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2 明理修太極,懂勁悟大道

中國武術本無內外家之分,學習少林拳、太極拳,形意拳,八卦掌及諸家拳法,其理一以貫之。人皆謂“中華武術為一家”之由者,皆因各家拳術,雖然姿勢動作和練功方法有所不同,但是其練拳之宗旨和訓練目的是一樣的。故拳術不分內外家,而練拳的人則分內外家。以後我以太極拳舉例說明。

明理修太極,懂勁悟大道

01內外家的概念和區別

未曾學過拳法之人,必然身體僵硬,善用肢體局部力量,憑藉蠻力練習負重,奔跑,拳擊,踢腿等諸般技能,身體強健,孔武有力,為什麼與太極拳專家比試則屢屢敗北?為什麼大部份人會選擇學習太極拳、形意拳或八卦掌等所謂的“內家拳”?(注:太極拳之所以流傳廣泛,是因為全國免費推廣普及的人太多了,而其他優秀的拳種缺少人力免費推廣而已)其實正宗的少林拳也是和太極拳一樣屬於內家拳。但是即使學“內家拳”為什麼也有很多人煉成了“外家拳”呢?因此,有必要把“內家拳”和“外家拳”立一個分辨標準,以利大家練一個“明白拳”。需要給各位說明的是內家拳和外家拳之分別與所練的拳種並無關係,內外家拳法也和門派之爭沒有關係,而是針對每個人練功追求的境界和方法而比較的,所以練任何一個拳種的人都可以分出內外家,不管他參修的是拳擊還是散打,太極還是少林,各門各派內部都分有內家和外家的練法。

在這裡,我把“外家拳”練法理解為:使用蠻力,以快求靈,專修局部肢體之肌力和武術技巧,而忽視神意鍛鍊之功用。外剛而內柔,外強而中幹。利於速成,不利深造。

“內家拳”的概念:學拳的第一步,也就是入門要先“明理”:對本門派的拳種拳理是否認同,認同的前提是理解拳理沒有。什麼是拳理,拳理就是拳法的練習宗旨和過程。很多人跟名師學拳或者跟光碟自學武術,也把動作學的很像,但是終究沒有入門,原因就是沒有明理,沒有明理就是瞎學瞎練,即使學的是太極拳練出來卻是外家拳。

太極拳的理論在這裡我不多講,有歷代太極拳師的經典論述為證。

明理修太極,懂勁悟大道

02學拳的六步過程

1

靜心定意,化僵求活

心靜則明理,神定則穩靜。初學太極拳,要以空杯的心態,從拳架,樁功,理論開始學起,尊崇老師的教誨,樹立學拳的信心和階段性的目標。身體通過緩慢深長的呼吸和配合每一個動作的演練要領(必須由師父演示技擊方法功用以便理解每一招的對抗力學原理,如果不會演示的一定不是正宗的傳人)節奏來行拳,以達到熟練套路和糾正身形的要求。

2

積柔成鋼,化零為整

在以上基礎上,明白把身體放鬆放慢都是手段,其目的是學會使用腰胯帶動全身的螺旋運動方法,使四肢八骸的力量能夠通過旋轉纏繞的方法達到以最少的體力消耗而獲得最大的爆發力。拳譜上講節節貫穿,靜之則合,動之則分。把局部用力的習慣換作整體用力。把用力時習慣局部肌肉僵硬的做法變成全身放鬆靠意念帶動的植物神經性力量和筋骨旋轉的鑽頭力量。簡單的講,就是練習套路的過程中做到松胯沉肩,也有人講“九松十要一虛靈”;要做到把關節處處放鬆,而是否放鬆和放鬆的程度又要通過雙人推手來指導和驗證。

3

平心靜氣,分清虛實

在以上基礎上,進入第三步,主要是戰略和戰術的學習和練習。就是學會變化重心,分辨虛實,靠無數次的單式攻防和推手訓練完成這個階段。推手練習中在實際操作中掌握:正確感知和判斷對方的虛實和變化,自己的應變和虛實重心的變化。到這個階段可以是知己的功夫已經具備了。此時,太極拳才算入門了。

4

隨遇平衡,快慢相連

在以上基礎上進入太極拳的內功訓練專業提高階段。身心合一,主要是“知己知彼”、“粘粘帶隨”的內勁訓練。最好練習多人推手,通過無數次的推手訓練自己的體力、反應速度、聽勁、化勁、找勁的能力。練習應變能力,即推手時要求自己跟得上對方的節奏。對方快,我就快,對方慢,我就慢。這就是拳譜上講“捨己從人,粘粘帶隨”的功夫。如果跟不上,就說明還需要繼續練習。如果跟上了,就可以進入下一階段的練習。

5

閃驚巧取,爭取主動

在以上基礎上,初步掌握了知己知彼的功夫,但是在速度上還達不到完美的,因此技巧也就發揮不出來。在本階段要練習的就是“快”。天下武術,唯硬不破,唯快不破。前面的四個階段已經把太極拳的剛勁和柔勁練出來了。但是在高手面前,主要講時機的掌握和速度的變化。因此,在本階段把“快”作為專項訓練。在推手的過程中要敢於變化自己的速度,不是一味跟著對方的速度,一味的跟著就是被動,這是要學會化被動為主動,就是靠變化速度。在合適的時機果斷改變自己的速度,就可以制敵於先機。所謂敵不動,我不動;敵欲動,我先動。柔力轉換快,把剛勁發在人先也快。拳譜講閃驚巧取,避實就虛,虛籠詐誘,如平地旱雷,電閃雷鳴,機靈一抖,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在推手中相持的階段中尋機轉為反攻,速度加快,圈小勁足,發勁冷快,所以致傷的可能性最大。因此在選擇陪練的師傅上一定要心中有數。不要因為練拳造成雙方的心靈和身體的傷害。

6

松活彈抖,隨心所欲

這個階段就是太極拳的神奇階段即成功階段。要通過多年的訓練和領悟能力達到太極拳論上的要求。內功深厚,練柔成剛,周身混元一體,緩急高低進退收放皆合於自然,達到制人而不傷人的境界。每每和各種拳術家較技,皆能夠達到犯者立僕的境界。歷代拳師如張松溪、陳長興、陳發科、楊露禪、董海川、孫祿堂等,當代如李雅軒、林墨根、李和生、高壯飛、馮志強等皆在晚年達到此高度,堪稱一代宗師。此時拳理上身後才可以稱為真正的太極拳家。而現在很多太極拳傳人還是在入門階段也被評為了太極名家(武術也要搞市場經濟,所以一代不如一代了),真是令祖先汗顏。

明理修太極,懂勁悟大道

03太極拳推手之誤讀

太極拳功夫訓練分為單人訓練和多人訓練兩類,單人訓練主要以套路,單式練習和樁功為主,多人訓練主要是靠相互推手喂勁的方法。兩者的關係:套路和單式、樁功訓練的效果宗旨需要在多人推手訓練裡得到體驗和領會,最終目的是能夠打太極拳散手。只有進入散手搏擊階段才算是學完了學會了太極拳。然而當代很多人把推手訓練過程當成最終鬥力競技手段,真是大錯特錯。這也說明他們還在外家拳理解階段,還沒有入門。

明理修太極,懂勁悟大道

明白拳理和六步修煉過程後,學拳就有訓練標準和目標。可以循序漸進,可以分辨真太極拳名家和假太極拳名家。所謂太極拳名家是指能夠面對各種專業拳師的無限制搏擊擂臺運動比賽中常常獲勝的人,而現在所謂的那些大師們演示功夫和技巧面對的都是武術外行和學員,即使比試獲勝又算什麼高手呢?

04太極拳的學習實踐時間有多長

以上六步的修煉是在套路拳架,單式訓練,推手訓練,樁功訓練,器械訓練的基礎上一步一個腳印,積累豐富經驗才能夠達到成功。培養專業人員需要十年到二十年,而僅靠業餘時間練習者需要三十年到四十年。如果不明白要經歷以上的過程,就會在拳架或是推手等某方面鑽牛角尖,把精力浪費在懷疑和爭論之中。

明理修太極,懂勁悟大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