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7 學生學習方法:對待作業、習題的原則與方法

但是,現實中,不少同學由於對作業和習題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往往出現為作業而作業的現象:有的連書上的內容都不明白,就盲目地做習題;有時基本的公式定理還沒弄懂就亂套公式;有的不管作對做錯,做完了事,不想進行驗算;甚至明知有錯誤也不願改正;更有甚者,為了應付作業而抄襲等。這種對待作業的態度,不但無助於知識的理解與深化,還會使我們養成投機取巧的工作態度和不好的學習習慣,實在是自欺欺人的做法。 當然,也有許多同學在這一環節做不好,不是因為學習態度的問題,而是方式方法的問題,是他們不知道在做作業的時候該注意些什麼,該採取怎樣的辦法和對策。下面,我們就討論一下該怎樣對待習題,在解題的過程中該注意哪些事項。

1.對待作業的原則與態度

首先,要先複習,後做作業;先看書,後解習題,看書和做作業相結合。作業、習題都是為了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而設的,是規律原理的具體體現和具體應用,其前提必須是對規律原理有一定的認識和理解,否則就不可能順利地完成作業。為此,每天做作業前,一定要把老師當天所講的內容好好想一想,看看都講了些什麼,有哪些重點、難點和易錯點,講了哪些例題,自己都理解了沒有,哪些地方還不太明白,然後,再看看課堂筆記,仔細研讀一下教科書,把沒有弄懂的東西進一步搞清楚。如果連書本上的原理規律都還沒有弄明白,又怎麼去利用它們來解題呢?所以,做作業之前,一定要先複習、先看書,把原理弄清楚,然後再利用這些知識去指導解題,這樣才能保證做題的有效性,做到又快又好。反之,如果連書本都沒弄懂,拿起作業就做,其效果可想而知。當然,即便我們準備得再充分,做作業的過程中,也不可避免地會遇到疑難和出現錯誤,這是很正常的,其中所反映的正是我們認識和理解上的缺陷與不足,是由於我們還沒有真正把知識的某些方面吃透,所以才出現犯難、犯卡乃至出錯。而做作業的過程、攻克難題的過程,正可以有效地彌補我們知識結構上的缺陷和不足,加深我們對知識的理解與把握。總之,先看書後做作業,遇到問題後再進一步看書,兩者的有機結合,會產生相得益彰的效果。

其次,要注意獨立思考,獨立完成作業。這一點說起來有點老生常談,但實際中許多同學就是做不到,他們懶於思考,遇到疑難和障礙不是積極地開動腦筋自已解決,而是圖省事,不經過認真思考就馬上問別人,甚至直接抄襲同學的作業,這樣雖然作業是勉強完成了,但由於不是我們自己動腦筋想出來的,理解的自然不會很透徹,印象也不會很深,下次遇到同樣的問題還可能解不出或犯錯誤。因此,做作業遇到難題時,一定要獨立思考,可以先翻翻書、看看筆記、查查資料,看看以前做過的相關習題,想想課堂上老師的講解,如果實在做不出來,再去請教別人,或同別人展開討論。或者姑且把這道習題先放下,先做其他題,回過頭來再來思考這個習題,也許思路就開了,就能做出來了。總之,做作業必須堅持獨立思考,獨立完成作業,否則,就起不到做作業的目的了,這不僅是方法問題,更是態度問題。

第三,做作業一定要嚴謹、認真、規範。許多同學都認為做作業是個人課下的一種私人活動,不像上課、考試那樣正規嚴謹,也沒有人來嚴格地要求和管束。因此,做作業時也就放鬆了對自己的要求,隨意、散漫、馬虎,乾乾這,玩玩那,寫起字來也慢吞吞.、亂糟糟,缺乏學習時應有的規範和專注,這樣不僅影響了學習的效果,而且也養成了不好的學習習慣,必須堅決予以制止。事實上,為了提高我們學習的效果,為了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也為了在戰時我們能有一套過硬的解題本領,在平時學習時就要有目的地進行解題技能的培養與訓練。例如,做作業時我們就應該拿出正規考試的心態來,給自己一定的壓力,在時間上也有一定限制,積極思考,快速做題,嚴肅認真,一絲不苟,嚴格按照規定的格式進行,字跡要清晰,書寫要工整,條理要明瞭,論證要簡明、完整。另外,解題時不要隨意下筆,儘量在深思熟慮後一次寫成,切忌寫了又改,改了又擦,既影響作業的清楚、美觀,也浪費了時間。習題解完後,一定要注意檢查,看看有什麼錯誤和遺漏。總之,做作業時我們就要注意高標準、嚴要求,這樣,才能最大限度的發揮作業所具有的作用。

第四,要認真對待作業中的錯誤,切忌做完完事。我們知道,習題是知識的具象化表現,是知識的具體應用,因而知識理解上的空白或錯誤,必然要在解題的過程中反映出來,其中,有些問題在過程中就顯露出來了,如遇到疑難、犯卡的地方,模糊、拿不準的地方,不熟練的地方等等,都反映了我們相應的知識與技能上的缺陷和不足,而另外一些則是在解題的結果中才得以暴露,是通過解題中的各種錯誤來顯現的。對待作業中的這些問題和錯誤,我們切不可等閒視之,必須珍視這種使問題和錯誤得以顯現的機會,對其進行仔細的分析,尋找造成錯誤的原因,努力彌補該錯誤所暴露和代表的知識漏洞,提高我們對相關知識的認識和掌握。因為知識理解上的許多缺陷和不足具有一定的隱蔽性,在我們犯錯誤之前,往往意識不到這些本已存在的誤區和問題,儘管有些問題還被老師一再強調和提醒,但就是引不起我們足夠的注意,理解不了其究竟的意義,只有出了錯,才暴露出這些問題的所在。因此,題作對了固然好,說明我們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知識,可是,另一方面,題作對了容易使我們滿足和大意,遮蓋我們潛在的不足和隱含的危機。相反,題做錯了卻有著某種積極的意義。因為,錯誤相對於正確的來說,往往更容易吸引我們的眼球,更容易引起我們的重視,也就更有價值,如果措施得力,不但可以糾正該習題本身的錯誤,更能夠糾正或彌補我們在原理上的偏差和漏洞,避免以後犯同樣或類似的錯誤,從而帶來整體認識的提升。總之,錯題具有某些獨特的價值和意義,能夠引起我們特殊的警示,引導我們直指自己的問題與缺陷,故而一道做錯的題往往比一道作對的題能夠給我們帶來更多更有價值的收穫。鑑於上述原因,當我們拿到老師批改的作業或試卷後,對其中的錯誤一定要認真分析,努力糾正,必要的話,最好要重做一遍。

第五,要把作業當作一種重要的學習資料加以整理和收集。許多同學對做過的習題、作業往往一扔了事,沒有對這些作業加以積攢和保留,這實在是一個很大的浪費。相對於其他參考資料來說,自己曾經做過的習題可能具有更大的價值:其一,它是一種由簡到繁、類型相對齊全的習題解集(它們都是有經驗的教師按照學習的進度和教學要求而精心挑選的),複習起來簡便省事,免去了我們再重新找尋資料的煩瑣。其二,它記錄了我們對知識的掌握過程,重溫這些熟悉的資料,容易喚醒我們從前的記憶,便於我們迅速恢復對內容的理解與把握。其二,這種溫習也能夠使我們更好地瞭解自己對知識掌握的情況,使今後的學習更有確切的目標和方向,再做習題時,可以直奔那些掌握得不太牢靠的或者有缺陷的內容,或者直接找一些新類型的習題。其四,更為重要的是以前作業中的那些錯題,這些曾經犯的錯誤,會給我們提供更多的警視,避免我們在隨後的學習中重犯類似的錯誤。當然,如果有可能的話,以往這些作業和試卷中的錯題是應該單獨摘出來的,做成錯題集,以備我們在複習時隨時翻閱。

學生學習方法:對待作業、習題的原則與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