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礦源投放不足 廣東省砂石自給能力進一步降低

長期以來,廣東省經濟總量領跑全國,砂石消耗量更是名列前茅,石場、砂石行業發展經驗豐富。

2019年,廣東省砂石供需兩旺,而本次疫情卻暴露了該省砂石短期和長期穩定供應兩方面的問題。

礦源投放不足 廣東省砂石自給能力進一步降低

疫情後短期需求亟需保障

受氣候及降雨影響,每年春節前後至清明節是廣東地區工程項目集中開工的時機。2020年,因防疫需要,各施工單位均受到不同程度影響,工程建設排期或將更為緊迫。

截止2月24日,廣東省交通集團22個在建廣東省重點高速公路中,有20個項目已經恢復施工,其中9個年內計劃建成通車項目均已復工。

根據廣東省發改委消息,2020年廣東省計劃投資7000億元,重點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在交通、能源、民生等領域的投入。廣東省2020年新增重點項目投資500億元,新增項目60個,新開工項目31個。

在工程項目大面積復工背景下,市場上砂石供應壓力逐漸顯現。因防疫需要,不少員工處於隔離期未到崗,砂石企業產能尚不能迴歸到疫前水平。另一方面,各地交通管制對部分項目砂石、水泥的運輸產生了一定限制。

為保障工程項目對建材物資的需要,2月18日,廣東省建築材料行業協會聯合廣東砂石協會等十餘家社會組織編制上報了《疫後重點建設項目建材物資保障重點企業名錄》,為廣東省全面復工提供有力支持。

名單企業:

  • 廣州順興石場
  • 從化銀象石場
  • 惠州嘉華石場
  • 江門泰盛石場
  • 潼湖建設石場
  • 江門白水帶石場
  • 雲浮新世友石場
  • 雲浮力拓石場
  • 清遠谷城石場
  • 清遠蝦仔塘石場

目前,推薦名錄中的十家砂石企業均已陸續開工,為重點工程建設砂石供應提供保障。

礦山數量下降 砂石不足或長期存在

從長期來看,廣東省近年以來鮮有放出新礦權,2018年廣東省有效期砂石土礦權僅514宗。伴隨著部分石場礦權到期,該省砂石自給能力將進一步降低。

2月26日,廣東省機制砂視頻會議召開,來自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廣東省建築材料行業協會、廣東省砂石分會及會員單位的領導參會。

據悉,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等十部門日前轉發了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十部委關於推進機制砂石行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的通知,為該省機制砂石行業發展指明方向。

視頻會議中,針對當前廣東省砂石行業面臨的問題,廣東省砂石分會秘書長趙凌提出了三點建議:

1.合理配置礦權

機制砂與機制碎石的來源都基於砂石礦山,二者的生產具有一體性,並可互相轉化。具體到礦權投放上,遵循同一礦種探礦權採礦權出讓、登記同級管理,解決同一礦種探礦權採礦權不同層級管理帶來的問題。

出於對生態文明建設發力程度把握的不確定,次級政府在執行的時候往往採取更為謹慎的措施,導致新礦權審批困難。

2.強化政府服務職能

加強礦業權出讓前期準備工作,優化礦業權出讓流程,提高服務效率,創造條件開展砂石土礦採礦權的“淨礦”出讓。

3.強化市場監管

建立長效質量監管機制,以及原材料溯源機制,引導施工方形成正確的建築用砂使用意識,減少違規海砂與低劣砂產品使用,保障機制砂市場健康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