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网络时代:阅读不在多,而在于精

在过去的20年里,中国网络文学的迅猛发展,对内丰富了网络文艺形式,拉动了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满足了人民群众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对外处于世界领先的位置,成为弘扬和传承中国优秀文化的源头,为世界网络文学的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然而,随着相关产业链的形成,对资本和市场的过度迎合也让网络文学的发展面临着庸俗化、同质化等诸多问题,进入了一个危机与机遇并存的关键时期。面对创作方式不断类型化、模式化的压力,我们要把眼光放得长远一些,坚持走网络文学精品化的发展路线。

相信大家都有一个直观的感受,互联网时代,面对阅读方式的变化、信息获取方式的变化、阅读内容的变化,与传统的书籍获取知识的渠道相比,似乎更便捷、更丰富了。然而,事实上,如今在海量信息的互联网上,人们找到对自己有提升、促进的“精品内容”反而变得更难了、门槛也更高了。所以,敏锐的互联网迅速推出了“付费阅读”“精品阅读”,也正是想通过筛选,为读者提供更合理、宝贵、准确的信息资源。信息丰富了,选择成了难题,互联网时代,阅读更要“去粗取精”。

重拾书本,是“去粗取精”好传统。传统的纸质阅读,看似成本高,需要购买书籍,看似不方便,需要固定地点、时间,但恰恰相反,这些反而是纸质阅读的优势所在。一方面,书籍作为人类知识的载体、智慧的结晶、进步的阶梯,不在于“雪白的纸张”,而在于其所承载的丰富的内容,纸质书籍经历过一代代人的精心选择,但凡能够流传下来的,无不是被人们所公认的精神财富,读纸质特别是经典的传统书籍,是一个“去粗取精”的好方法。当下,互联网形式再便捷,在“精品内容”上,与传统的纸质书籍还有不小的距离,所以,很多读者都会发出感慨,“真正的好书,在网上搜不到”,这是一种普遍现象。互联网也许在信息承载的形式,可以一日千里,在对于知识内容的承载,与纸质书籍还有不小的差距。

重温经典,是“去粗取精”的好捷径。纸质书籍往往是被一代代的大师、巨匠所精心挑选出来的,这些经典书籍是在转瞬即变的时空里,在人生无以反复的过程中,打败了时间的文字、声音和表情,被代代手口相传,净化了人们的心灵,震撼了人们的灵魂,是不可能消失也不会磨灭的经典。所以,互联网时代,特别是其网而生的大量的网络文学,无论是在质量上还是在深度上,想要替代这些纸质书籍对人类精神的洗涤,还有非常大的距离。这也是为何互联时代,我们更要强调阅读纸质书籍的价值所在,这才是阅读的“含金量”。

互联网时代,阅读更要“去粗取精”。时下低头族很多,却多是“读屏”的浅阅读;图书馆越修越好,好书却越来越难找。在互联网时代,阅读更要不怕麻烦,阅读本就是一件“苦差事”,不怕寂寞,阅读往往需要“青灯相伴”,增加纸质阅读的时间,提

升纸质阅读的能力,看似枯燥,费时费力,但事实上,这却是更系统地获取信息最好的捷径。同时,作为阅读的新角落,互联网阅读要有精品意识,多增加精品内容,对于传统的经典书籍,要加大“上网”力度,同时,减少一些无聊、低俗的内容,在精品图书资源供给上下功夫,在去粗取精上下功夫,而作为读者,我们也要摆脱“手机依赖”“网络上瘾”,挤一些时间,翻开书页,让读书健壮我们的精神、充实我们的生命。

更多阅读:大神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