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溫暖的“予夫書”,病毒面前我選擇上“前線”

讓我的青春變得有意義,

有價值,也值了,相信你懂我。”

這句話摘自

近日寫給丈夫的“予夫書”。

西樵奔赴一線的那些醫護人員,

用日記記錄了抗疫的點點滴滴,

他們經歷了什麼有趣的事?

西樵戰“疫” | 溫暖的“予夫書”,病毒面前我選擇上“前線”

張麗雲的“予夫書”:

願有餘生,夠你我白首回頭

西樵戰“疫” | 溫暖的“予夫書”,病毒面前我選擇上“前線”

斌,本人聲明,這不是情書。你別得意了。

今晚我將上0點至4點的班,不得不說,還是會有一點緊張。不過只要穿上戰衣就會充滿力量的,什麼也不怕!

今天,我想把黨徽、醫療隊的工卡和四院工卡放一起拍個照留念。原來人的一生,真的可以同時飾演很多不同的角色。但人生真實,不可重來。

記得大年初二那天,我在家休息,你下午5點下班回家。坐在廳裡看電視的我一聽到門外鑰匙的碰撞聲,就馬上走到門口,想搶在你開門之前先把門打開了。其實,這算是我們平時一個小遊戲,已經習以為常。那天一見到你,我就脫口而出說出:“噢!真好!你還活著呢!我們還活著呢!”然後我倆相視而笑。你回了我一句:“是啊!”

2003年的非典時期,我們都還是孩子。2020年的新冠肺炎,讓我們都成了戰士。我們更成為了父母,輪到我們保護孩子們了。

特殊的時期,每一天的平安都值得珍惜,每一天的相處都來之不易,每一次道別和擁抱都應該認真而深沉。

之後的一兩天裡,碰巧我倆都休息在家,我想著怎樣把日子過成詩。我承認,我個人還是比較喜歡平淡的生活裡有一點儀式感。不過,你就是那個總給我“拆臺”的人。就如有次我做了精緻的西餐,想讓你幫忙拿個潔白的瓷盤子盛好。但當我轉身走出廚房去拿其它東西時,你竟然用不鏽鋼大飯兜一次過把所有食物都裝一起。還好,你後來沒有忘記把飯菜分成兩份。那時的我,心裡覺得好笑也好氣。還記得你當時弱弱的問了一句:“不是這樣盛嗎?一人一份啊。”我哭笑不得。

西樵戰“疫” | 溫暖的“予夫書”,病毒面前我選擇上“前線”

姚靖斌和張麗雲夫婦的生活照

你總嘲笑廚藝不精的我“生活不能自理”,我也總嘲笑有潔癖的你“全身就是衣服最乾淨”。你和我早已習慣成為對方譏笑的對象。

當時的我們怎會想到,我們瞞著雙方父母報名參加支援湖北醫療隊,並在不久後各有使命,各自出徵。

2月13日凌晨,接到支援湖北的緊急調令,我義不容辭。2月14日早上,我收到你自動請纓到發熱門診的消息,知道你義無反顧。

不過想想也是,不是一家人怎進一家門。這既是意料之內,亦是情理之中。

我出發後,醫院裡有些平時不怎麼深入瞭解我的同事、前輩發來微信,驚訝於平時這麼溫文安靜的我,原來做事如此果斷、勇敢和迅速。

那麼,你知道我嗎?

我大約6歲時,父親教我:女孩子要有氣質。時至今日,我也不曾忘懷。於禮儀談吐是禮貌得體,於行為舉止是善良剛毅。

在我成長的路上,父母在言語上,行動上一直影響著我。他們教我要獨立,勇敢,不貪圖小盈小利,女孩子更要有大家的氣度。古有木蘭代父從軍。我欣賞木蘭,因為她是勇氣和智慧的化身,英姿颯爽,衛家衛國,有巾幗不讓鬚眉的氣概!人活一輩子,不就應該活得率真正氣嗎?

你應該知道的,我一直為當初未能進入軍營,成為女軍人,為國效力而感到遺憾。畢竟,當初我離成功入伍只有一步之遙,以致於後來我每每想起,都感到痛心不已。所以這次出征救援,也許命運予我的一份特別的禮物。感恩!

現在想來,此生有幸參與救援,盡己所能,讓我的青春變得有意義,有價值,也值得了。相信你懂我。

願有餘生,願餘生也長,夠你我白首回頭,相互譏笑。

無論如何,以後的路,要越走越堅強。

西樵戰“疫” | 溫暖的“予夫書”,病毒面前我選擇上“前線”

鄧文福日記:

康復出院患者激盪著我的戰“疫”心扉

西樵戰“疫” | 溫暖的“予夫書”,病毒面前我選擇上“前線”

今天上班出發前,聽到一則消息讓我特別開心和鼓舞。聽隊友們說,收到了2名新冠肺炎康復出院患者給我們廣東佛山醫療二隊全體醫護人員的感謝信。“感謝他們冒著生命危險來到全國疫情最嚴重的地方,給患者精心的治療和生活上無微不至的照顧,讓我們感受到像家人一樣的溫暖……”感謝信上真誠的話語一直激盪在我的心中,讓我的心情也如波濤般翻滾。

西樵戰“疫” | 溫暖的“予夫書”,病毒面前我選擇上“前線”

康復者送來的感謝信。

望著窗外安靜的城市,回想著和患者們共處的這段日子,艱辛卻溫暖,我的視線開始有些模糊。

“護士,感謝你們,晚飯吃了嗎?你們也要多保重啊!”在給患者們治療、護理和溝通的過程,我記憶中最多的就是他們反覆說的道謝,以及他們身上積極感恩、樂觀向上的精神。雖然,他們也正在忍受著疾病的折磨,但時刻關心著我們。

到達醫院了,準備上班,此刻的我充滿了信心和激動。今天我和隊友張靖雅負責的是危重病人,工作忙碌但很開心。“謝謝你們,你們辛苦了。” 一位婆婆總在我們幫忙護理治療時說道,這是最動聽也是最激勵我們的話語,如今婆婆病情比之前好多了,我們更加有幹勁。

下班時已經是下午5點多了,這時候大家的感受都只有一個字:餓!早上大家隨便吃了點東西,中午上班沒吃,忙了一個下午,體能消耗巨大。也就這個時候才有空想到肚子餓了。

但回到酒店時,我突然不餓了,而是滿滿的溫暖。一位武漢小姐姐手提一大堆水果送給我們。原來昨天下午醫院領導知道我們想吃水果,經多方聯絡幫忙,今天下午我們心心念唸的水果就直接送到酒店門口了。“辛苦了,感謝我們從這麼遠的地方過來幫忙,如果有需要,記得一定要找我……”武漢小姐姐一直跟我們說道。

西樵戰“疫” | 溫暖的“予夫書”,病毒面前我選擇上“前線”

武漢小姐姐送來的水果

西樵戰“疫” | 溫暖的“予夫書”,病毒面前我選擇上“前線”

是的,為了這次抗擊疫情能早日結束,每個人都在奉獻自己的力量。全部患者康復出院,全體醫護人員平安回家是我們最大的願望。雖現時離這個願望還有一段距離,但我們堅信醫護人員的共同努力,患者的積極配合,市民的熱心支持,這一天很快就會到來的。

西樵戰“疫” | 溫暖的“予夫書”,病毒面前我選擇上“前線”

吳銳的戰疫手記:

我在抗疫前線當文秘

西樵戰“疫” | 溫暖的“予夫書”,病毒面前我選擇上“前線”

2月16日下午,我進駐市四醫院後便開始接受緊張的崗前培訓,並於2天后順利通過考核。想著馬上就能進入隔離區,想象著穿上寫著“加油武漢、加油中國”的防護衣、隔離衣,戴上目鏡、面屏,照一張帥帥的工作照,完成對兒子的許諾。

然而,有點出乎我意料的是,2月19日我被安排在隔離病房外做文書工作,寫病歷、熟悉病情,需要下一週才能進入隔離病房。但過了幾天,當我滿心以為終於可以進入隔離病房工作的時候,市四醫院醫務科通知我第二天到專家組辦公室上班,原因是專家組辦公室人手緊缺。

兩次錯過進入隔離病房工作的機會,我不免有點惘然若失。但我知道,戰疫當前,最重要的是團結一心,服從安排,堅守好自己的崗位。2月24日,我成為了抗疫前線的文秘,並開始了一天緊張的工作。

上午,在專家組例會上,我跟著專家組辦公室的張醫生進行會議記錄,內容包括對上一天工作的總結、新冠肺炎防控的最新文件精神、專家組對於新冠肺炎防治最新指南的解讀和專家組共識等。隨後,我又立即跟隨專家小組到病房查房,記錄並學習專家聽取病房第一線醫生的查房情況彙報,作出病情判斷並下達相應的新醫囑的整個過程。查完房後,專家們回到辦公室進行病歷的質控,此時我也趕緊把相關的資料整理好,以便保存。

下午,專家組進行院內疑難病歷討論,主要有全省遠程病例會診、死亡病例討論,並最終形成專家組的意見,及時反饋給病區一線醫生進行相應的處理。此時,我一邊在旁操作電腦調閱相關的資料,一邊跟著專家的思路進行快速思考,用專家們的觀點對照自己的觀點,在觀點的碰撞中,享受專業提高的快意。隨後,專家組還對擬出院的病人進行細緻的討論和謹慎的確認。只有符合出院標準的患者才能出院,並由秘書報送醫務科確認,病區才予辦理出院手續。有時剛確定完出院病人,上級就有新的指南、文件下達(因為新冠肺炎是一種新發現的疾病,防治方案都是在摸索中制定,更新很快),之前的決定有可能推倒,必須重新討論。這時我就需要儘快地把討論內容做相應的修改,以便及時報送上級。

就這樣,一天下來,我也慢慢適應、熟悉了文秘工作,並切身體會到文秘工作的重要意義。

在隨後的1周多的時間裡,我每天都重複大致相同的流程,但每天遇到的事情不同、病例也不同,所以雖然我從事的是與醫學專業大相徑庭的文秘工作,但卻學到了更多。如在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方面,專家組中的黨員同志經常帶頭加班加點,及時處理病情,並把電話、微信主動給了患者,讓患者隨時能聯繫諮詢病情,減少恐懼心理;在管理方面,定點醫院陳國強書記對文件解讀的大局觀,解決問題的思路、協調能力、講話技巧等都讓我受益匪淺;在專業方面,羅志揚主任對病情蛛絲馬跡的發現,對病情絲絲入扣、有理有據的推斷等,也值得我學習。

雖然進駐定點醫院至今已2周有餘,我仍不能進入隔離病房,不能戰鬥在最前線,不能完成對兒子的許諾,始終感覺有點遺憾。但靜下來想想,我們大家從不同的醫院彙集到這來,目標只有一個:打贏新冠肺炎阻擊戰,讓疫情早日過去,我們能走上街頭、繁華與共。

所以,只要有助疫情防控,做什麼工作又有什麼關係呢!只要有助於疫情防控取得勝利,院內分診、疫情卡點、社區防控與臨床一線不是同樣重要嗎?只要能幫疫情早日結束,繼續我的文秘工作又有什麼關係呢!

向著同樣的目標,我願無條件地接受組織對我的任何安排,組織指向哪我就打向哪,踐行醫療先鋒隊出征的誓言——“召必回,回必戰,戰必勝!”

謝謝你們負重前行,

擋在了危險前面!

來源丨佛山日報、珠江時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