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某面試官稱“農村的孩子普遍過度自信且愛說大話”,你怎麼看?

July-黃小晶


其實很多時候,給農村人貼上不好的標籤的往往就是農村人自己!

這種地域上的歧視在現在這個講究平等的社會仍然屢見不鮮!

首先,這個面試官問這個問題,帶有鮮明的個人印記,並不是代表,每個人都這麼認為。如果說農村孩子“普遍”過度自信並且愛說大話,這是需要數據論證的!相信這位面試官並沒有做過專業的數據調查統計,所以他說這話是沒有任何依據的!

其次,誰說農村孩子就一定過度自信並且愛說大話?其實有很多的農村孩子還是非常勤勞踏實,能夠勤勤懇懇地幹出一番事業的。現在社會上的大企業家、名流,有不少都是農村孩子,他們一樣能夠勤勤懇懇得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奮鬥十幾二十年,開創出自己的一番事業,既功成名就,也能夠給中國乃至世界創造無數的工作崗位,帶來自己的貢獻。

最後,這位面試官相當的不專業,作為用人單位,招人的時候不應該帶著有色眼鏡去看前來應聘的每一個人。而是可觀的角度去考察前來求職的人的能力、品性!

關於上述內容,有任何觀點,歡迎評論區暢所欲言!


愛農幫


農村孩子怎麼了?!

我很討厭這些面試的時候問我父母是做什麼的面試官,你們到底要幹嘛?問我父母是幹什麼的,然後你們就可以依次來判斷我是一個怎麼樣的人,什麼樣的品行?

“農村孩子”和“農村戶口的孩子”是很不一樣的。“農村孩子”在我們的一般印象中,就是那種泥娃子、讀書少的刻板印象,而“農村戶口的孩子”的指代對象就豐富了,後者還包括家庭優越者、高水平受教育者……

改革開放都三十幾年了,農村的文化教育和九年義務教育都普及多少年了,我們現在所謂的“農村”,並不只是泥牆、土路、髒辮子……

我是一個農村的孩子,我也通過自己的努力考上了一個還不錯的大學,就我所見的同學中,也有很多人來自農村或者是農村戶口,農村來的並不代表低素質。因此以面試官口中的那個“普遍過度自信且愛說大話”來形容農村孩子,顯然以偏概全,這是偏見。

面試官還說自己也是農村的,除非他自己就是那種“過度自信且愛說大話”的人,否則他不會以此去解讀更多的“農村孩子”。


這樣的人有時候真是有點得瑟,讓人覺得好不是滋味。什麼樣的人會打壓農村人?農村人出身的人會去打壓農村人,這是面試官所做的事情。真是可悲。

據我所知,農村的孩子不是“過度自信”,反而這是一種自卑的表現,由於沒有背景、沒有靠山,他們只能通過一個顯得“過度自信”的表現來爭取工作機會,以至於在老司機面前露餡了。

雖然打開方式不正確,但不能以此來斷言農村孩子素質之高低。


白詩詩


怎麼說呢,中國大地的鄙視鏈條還真層出不窮啊!

前幾天北京的老一輩父母為了子女的婚事操碎了心,什麼房車全有,不如老北京的一個戶口,什麼後面的努力奮鬥,不如現在的衣食無憂。

外地人在老一輩的父母看來,只是些和子女搶奪飯碗的刁民而已。

本地的鄙視外地的,上流的鄙視中產的,中產的鄙視無產的,無產的沒有什麼好鄙視,只能安心做一個小蝦米。

面試官之所以會說出這樣的一番言論,因為在其腦海的深處,也隱藏著這樣的鄙視鏈:

同樣都是一個人,生活在城市還是生活在農村,簡直是不能同日而語。

在面試官的潛意識裡,城市意味著受過良好的教育,待人得體,知道如何來事,而來自農村的人,則缺乏應有的自信,對很多城市裡特有的禮節和規則都一竅不通,溝通起來極其困難。

有時候,越是陌生的兩個階層,想要達到互相瞭解,幾乎是不可能。

例如城市的人由於經濟快速發展,對時間的價值看得格外重要,無論什麼時候,都講究效率第一,而在三四線城市,甚至農村的人看來,族群之間的血脈關係,人情世故卻佔據極大的分量,為了這個分量,可以犧牲任何時間來維繫它。

就因為不同階層完全迥異的三觀,導致了彼此在判斷對方的時候,經常帶有刻板印象去審視對方。

遇到這樣的一種情況,其實也不用過分解讀。

在任何一個環境下,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會帶著有色眼鏡去看待世界。

想要更加公平理性地去觀察所有的一切,最好的辦法,就是放下所謂的身份定位,花一段時間融入對方的生活,只有這樣,你才能知道對方綻放出來的顏色,究竟有多麼炫目。


曾少賢


不專業的HR

這個HR明顯不專業,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1、失掉了最基本的尊重。

HR嘛,人事,先要做人,才能做事兒。這個HR連做人都很不專業啊,更別談做事了。

2、陷入了暈輪效應的陷阱裡。

啥叫暈輪效應呢?暈輪效應又叫光環效應。

就是說這位HR針對這位求職者的某一特徵(農村孩子普遍過度自信且愛說大話)形成了一個不好的印象,還傾向於以此來推論求職者的其他特質,本質上就是以偏概全。HR本來就是應該在公司管理的制度流程上想辦法避免暈輪效應的,結果他自己陷進去了,也是好笑。

3、邏輯不清,主觀性強

“農村孩子是否普遍過度自信而且愛說大話?”這是個事實嗎?我就認識很多樸實的農村孩子啊。

我們必須承認,根據大數定律,在一個龐大的群體裡,總有些過度自信和愛說大話的人,以部分樣本來判斷整個群體,是極為不可取的。

換句話說,城裡人就沒有過度自信和愛說大話的人了?

我從小在市中心長大,自負+吹牛的城市人見得不要太多哦。

再說自負+吹牛一定跟崗位匹配有關係?有的崗位,比如銷售,還是挺需要那種能夠吹點牛的人,太老實的還做不了。

所以,我都不知道這個HR在面試裡判斷候選人是否自負和吹牛幹什麼。。。

4、破壞了企業形象。

HR在面試上一定要注意不要亂說話,HR破壞的不只是自己的形象,還有企業形象,就好像題目裡這個情況一樣,即使有這個偏見也不能說出來啊。

HR這話一說出來,求職者回去一散播,以後別想招人了。

HR可以問求職者父母的職業嗎?

可以問,我就經常問。

我為什麼要問這個問題呢?

主要是為了判斷候選人的求職目的。

有的求職者父親局長,母親行長,跑我廠裡來應聘操作工,那我當然要問清楚他的求職目的到底是什麼吧?

這樣的富二代官二代因為沒有工資的壓力,對待工作並不需要那麼認真勤奮。問題是這樣的二代做不好工作還是其次,在廠裡搞出點事故來吃不消啊。

有些候選人說父母都是務農的,我還會說蠻好,踏實。

求職者有沒有問題?

其實這個候選人也有問題。

1、太玻璃心了。聽人家說兩句農村人的壞話就受不了,其實這是不成熟和不自信的表現。

2、沒有風度。遇到不愛聽的直接懟回去了,還想掀桌子,真的是挺強勢的,你反覆追問HR為什麼問你父母的職業的時候,其實面試就結束了。

3、你一生氣,就讓對方有種料中了的感覺,這是你想要的結果嗎?

我的父母工作都不咋的,父親是管道工,幫居民搶修管道的,俗稱修馬桶的或者通下水道的,做的是很髒的活兒。我母親是個公司保潔阿姨。

我作為求職者參加面試的時候,如果對方HR問我父母做什麼工作的,我就如實回答,如果對方有表示不屑的話,我不會考慮這家企業,因為在不被尊重的環境裡是成長不出人才的。笑一笑就好了,沒必要懟回去的。

你必須明白三個道理。

1、被狗咬一口,馬上咬回去的,那不也是狗嗎?

2、千萬不要試圖和一個傻X爭辯,他會成功把你拉低到傻X的水平,然後用他多年的豐富經驗打敗你。

3、讓傻X保持傻X的狀態是對傻X最大的懲罰。


無良HR


有意思,這個面試官自己也是農村的,但對卻農村孩子貼了一個如此極端的標籤。與其說他是貼給農村孩子的,不如說他是貼給自己的。

“農村孩子普遍過度自信且愛說大話”,從這句描述來看,在他心裡面,那種低調的、內斂了、語言不多但是一針見血的應試者才是他欣賞的。換句話說,一個自信的、閃閃發光的、侃侃而談的人會讓他覺得非常不適,並得出負面的結論。

這一點,從後來面試官說面試者很強勢也可以看得出來。

為什麼會這樣呢?咱不防誅一下心。這個面試官對於低調內斂的人如此欣賞,某種意義上也說明,高調自信在他心中是有罪惡感的。那麼在他的成長過程中,一定因為某些高調自信的表現,帶來過挫折性體驗。

比如說當他展示了自己之後,周圍的人卻視而不見或者進行否定。

並不是每一個人在遭遇了不公之後,都能勇敢地堅持去贏得自己的尊嚴,有些人會逐漸向那些壓迫他們的力量屈服,而認為自己才是錯誤的。

因為有時候外界的力量太強大了,在無法擺脫的情況下,只有認為對方是正確的,才能讓自己理所當然地妥協、從而減輕痛苦。

這就有點像心理學上的斯德哥爾摩綜合徵了。

作為老師,我倒是覺得,農村的孩子普遍都比較踏實,而且很尊重師長。只是因為沒有太多的機會見識外面的世界,所以在面對更大的舞臺時,偶爾會感覺到侷促。

但這一切都是可以改變的。

唯一不可以改變的,是自己做人的志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