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實踐論》

論認識和實踐的關係,亦是知和行的關係

《實踐論》| 如是讀

大小循環

1.認識內部的小循環

(1)兩個階段:

感性階段,即感覺和印象的階段。

理性階段,即概念,判斷和推理的階段。

其中有一種感覺是經驗,直接和間接經驗。

感覺和印象是最不可靠的,也是大家常用的,

切記自省和反思,要把發展自己的認識。

這裡的概念,需要對比李笑來所說的,人需要建立清晰,準確,必要的概念。


(2)區別:

感性認識是片面的,現象的,外部聯繫的。

理性認識是全體的,本質的,內部聯繫的。

為什麼說理性認識就是內部聯繫和全體的?


(3)聯繫:

理性認識依賴於感性認識,感性認識有待於發展到理性認識。

不要輕視感性認識,它給了人自信。

不要輕視感性認識,要發展它。

《思考的快與慢》對感性認識的認識是客觀的


(4)認識的真正任務:經過感覺達于思維。

感覺只解決現象問題,理論才可以解決本質問提。感覺了,不能立刻理解,只有理解了,才

能更深刻的感覺。

處理問題的正確路徑:現象,本質,解決方法

多聽多看感覺問題

多思多論發現本質

橫批:實事求是


2. 認識和實踐的大循環

(1)實踐的類型:生產活動,階級鬥爭,政治生活,科學和藝術的生活。

於人,於事,皆是實踐,皆要實踐,躲不開避不掉。尤其是對科學和藝術的實踐。


(2)認識的真正任務:指導實踐,改造世界

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不在於懂得客觀世界的規律性,因而能夠理解世界,而在於拿了這種對於客觀世界規律性的認識去能動地改造世界。

主動的改造世界,這是終極目標。毛澤東積極主動的發展和參與革命,王陽明在等朱家皇帝的認命 後,平西南。都是豐功偉業,但高下立見。

目標要夠大,心態要夠主動。


(3)聯繫:

通過實踐而發現真理,又通過實踐去證實真理和發展真理。辯證唯物論的認識論,知行

統一觀。

馬克思的辯證唯物的認識論與王陽明的知行合一,在不同的歷史環境背景下,王陽明的知行合一,對 應的是佛教的枯禪和程朱理學 馬克思對應的黑格爾的唯心論,但都強調了實踐的重要性。

區別:

(1)王陽明的知來源於本心和個人,認識論的認識來源於社會。

(2)認識論要發現,驗證和發展認識,強調運動和發展,

王陽明強調認識,就在每個人心中,只是等待被發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