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日本的小孩,為什麼不偏食,不剩飯?

從吃完飯的碗就能看出從小的教養啊,碗裡還剩著飯總覺得彆扭。小時候的鄰居老奶奶告訴我們,每一粒米飯裡面都居住這100個神仙。小時候碗裡剩飯了是要捱揍的!然而,竟然是一隻沒有吃乾淨的碗?


日本的小孩,為什麼不偏食,不剩飯?


我滴天啊!就因為上面碗裡的剩飯,引起網友在個人博客裡義憤填膺:


「應該把碗裡的剩飯一起吃乾淨」「絕對沒法和剩飯的人做朋友!」萬萬沒想到的是,這條博客在網友中引起了強烈共鳴,被轉發8萬多次,收穫了近8萬個贊!從而引起了這場大戰!


日本的小孩,為什麼不偏食,不剩飯?


區區幾粒飯,是不是小題大做了呢?要知道在中國,這樣的事情是司空見慣滴。不信?看網友的調查結果,表示不會剩飯的比例高達90.3%!


日本的小孩,為什麼不偏食,不剩飯?


紅色:

被教過「浪費米飯要瞎眼睛的」

所以不會剩:25.3%

藍色:

被教過「米飯中住著神靈」

所以不會剩:13.6%

橙色:

被教過「剩飯對農夫很沒禮貌」

所以不會剩:46.3%

綠色:

洗的時候太麻煩了!

所以不會剩:5.1%


【日本人不剩飯也和歷史有關】


其實島民對米飯這種近乎狂熱的執著,不是毫無緣故的!而是有歷史原因的!1945年日本戰敗後,日本滿目瘡痍,陷入了嚴重的糧食危機。但是,即使在這種情況下,勒緊了褲腰帶的日本人,還是做出了一個斬釘截鐵的決定:孩子是日本的未來,讓他們先填飽肚子。


日本的小孩,為什麼不偏食,不剩飯?


於是,他們從美國和其他國家施與的糧食援助中,抽出部分發給學校,用於供應孩子的校餐。在1952年,校餐的提供更是從“欠食對策”的政策層面上升到法律層面,日本正式制定了《學校給食法》,通過各種方式讓所有孩子都能吃上校餐。如此,這也成為了現在日本校餐體制的雛形。


日本的小孩,為什麼不偏食,不剩飯?


當美國對歐洲的支援告一段落後,過剩的小麥等農產品被大量運往日本,成了校餐的主要來源。一直習慣吃米飯的日本人卻開始吃麵包喝牛奶,這從很大程度改變了日本社會的飲食結構。


但這種趨勢讓日本人日益擔憂。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日本進入經濟快速發展期,物資充盈起來,所以日本有了把西化的國民口味扭轉過來的想法。


在1960年,日本開始調整校餐內容,一直到1976年,米飯又成為校餐的絕對“主角”,一週只提供一次麵包。


在2014年,校餐以米飯為主的日本中小學佔到了總數的99.9%。


日本傳統飲食在“校餐爭奪戰”中取得了完勝。


日本的小孩,為什麼不偏食,不剩飯?


但值得關注的是,日本的校餐可不僅僅是吃飯這麼簡單,它還是學生整體教育的重要一環,與膳食營養知識、飲食觀念、飲食文化,甚至人生觀教育緊密結合,成為學生生活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之後,長期養成的習慣,本來就耕地匱乏的日本,大家對於糧食的珍惜就深入骨髓了!


【日本人不剩飯也和宗教信仰有關】


除了上面的原因,日本人對於糧食的崇拜心理,還有一部分是,本土宗教「八百萬神靈」的文化影響!與被科學排擠的他國精怪相比,從古到今,哪怕在科學唯物的夾擊下,日本官方都沒有放棄怪力亂神的“文化糟糠”。


日本宗教認為,世間萬物都有神靈寄宿,要感恩從自然獲取的一切!日劇中常會有這樣一幕:


吃飯前要說「我開動了」

吃完飯要說「我吃飽了」


事實上更準確的翻譯是:

「請讓我享用吧」

「感謝這頓美味」


這種儀式感極強的「餐桌禱告」

便是島國食物崇拜最好的寫照!


日本的小孩,為什麼不偏食,不剩飯?


【日本人不剩飯也和教育有關】


在傳統日本的教育觀念裡,除了我們熟知的德智體美勞,還有一種叫做「食育」的教育!


所謂食育,即用食物來教育孩子,除傳授食物生產、餐桌禮儀之外,老師還要負責督促孩子們好好吃飯!學校在執行「食育」上,有時也很「一視同仁」,除了大家要輪流幫忙準備每天的校餐,除非是生理原因,禁止一切挑食和剩飯,之前就因「嘔吐了也不能剩飯」引起過熱議!


日本的小孩,為什麼不偏食,不剩飯?


通過教孩子「不挑食」「不剩飯」的禮儀,並延伸到人生觀和社會禮儀培養上來,食育在教育體系裡和禮貌能相提並論,是衡量個人教養是否良好的標準之一!


另外,日本盛行「均攤」的交際文化,這種均攤,是指在日本人吃飯時,不僅交錢AA制,飯也要“AA”著吃。日本人的酒席往往實行分餐制,每人一份——同樣的量、同樣的菜式。


每個人都小心計算著自己應該平攤的量,所以別說是剩菜剩飯留在桌上,就連打包剩菜也是失禮的行為!


日本的小孩,為什麼不偏食,不剩飯?


反觀我們國家,食物浪費現象實在讓人觸目驚心。2016年11月底,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課題組公佈數據:一項從2013年至2015年的調查結果顯示,我國餐飲食物浪費量約為每年1700萬至1800萬噸,相當於3000萬到5000萬人一年的口糧。


日本的小孩,為什麼不偏食,不剩飯?


從未踏入社會的大學生開始就浪費嚴重。很多人在餐館請客吃法,都抱著“寧可吃不完剩下,也不能中途不夠吃,讓客人覺得小氣”的態度。結果用餐結束時,桌上大部分餐盤中都有剩餘,有的菜幾乎沒動過。


日本的小孩,為什麼不偏食,不剩飯?


另外,國內飯館提供餐品時,也不像日本餐廳那樣採取小盤小蝶供餐,大盤大碗的量也讓客人一不小心就會點餐超量。


日本的小孩,為什麼不偏食,不剩飯?


剩飯剩菜堆積如山的餐桌重塑節儉傳統,杜絕“舌尖上的浪費”,對於正在發展的中國來說,不妨學習下日本人的節約意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