中都)與他出生入死打天下。1356年苦熬多年的朱元璋被部下尊奉為吳國公,採納朱升“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策略,迅速擴大自己的實力。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元旦,朱元璋被百官推舉為吳王,由此開始了他南征北戰,統一天下的宏圖偉業。




元朝末年豪強四起,除了瀕臨滅亡但實力依然強勁的元朝,與朱元璋一同竟逐天下的地方勢力有很多股。包括:割據平江、兩淮的吳王張士誠(東吳)、漢國皇帝陳友諒、浙東的方國珍,雲南的元梁王、在重慶建立割據政權的夏國皇帝明玉珍。還有依然被朱元璋奉為正朔的龍鳳政權小皇帝韓林兒。朱元璋志不在做一個割據一方的諸侯,他想要結束割據讓天下再一次歸於一統。為此,朱元璋採取逐個擊破依次消滅的方略方針,於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七月率領20萬大軍兵發洪都與漢國的60萬大軍在鄱陽湖展開決戰。朱元璋利用小船機動靈活的長處,借用風向火攻漢軍水軍,漢軍大敗,陳友諒身中流矢而死。第二年朱元璋發兵攻打武昌,陳理出降,漢國亡,朱元璋藉此收編大量熟悉水戰的漢軍,實力因此大增。元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十月,朱元璋發兵攻打割據江北的張士誠勢力,第二年(1366年)發起“平江戰役”,平江於一年後被攻破,被捕後拒絕投降的張士誠為亂棍打死,東吳亡。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命湯和為徵南將軍,討伐割據浙東多年的方國珍。後命胡廷瑞為徵南將軍,何文輝為副將軍,進攻福建。同年,方國珍投降。




但是,是個人都不是完美的。朱元璋在消滅各方割據勢力上雖然都力主殺降,但獨對自己的老上級,自己起家的宋龍鳳政權小皇帝韓林兒太過於絕決狠辣。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朱元璋藉口滁州不安全,譴心腹廖永忠去接小明王韓林兒到應天居住,在瓜州渡江時悄悄將船底鑿漏,把小明王沉於江底。接著朱元璋宣佈不再以龍鳳紀年,稱1367年為吳元年。這和朱元璋勸降張士誠、方國珍、陳理、明升(明玉珍之子,夏國於洪武四年降明)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江南獲得統一後,朱元璋開始籌劃北伐消滅元朝。於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十月甲子日,命中書右丞相徐達為徵虜大將軍、平章常遇春為副將軍,率軍25萬,北進中原。北伐中發佈《諭中原檄》,文告中提出“驅除胡虜,恢復中華,立綱陳紀,救濟斯民”的綱領,北伐壯舉很快就一呼百應,北方各地紛紛揭竿而起反抗爆元。洪武元年八月(1368年),明軍進逼大都,元順帝帶領三宮后妃、皇太子等開建德門逃出大都,經居庸關逃奔上都,在中原統治了百餘年的元朝就此滅亡。而自後晉起被割據了四百年的燕雲十六州也被收回,中國經過蒙古人的百餘年統治之後,再一次迴歸到漢族建立的王朝統治之下。




朱元璋自1368年建立明朝到1398年去世。在位共計三十一年,在位期間興起三次大獄,幾乎將洪武功臣殺戮殆盡。我們只知朱元璋大殺功臣的殘酷暴虐,卻不知道這些人因何被殺。胡惟庸,此人得淮西集團領袖李善長舉薦,在洪武朝位居右丞相,因為能力突出深得朱元璋喜歡,但他位極人臣之後,人就變的飄飄然了。在相位七年,於朝中遍植朋黨,不遺餘力地打擊異己,使得淮西朋黨集團的勢力不斷膨脹,朱元璋平生最忌結黨營私,顯然胡惟庸是犯了大忌。洪武十三年(1380)正月,胡惟庸謀逆事洩被處死,此事引發大明第一場血風腥雨的連坐大案,包括開國第一功臣韓國公李善長等大批元勳宿將皆受株連,牽連致死者三萬餘人,史稱胡惟庸案。胡案影響深遠,一直到洪武十八年(1385年)還有人檢舉胡案同犯,累牽連皇太子朱標的老師大儒宋廉的孫子宋慎亦受牽連被殺,宋濂本人貶死四川茅州。




胡案之後又是禍起勳舊,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北伐有巨功的大將軍藍玉,因驕橫跋扈被人告發欲圖謀反,朱元璋再一次大開殺戒,總計族誅一公(藍玉時封涼國公)、十三侯、二伯,牽連被殺一萬五千多人,“元功宿將,相繼盡矣。”藍玉與胡惟庸之死可謂罪有應得,兩人皆以謀逆大罪凌遲處死(藍玉最後被剝皮)。在藍玉案之前朱元璋還處理了一起貪腐大案,發生在洪武十八年(1385年)的“郭桓案”,戶部侍郎郭桓等人,通同各直省的官吏作弊,盜賣官糧。後被揭發,以其涉案金額巨大,對經濟領域影響深遠而為世人矚目。對此,明太祖將六部左右侍郎以下皆處死。此案牽連近萬人被處死,此後朱元璋便嚴懲官員貪汙,規定“官員凡貪汙二十兩以上者,皆處死。”


朱元璋在位期間大殺功臣頗受爭議,主要還是因其株連太多,明初四大案被殺者逾五萬人,但畢竟罪出有因,像胡惟庸、藍玉等人肆功驕寵為非作歹。被殺是死有餘辜,但株連太廣是有些過,不過,他晚年停不下殺將的腳步,主要還是因為儲君、皇太孫朱允炆無法掌控駕馭這些洪武功勳舊臣,為了給孫子繼位鋪平道路,他只能選擇一再殺戮。




朱元璋在位期間組織了八次北伐,共計消滅近三十萬北元有生力量,至使北元勢力一再內縮,明朝邊患盡除。朱元璋在位期間對各個方面都進行了改革,政治上廢丞相,設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揮使司分掌權力,進一步的加強了中央集權,嚴懲貪官和不法勳貴;軍事上實施衛所制度,北伐殘元;經濟上大搞移民屯田和軍屯,興修水利,解放奴婢,減免稅負,派人到全國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戶口等;文化上緊抓教育,興科舉,建立國子監培養人才;對外加強海外交流,恢復中華宗主國地位。經過洪武朝時期的努力,社會生產逐漸恢復和發展了,史稱洪武之治。


清朝康熙皇帝對明太祖、明成祖的評價是極高的,稱“洪武之治”、“永樂盛世”為“治隆唐宋”、“遠邁漢唐”。正所謂“瑕不掩瑜”,朱元璋大殺功臣固然過於殘忍,但他為歷史的發展所做出的傑出貢獻依然是值得肯定的。一代開國明君,天下子民有何理由再去造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