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疫情“大考”,撈刀河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9名村醫答得一手好題

新湖南客戶端3月5日訊(通訊員 歐陽華娟 封波)在長沙市開福區撈刀河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疫情防控一線,活躍著一群默默無聞的鄉村醫生,作為最基層的醫療工作者,他們是基層戰“疫”的“第一道防線”,也是廣大社區居民健康“最後一公里”的守護者。在這場疫情“大考”中,他們用堅守和奉獻書寫著這份疫情防控的“答卷”。

當好守護群眾生命安全的“門神”

一件白大褂、一把體溫槍、一個口罩,一個記錄本,這就是撈刀河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9名村醫的標配。他們穿梭在街道轄區內的每一個角落,和村幹部一起勸告村民們不串門集會、不走親訪友,出門戴口罩、勤洗手,給每個村民量體溫、作記錄,發放新冠肺炎的防控宣傳單。同時,村醫每天還要按時把所監測到的數據及時反饋到衛生服務中心並每日登記在冊。在每天連軸轉的疫情防控工作中,大星村的村醫陶貢手上僅有的一把體溫槍因為高頻率使用“罷工”了,在物資緊急採購期間,陶貢只能用水銀溫度計給村民量體溫,這樣一來,他的工作時間又大大地延長了,從年前到現在一個多月時間,他都沒有好好在家吃過一頓飯。

疫情“大考”,捞刀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9名村医答得一手好题

村醫文自強在給村民監測體溫。

高源村的村醫文自強,已年滿65歲,是村醫中年齡最高的,2018年當選為撈刀河街道新鄉賢。自疫情防控集結號吹響以來,他和其他村醫一樣一直衝鋒在一線入戶排查,家人擔心他們身體吃不消,他卻拍怕胸脯說“放心,我還扛得住,這是我們的職責”。文醫生每天不是在村衛生室,就是在出診的路上,疫情防控期間,他不但要參與防控工作,還要接診村民的一些小病小痛,之前的三高患者和慢病患者,也需要他去做複診和保健服務。高源片區劉家灣組有一戶人家曾和武漢回來的親戚一起聚餐,得到這一消息,文醫生與社區趕緊過去,一起對全組村民進行檢查。在連續14天的隔離期間,文醫生每天對劉家灣全體村民進行每天2次的體溫監測,隔離期滿後,劉家灣每家每戶進行全面的消毒。

在戰“疫”一線錘鍊忠誠

在疫情防控期間,要做到“隊不漏戶,戶不漏人” ,不讓疫情防控有任何死角。從大年三十開始,撈刀河轄區各村的村醫集體放棄與家人們團聚一堂共度除夕, 始終忙碌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線,用實際行動守護群眾的健康。科普宣傳、基本診療、健康監測,哪裡有需要,他們的身影就出現在哪裡,他們毫無怨言:“大災面前見人心,不管多困難,我們都會繼續努力守護群眾的健康平安。”

1月31日凌晨0:28分,衛生服務中心接到緊急電話,鳳羽村村民蘇某突發胸悶氣促,鳳羽村的村醫範浩接到衛生服務中心的電話後,馬上趕往蘇某家中。經瞭解,該患者曾有武漢接觸史,且前段時間有感冒頭疼現象。經詳細檢查,蘇某當時未出現發燒、咳嗽等其他症狀,範醫生對其和家人耐心地進行了近1個小時的疫情知識講解和心理疏導。

中嶺村的村醫陳來樹和盤枝花是夫妻檔,近20天來一直堅守在中嶺村。他們16歲的兒子說,爸爸媽媽每天很早出去很晚才回來,放寒假後爸爸媽媽一直沒有空陪他,他一個人呆在家,自己做飯自己洗衣,有時還要替父母準備晚餐。不過他能理解,希望長大了像他們一樣也能成為一名醫生,幫助他人。羅漢莊村的村醫蘇澤,愛人是撈刀河社區醫院的一名護士,家中有年邁的老母親和一個上小學四年級的孩子,當接到通知後,兩個人毫無怨言各自堅守崗位。伍家嶺的村醫辜平,家中有兩個年幼的孩子,父母年事已高,依舊堅守在崗位。

疫情“大考”,捞刀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9名村医答得一手好题

中嶺村的村醫陳來樹在村民監測體溫。

疫情“大考”,捞刀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9名村医答得一手好题

鳳羽村的村醫範浩給村民監測體溫並登記情況。

疫情“大考”,捞刀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9名村医答得一手好题

羅漢莊村的村醫蘇澤在給村民檢查。

疫情“大考”,捞刀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9名村医答得一手好题

伍家嶺的村醫辜平穿著防護服檢查從武漢返伍家嶺銀宏小區的居民,連續14天每天兩次監測體溫。

疫情“大考”,捞刀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9名村医答得一手好题

高嶺村的村醫易娜在為村民測量體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