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2 與時間賽跑 長沙“小湯山”三天改建奇蹟背後的“逆行者”

人民網長沙2月1日電 (何萌)日前,長沙的“小湯山”醫院在短短72小時內完成改造。

作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省級、市級定點救治醫院,長沙市公共衛生救治中心(長沙市第一醫院北院)從總面積1.4萬平方米的三棟無自來水、無網絡、無燃氣舊樓,變身為一座現代化醫院,成為長沙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主戰場。

在這與時間賽跑的72小時背後,是許許多多“逆行者”們的全力以赴。

“3天必須完成1.41萬平方米的改造修繕。”

長沙市第一醫院北院始建於2003年非典期間,由於很少使用,年久失修,改造前只有井水,沒有網絡信號,用電只有單相電。

條件簡陋,疫情形勢日益嚴峻,改造已是迫在眉睫。1月26日,長沙市當即決定改造修繕長沙市公共衛生救治中心,全力保障病人的救治,及時收治長沙及周邊所有的確診病人。

“戰疫情,召必回!”作為長沙市第一醫院北院改建任務的直接執行者,長沙市開福區當天連夜召集十幾個相關部門,現場踏勘和調度,“27、28、29號就3天,必須完成1.41萬平方米的改造修繕。”

湖南省委常委、長沙市委書記胡衡華再三叮囑:“醫療衛生戰線是阻擊疫情的主戰場,全市各級各部門要把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長沙一定舉全市之力堅決打贏這場硬仗。”

“市場的出工價已經高達2000元/天,大年初二怕是難找到人。” 過年趕上疫情,接到施工任務時,湖南高嶺建設集團董事長鬍鍔心裡犯了嘀咕。

讓他出乎意料的是,“我在各個工作群一聲號召,很多黨員、項目經理紛紛帶頭響應,不計報酬、不論生死,承諾以最短的時間向中心集結,讓人十分感動。”

1月27日一大早,58名工友爭相趕來,“沒有一個人講條件,我們就是吃這碗飯的,我們不建醫院,有病大家去哪治?”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工友莫陽說出了大夥的心裡話。

當天下午,工人隊伍又增加到近200人,還有工友不顧家人反對偷偷過來。讓人感動的是,越來越多工友聞訊趕來,到28日、29日,共有17支隊伍400餘人夜以繼日加緊建設,遠超出原計劃用工數量。

“醫院改建修繕過程中,一直在陸續收治確診病人,很多時候病人在樓上住院,工友就在樓下施工。”長沙市第一醫院副院長袁鯤對農民工兄弟滿懷敬意。

他說,儘管工人們採取了必要的防護措施,但一邊收治確診病人,一邊爭分奪秒施工,這樣的壓力可想而知。

輕傷不下火線,他們都是“逆行者”

“戴著口罩通宵施工,這樣的場面我從來沒見過!”長沙市一醫院北院修繕改造和環境維護臨時指揮部指揮長、開福區副區長楊光華感慨萬千。

從26日到達救治中心後,作為指揮長的楊光華,已經四天四夜沒睡個囫圇覺了。就在前幾天,因建築物劃傷感染,楊光華一直在打點滴,手上的膠布都還沒來得及撕掉。

在這看不見硝煙的戰場,和楊光華一樣堅守崗位、不懼病毒威脅的“逆行者”比比皆是。

1月27日中午,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接到湖南省衛生健康委的調派通知以後,立即依據通知要求從重症醫學科、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招募志願者。不到1個小時,由6名重症醫學專家、12名呼吸與危重症醫學專家組成的醫療隊組建完畢。

撈刀河街道黨工委副書記、辦事處主任蔡哲年前因公受傷導致內臟大出血,面對疫情她放棄休息,迅速組織街道成立30多人的黨員突擊隊。短短几天時間,臨時搶建兩個停車場、清運周邊建築垃圾200余車、為103名醫護人員聯繫臨時住所……

儘管感冒還未痊癒,開福區公共工程建設中心黨組書記、主任浣琳堅持帶病上崗,改建現場隨時都能看到她柔弱的身影,卻在吃飯時間消失在大家的視野中,原來,只有在這個時候,浣琳才肯去打針。

長沙市第一醫院的醫生護士們也紛紛報名支援北院,北院內原先的員工宿舍樓,如今也全部搬出來改成了病房。在院內巡查病房佈置的護士王敏說,“我相信有社會各界的配合,定能戰勝此次疫情。”

愛心物資源源不斷,全社會共同抗疫

經過大夥兒三天三夜的連續奮戰,自來水、網絡、燃氣先後接通;1號棟病房完成交付使用;2號和3號棟病房完成改造達到防控標準;300噸汙水收集和處理罐安裝到位;醫療服務用房第一棟搭建完成。

到1月29日深夜,基本完成修繕改造任務。1月30日掃尾清場,確保醫院運轉環境和秩序正常。

改造完工的同時,來自社會各界的愛心物品,也源源不斷地送到了醫院,不僅有口罩、醫用器械等醫用產品,還有床品、棉襖、食品等必需品。這一箱箱物資,既有本土企業、海外同胞的參與,也是全社會共同參與抗擊疫情的珍貴見證。

長沙市政協副主席、市工商聯主席彭繼球表示,目前送來的愛心物資僅僅是第一批,之後還會有更多物資送到醫院。“我們願意為抗擊病情貢獻統一戰線、工商聯、民營企業及商會組織的一份力量。”

“女生掃男生拖,女生搬男生抬!”改造雖已完成,衛生打掃也必不可少。撈刀河街道的20多名黨員志願者集體上陣,不懼危險,將改造病房打掃得煥然一新,各類物資分類整理地井井有條。

目前,除了已修繕和改建的原有三棟樓外,新建的2000餘平方米的服務綜合用房也已交付使用,將極大保障疫情病例的救治條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