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疫情期間,如何緩解抑鬱的心情,你知道嗎?

尹路人


可能是太閒了,可以努力充實自己一下,看看書,聽聽課,考考證,努力多找點事情做做緩解緩解


勳勳考資



智慧姐日記


儘管是關於“抑鬱”的問題,

我還是很高興來回答,因為至少有人提出來了,遇到問題咱們就解決問題呀。

相信不管是心態多麼好的人都難過“疫情關”,是焦慮、失神、亦或是莫名的恐慌……

其實,這是一種很正常的現象,如果此時我說一句:“一定都會好起來的”、“去充實自己的生活啊”……你一定會覺得這是些廢話,誰都知道忙起來就沒時間胡思亂想……

所以呢,長篇大論的“廢話”我也就不說了,提兩個比較實際的方法,至少對於我是奏效的。

1.心理暗示

有焦慮的心情是正常的,不要強行把自己歸類到“抑鬱症”的行列。你只需要瞭解到自己的焦慮來源於哪方面:是來自無聊的生活?還是來自疫情過後的職業生涯?亦或是比較現實的生存問題……

舉個例子來說:如果是比較現實的職業生存問題,那你要慶幸自己擁有那麼長的時間來思考,重新規劃自己的人生,你要告訴自己這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

諸如此類……

2.冥想法

冥想對於人調整焦慮的情緒十分有用,盤腿坐或者躺著,腦海裡默唸積極向上的正能量語錄!這時可以聽一些減壓的音樂,憧憬未來回憶過去。

推薦一款叫做叫做“Now冥想”的軟件。

3.制定每日計劃並記錄完成情況

建議包含:讀書+音樂+運動+任何你喜歡的項目

此處再推薦給大家一個軟件《印象筆記》,可以清晰的記錄我每天都完成了哪些事情。大家別誤會,我可不是個軟件托兒[不看]

4.找一個信任的對象吐槽發洩

你的發洩語言可以不用管文明不文明,

此處省略一萬字……

最後再推薦一本書:威爾.鮑溫的《你可以幸福》,希望你可以從中找到是自己幸福的方式,也希望你能意識到你的每一天都是幸福的!





左岸木槿


呵呵,作為一個在武漢的人,我來回答這個問題再合適不過了。我把自己的小經驗與大家分享一下,主要有以下幾點:

(1)列計劃:不管是生活還是工作,我們都要有計劃,以計劃指導我們的行動,這樣讓自己的時間充實起來,我們就不會覺得空虛無聊了。

(2)多聊天:疫情期間,很多親朋好友都不能見面,我們可以通過視頻、語音等方式與大家溝通,與朋友分享自己的心得體會,這對排洩心理塵埃很有好處的。

(3)做趣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興趣愛好,這時候時間多,我們可以把平時沒有時間做的興趣抓起來。以我為例吧,我喜歡吃紅薯,就打算製作《紅薯宴系列美食》,還拍了照片,準備做視頻呢,目前已經做了13個(一天一個)紅薯相關視頻哦,我計劃要做一個多月呢。

(4)平常心:客觀的說,疫情期間大家都不自由,很多事情都不能做,有些事情估計還比較重要,這時候大家難免都會有點心急。這時候,就要學會換位思考,我們能呆在家裡比那些遭遇疫情不幸的人們已經幸福太多了。經歷了這場遭遇,我們應該明白:身體和健康才是最重要的,我們現在正是擁有了最需要的財富,還抑鬱什麼呢。[害羞]

當然,每個人的秉性不同,如果情緒低落的時候,我們只要堅信:留作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我們一定會堅守到霧開雲散的時刻。[祈禱]



老郭愛耕讀


面對疫情我們要做到重視疫情但不恐慌,同時,我們還要學會識別自己生理和情緒上的不適,避免恐慌,控制恐懼,積極調整心態。無任何不適或可疑症狀時,保持正常的生活作息與規律,多休息,多喝水,給自己準備好營養每一餐。列一份讓自己感到開心的“要做” 清單,並執行它。 出現不適症狀時,做好個人防護,居家觀察並做好隔離,還要通過自我心理調整或在家人的鼓勵和幫助下恢復身體和心理健康。症狀嚴重時要及時就醫。



一、面對大量疫情信息感到疲勞和沮喪怎麼辦? 儘量控制自己每天接收相關信息的時間不超過一個小時,在睡前不宜過分關注相關信息。做一個“靠譜”的信息獲取工具包,每天僅在固定時段內看 幾個正規傳播平臺發佈的權威消息。利用權威的闢謠平臺有助於提高你甄別信息真偽的能力。與自我對話,自我鼓勵。做適當的運動。

二、擔心自己和家人感染時心理壓力大怎麼辦? 首先做到自我激勵。其次可以提醒我的親人,保持個人和家庭衛生,戴口罩以及認真洗手和消毒。還要加倍留意自己和家人的身心健康 。


三、出現比較嚴重的心理症狀時怎麼辦? 比較嚴重的心理症狀一般是指:恐懼,無法感覺安全;對自己或其他任何人失去信心;自尊喪失、感覺羞恥、痛恨自己;感覺無助;感覺空虛;感受變得遲鈍及麻木;變得退縮或孤立;睡眠狀況惡化。 應對辦法包括:自我激勵;獲得家人的關懷與幫助;做一些愉快的事情轉移注意力,進行適當運動;可以撥打相關熱線電話尋求心理支持與幫助,與專業人士聊天,讓他們幫助到你。

四、什麼樣的心理狀況屬於壓力應激反應? 當你身處於一個壓力性環境,如此次疫情流行期,會在大腦中不由自主地把疫區的一些嚴重現象假設成自己即將面對的問題,身體也就出現諸如失眠、作息異常、記憶力下降、頭暈胸悶、甚至情緒崩潰等反應。這是一種荷爾蒙導致的情緒反應,是人類正常的應激表現,可以通過很多簡單易行的心理解壓手段緩解。

五、聽說情緒性療法可以緩解疫情帶給我們的壓力,是這樣嗎? 情緒性療法指的是結合勸導、鼓勵、同情、安慰、支持以及理解的方法進行的心理干預,可以讓公眾較好地消除因為疫情流行造成的不良情緒。無論是在自我健康的防護階段還是在患者接受隔離治療時,都能起到穩定情緒、保持較好心理狀態的作用


劉家銘新


疫情期間出不了家門,那就在家做自己喜歡的東西或者嘗試去做一些自己還沒有熟悉做的東西,比如研究做菜,研究去做一些點心美食,既可以滿足味蕾,也可以獲得足夠大的成就感,所以我覺得去做一些新的領域的東西從而收穫一些意外的驚喜,壓抑的心情可以得到緩解。



小麥的麥


首先科普一下:抑鬱是指一種內心緊張不安,預感到將要發生某種不利情況,而難以應付的不愉快情緒,它是一種苦惱和受挫的個人感覺和體驗。

以下是緩解抑鬱的幾個方法

1、運動

運動可以釋放多巴胺,多巴胺是一種腦內的分泌物,是一種產生快樂的神經遞質,運動可以讓身體更健康、讓身體更愉悅、讓心情更美好。

在突圍原生家庭一書中提到:在我們的大腦中,跳躍運動跟我們的好心情緊密相連。

2、找一些有意義的事情

可以去嘗試一些自己一直很喜歡,卻不曾嘗試的,比如學習畫畫、學習做飯,或者練練書法,這些東西都會讓我們的心更加安靜,非常好的一種體驗,尤其是你有小進步的時候。

3、思考一下值得慶幸的地方

雖然疫情持續增加,各種負面信息謠言似乎成了主流,加劇恐慌,但是按現在的發展來看,各界都在發力,我們在看數據的時候,康復病例持續增加,疑似病例呈下降趨勢,未來可期。記得我們老師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在黑暗中尋找光明,站在你所處的環境,思考一下,你覺得值得慶幸的地方,使自己有正面的思考,不要一直沉浸在消極當中。

4、尋找支持系統

人是群體性的,所以我們的社交越廣,朋友越多,我們的心理就越健康,當你感到難過的時候,如第五點所說不要試圖壓抑或逃避,可以找到你的家人,或者值得信賴的朋友去談談你的感受,互相支持,抱團取暖也是緩解壓力最好的方式。記得曾經看到過的一句話,大意是分享痛苦,痛苦就會減半,分享快樂,快樂就成倍增加。

大環境我們無法改變,但是萬眾一心會讓我們更有力量前行。


熙熙華華


1、哈嘍,大家好,我奇趣博聞天下,歡迎大家關注“奇趣博聞天下”的頭條,謝謝。

2、很高興能夠受邀請回答這位網友提出的問題。

3、長時間悶在家裡,好人也憋瘋了,人在這種環境裡,弱點暴露無遺!疫情期間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早睡早起規律作息,合理飲食,適量運動,多開窗呼吸新鮮空氣,跟家人良好溝通,不要看負能量的東西,多看正能量的電視電影!祝你早日恢復!

4、以上是我個人觀點和體會,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您,謝謝!



奇趣博聞天下


1.積極肯定的看待周圍的人和事

2.學習欣賞外在地一切 欣賞別人

3.定期運動

4.保持社交活動,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5.尋求醫生的幫助

6.想好的結果而不是壞的結果

7.感激別人

8.堅持工作,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

9.重新尋找生活的理想和目標

10.通過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來發現自己的責任和意義

享受生活!活在當下!


用戶1666500288328312


疫情當前,很多人面臨著隔離、無法復工、患病等困境,這些困境不僅會給我們帶來經濟上的損失以及對身體的負面影響,也會造成很多人心理上的壓力,從而產生焦慮、抑鬱的情緒,特別是本身工作壓力就比較大(比如企業家、醫生、快遞員等),或者之前就患有心理疾病的人群,會更加的嚴重。

這些心理問題如果得不到有效的舒緩及解決,輕則會造成無法工作,無法從容與人或者與自己相處的問題,重則會造成精神崩潰、甚至自殺或者傷人的嚴重行為!所以我們不得不重視它,但現在網上很多的一些對企業或個人的幫助指南,內容大多數是對如何做好防疫,或者疫情時期復工的工作指導,這些指導很少是關於心理舒緩或治療方面的內容,雖然這些指導對一些輕微的負面情緒有一定的舒緩作用,但對一些焦慮、抑鬱等稍為嚴重的情緒幫助不大,所以我想在這裡聊一聊一些舒緩焦慮和抑鬱情緒的方法。

首先,這些焦慮情緒是如何產生的?這個跟人的思維有關係,那思維和情緒是什麼呢?思維是人類所具有的高級認識活動。按照信息論的觀點,思維是對新輸入信息與腦內儲存知識經驗進行一系列複雜的心智操作過程。情緒是人對客觀事物的態度體驗以及相應的行為反應。上面說了這些定義,很多人看了還是一頭霧水,用通俗的話來說,思維就是頭腦對它認知的東西(可能是具象的,也可能是抽象的)進行理解和處理的過程,而 情緒就是由思維驅動的一些身體反映,比如讓人開心的正面情緒如:興奮、喜悅、自豪等;有讓人不爽的負面情緒如:抑鬱、焦慮、恐懼等。有些人會心跳加速、噁心,感覺有一股東西堵在胸口等等,這些由思維驅使的非平靜狀態的感受和身體反應就是情緒。

有些人可能表示不同意,說不是思維驅使的,是客觀事物驅使的。那我們可以觀察一下身邊的親人或者朋友,這些人對發生的同一件事情會有不同的反應。比如一個有四個孩子的母親去世了,有的孩子想到媽媽就是一切,未來無依無靠了,就會很悲傷,情緒失控;有的孩子卻認為生老病死是很正常的一件事,現在和未來都要靠自己,就很平靜地接納這一切,沒有太多的應激情緒,這些類似的例子在工作和生活上就比比皆是了。所以你有什麼情緒,關鍵是你的思維怎麼看待和處理這些客觀情境(或者是想象出來的情境)。

其次,緩解負面情緒的方法有哪些呢?既然情緒是思維驅使的,所以你直接去幹預情緒的效果是非常一般的,比如一個人第一次開車上路的時候很緊張,教練在旁邊不斷地叫不要緊張、要放鬆。可是單純這麼說是沒有用的,可能會讓人更緊張,因為他的緊張情緒是由於思維不知道怎麼做而造成的,思維告訴他:“路上車很多,你無法控制好這輛車,你死定了!” 這些思維信號會讓身體產生僵硬、顫抖、心跳加速等的情緒行為,難怪你會緊張。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告訴司機,慢速、走直線、注意路面,保持與前車距離等,當他的思維告訴他,我知道怎麼做了,我應該不會死了,他的緊張情緒才會慢慢舒緩下來。所以第一個方法是告訴你的思維(心智)應該怎麼做。所以當有負面情緒來了,比如焦慮舒緩不了的時候,應該把問題寫出來,把解決方案列出來之後,你會發現你的焦慮減少了一半,隨著行動的開展,你的焦慮就會更加的減少,甚至消失不見。

有些人說,焦慮的時候去喝酒、運動、甚至去尋求藥物刺激等行為會好很多。但這些通過外在刺激來麻醉頭腦心智,來緩解焦慮的行為是解決不了問題的。這種行為舒緩焦慮的週期非常短暫,當你清醒之後,你還是一樣的焦慮和痛苦,因為造成你焦慮的想法依然在,於是這些刺激行為變成了一個癮頭,一個惡性循環,讓人深陷其中,不能自拔,賈斯汀.比伯就是這樣一個活生生的例子,他因為抑鬱而使用毒品,但這樣的做法不單沒有讓他解除抑鬱,反而在其中越陷越深。正確的做法是,當你焦慮的時候,告訴你的思維應該怎麼做,如果自己不知道,可以找朋友、老師或者其他人來幫助。

還有人說,老師說的這個方法沒有用,我的抑鬱和焦慮是如此的嚴重,導致我無法好好的思考和行動,甚至造成失眠,我對一切都提不起興趣等。這說明思維中的一些想法無法停止下來,而這些想法通常是對過去的懊悔以及對未來的恐懼造成的,因為當下的情境你是可以處理的,但對未來的擔憂你卻毫無辦法。你的思維卻不斷沉溺在對未來的擔憂和恐懼中,並不斷地釋放讓身體焦慮或者抑鬱的信號,而你卻無法說服思維未來會一切安好。當遇到這種情況時,這種焦慮情緒就變成一種心理健康問題,一種長期持續的負面情緒狀態了,嚴重的就會產生心理疾病。這就好比一個逃犯在逃亡過程中,如果他一直擔憂未來會被抓住,並且這種想法停不下來的話,他就會產生焦慮症或者抑鬱症,當他被抓住的時候,他反而會如釋重負。這種情況如果持續比較長了,並且比較嚴重,我建議可以去看下心理醫生,吃一些治療心理疾病的藥物,現在很多的心理治療藥物基本上副作用已經很小了,並且比較有效,這是第二種方法。患者也不要有太多的心理負擔而不去就醫,因為心理疾病和感冒、高血壓一樣是屬於人的疾病,每個人都可能會患上的,有病就醫是很正常的。

還有些朋友說,他的情況還不是這麼嚴重,也害怕藥物有依賴作用,有沒有別的一些方法,答案是有的,這就是第三種方法,當下釋放法。並且這第三種方法,嚴重的心理疾病患者也可以一邊遵守醫囑吃藥,一邊用第三種方法來緩解焦慮和抑鬱症狀。這種方法的關鍵是在於把思維從過去和未來之中拉回當下,在當下才可以面對情境,並且去處理它,讓自己變得寧靜。

在詳細介紹當下釋放法之前,我先講一講“思維”的本質是什麼?思維是人類幾百萬年進化得來的偉大工具,它創造了很多輝煌的成就,它也解決了不少科學難題,但它就像你的手和腳一樣,只是你的一個器官、一個工具,但它並不是你。可是悲哀的是,大部分人會把思維認同為自己,當情境變壞時(一個人總會遇到逆境的,即使你是王思聰),思維必然會產生負面想法,而你就會隨思維起舞,飽嘗痛苦,特別是思維對未來產生焦慮的想法,而且停不下來的時候(比如這次疫情不知道什麼時候結束,我的經濟在未來可能會崩塌,而我隔離在家裡什麼也做不了!),焦慮和抑鬱的情緒就會產生。有些人說思維怎麼可能不是他自己,那我請問,既然思維是你自己,當思維持續不斷地產生焦慮的想法時,你可以讓它停止嗎?或者在你希望的時候,隨時能讓思維停止嗎?答案是做不到的,因為大部分的情況是:不是你在想,而是思維它自己在想,它自己在運作,如果你對它認可的話,就相當於把自己綁在一個自動運行的汽車裡面,而當它失控的時候,你也跟著失控了。當下法就是把注意力拉回到當下,讓你從對思維的認同中解脫出來,因此緩解了焦慮和抑鬱的情緒,這樣你才有更強的力量和清晰的洞察去行動,當內在寧靜了,外在當然就沒有什麼問題。

當下釋放法有以下幾個步驟:首先停止對思維的認同,不要再去盯著這個奔騰的思維亂潮,也不要對這個焦慮思維進行評判或者分析,更不要去幹涉它,因為上面這些動作只會讓它愈演愈烈。就如同不要再騎在一匹狂暴的野馬上,讓它自己蹦噠去。第二,平靜地對著這個一團思維亂麻、漩渦、焦慮想法(隨便你怎麼稱呼它)說:剛才這個焦慮思維好瘋狂啊(最好面帶微笑)。第三,把注意力放在當下的具體事務上,比如呼吸、刷牙、工作(隨便什麼),要有意識地進行這些動作,這時你的注意力就在這些事務上了。比如要有意識地呼吸,用6秒的時間緩慢地吸氣,屏氣4秒鐘,再用6秒緩慢的呼氣,當焦慮的時候或者平常的時候都可以反覆做這樣的呼吸練習。第四,用你的感官觀察當下的周邊事物,比如用視覺去看周圍的一切,用聽覺去聽周圍的聲音,並且用感激和欣賞的態度去觀察,也可以感受一下你身體的能量場,比如你閉上眼後,你對手和腳的感覺,甚至感受當下的情緒也可以,比如去感受堵著你胸口的那股能量,這些觀察和感知可以讓你迅速把注意力拉回當下,非常有效地讓你從對焦慮思維的認同中釋放出來,不再給焦慮思維注入能量,讓它漸漸平靜下來,情緒自然會慢慢消退。

當你做到這四步的時候,通常就會漸漸平靜下來。練習多了,可能在第三步甚至第二步心情就可以平靜下來。

這些理論我認為很有必要詳細地闡述,因為很多人對這些負面情緒的來龍去脈不瞭解,並且產生了很多的誤解,進而要麼忽視它,要麼用了錯誤的解決方法,這些都會造成更多的痛苦情緒,甚至更加嚴重的後果。另外,因為不同的負面情緒的程度需要用不同的解決方法,所以如何得知你的負面情緒已經達到什麼程度,我建議可以使用人啊人的“心理健康測評”進行測評,從而對症下藥,使用不同的方法來去舒緩和治療負面情緒。

最後,我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助一些有需要的朋友,並且能讓大家去理解這些焦慮和抑鬱情緒的緣由,用正確的觀念去理解、用適宜的方法去舒緩和治療它,祝願每個人都能擁有一個心理寧靜、幸福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