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朔城區出臺中小學(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工作指導意見


為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落實落細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教育部《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和山西省教育廳《關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實施意見》有關精神,朔城區結合教育工作實際,出臺了中小學(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工作指導意見。

《意見》要求,各校(園)從2020年秋季學期開始,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作為必修課列入課程計劃,所需課時在學校課程中統籌安排,切實做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進課表、進課堂。並根據各學段學生認知特點,有序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工作,做到學科課程和教學過程全覆蓋,確保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基礎性、階段性、規範性和實效性。

在學前教育階段上,讓幼兒在遊戲中感受傳統文化,通過語言遊戲學習童謠、故事、古詩等;通過手工遊戲瞭解民間風俗、傳統藝術等;通過觀感視覺熟悉英雄人物、勵志情節等,讓幼兒瞭解掌握傳統文化的一些常識,奠定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初步基礎。

在小學低年級階段上,開設認識漢字和寫字臨摹課,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誦讀淺易古詩,獲得情感體驗,初步感受語言的優美;知曉愛國故事,知道傳統節日,初步感受文化的魅力;瞭解傳統禮儀,學會基本禮節,初步感受藝術的經典。引導培育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熱愛生活、親近自然的情感。

在小學高年級階段上,熟練書寫正楷字,理解漢字的文化含義,體會漢字優美的結構藝術;誦讀古代詩文經典篇目,理解作品蘊含的深刻內涵,體會意境和情感;瞭解中華民族歷代仁人志士為國家富強、民族團結作出的犧牲和貢獻;知道重要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和家鄉生活習俗變遷;培養學生對傳統體育活動的興趣愛好。引導學生逐步提高辨別是非、善惡、美醜的能力,厚植人生理想和遠大志向。

在初中階段上,臨摹名家碑帖,體會書法的美感與意境;誦讀古代詩詞,瞭解詩詞的格律與創作;閱讀淺易文言文,注重積累、感悟和運用,提高審美欣賞品位;掌握中國歷史的重要史實和發展的基本線索,理解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的重要性,認識中華文明的歷史價值和現實意義;欣賞傳統音樂、戲劇、美術等藝術作品,感受其中表達的情感和思想;參加愛國教育活動、傳統禮儀和節慶活動,瞭解中華民族傳統習俗的文化內涵。引導學生尊重各民族傳統文化習俗,珍視各民族共同創造的中華優秀文明成果。

在高中階段上深入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讓學生閱讀篇幅較長的傳統文學經典作品,提高古典文學和傳統藝術鑑賞能力;認識中華文明形成的悠久歷史進程,感悟中華文明在世界歷史中的重要地位;認識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決定作用和傑出人物的貢獻,吸取前人經驗和智慧,培養豁達樂觀的人生態度和抵抗困難挫折的能力;感悟傳統美德與時俱進的品質,自覺以中華傳統美德律己修身;瞭解傳統藝術的豐富表現形式和特點,感受不同時代、地域、民族特色的藝術風格,接觸和體驗祖國各地的風土人情、民俗風尚,瞭解中華民族豐富的文化遺產。引導學生全面客觀地認識當代中國,看待外部世界,認識國家前途命運與個人價值實現的統一關係,自覺維護國家的尊嚴、安全和利益。

《意見》指出,開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課程,在學科教學中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把適合學生年齡特點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內容有機滲透到各個學科的教學工作之中。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深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全方位營造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良好氛圍,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不斷深化。在家校合作共建中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實現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緊密結合,並積極發揮家庭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在挖掘地域特色文化中厚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編纂地方特色教材,集本地傳統節日、歷史名人、歷史文物、風俗文化、飲食文化、紅色文化、旅遊文化、民間故事、民間藝術等於一體,讓廣大師生充分了解本地傳統文化,進而產生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熱愛傳統文化的情感。

《意見》提出了地方傳統文化特色類型,即第一類教育基地,包括崇福寺、朔城區博物館、中煤平朔博物館、朔州塞北革命烈士陵園、朔州古城遺址、朔州峙峪遺址、朔州漢墓博物館、文廟、廣武古長城、廣武古城、朔城區中小學實踐教育基地(在建)、鄯陽書院(在建)。第二類民俗文化,包括①地理山系概況、名優特產,②歷史故事——尉遲恭、張遼等,③廟會習俗----四月八廟會、踩高蹺、踢鼓拉花。第三類傳承文化,包括大秧歌文化、馬邑文化、峙峪文化、廣武文化。第四類生態文化,包括神頭溼地公園、西山森林公園、恢河伏流、太平窯水庫。

《意見》強調,各校(園)要加強領導,高度重視,精心組織,並結合實際制定詳細實施方案。要加強隊伍建設,努力造就一支有愛國情懷、熟悉傳統文化教學方法的教師隊伍。要把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工作與課程計劃,與德育教育研發,與日常行為教育,與學校特色創建,與校園文化建設相結合。要加強宣傳引導,聘請校外傳統文化較高造詣的知名人士、非遺傳承人、能工巧匠擔任兼職教師或到學校舉辦公益講座,推動形成人人傳承發展優秀傳統文化的良好氛圍和社會環境。要加強考核監督,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工作納入《朔城區中小學(幼兒園)綜合評估督導細則》,將弘揚和繼承、學習和踐行愛國主義教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情況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鼓勵學校進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評價探索。

本網:王真雲

通訊員:王平堂 豔萍 一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