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一年級的孩子如何培養閱讀習慣?

軒老師談教育


不想多說,但有一句話必須說!

孩子太小,一定要在家長輔導培同一起閱讀,

而且最好的閱讀時間在清晨











東方24小時


閱讀對孩子的成長影響非常大,這是一般家長在當時很不容易看到的。

我通過最近一年陪伴幾個一年級學生的經歷和大家分享一下幾點心得(這些家長和學校老師都可以做到,尤其是家長):

有三個小男生,其中一個有很大的閱讀量,但是閱讀內容過於片面,“我喜歡動物,就喜歡動物書!”這是這個男生經常掛在嘴上的一句話。

還有一個小男生,做事比較慢騰騰,識字量非常少,感覺到在上學之前完全沒有閱讀的基礎。

第三個小男生很是有個性,喜歡就是喜歡,不喜歡就是不喜歡,似乎和爺爺奶奶相處比較多,也談不上有閱讀基礎。

對於這三個男生,我們每週一次故事課,用了將近一年的時間做陪伴,孩子們有了很明顯的進步:

我們通過人盯人的方式,和孩子一起分享繪本故事:

對於喜歡動物的男生,就投其所好,建立一種信任關係,在逐漸地擴展器興趣;

對於第二個男生,在講故事的過程中,我發現他很善於觀察,比較內秀,所以就會對他的一些特殊表現及時地予以誇獎,這種誇獎還有有意無意地激發他對故事的進一步想象,以增加他的好奇心,這樣他就有可能會在課後或者回家後還能對書中的故事保持一種想繼續聽的慾望。

在第一個學期,這個孩子借了幾本書,在這個學期,這個孩子很明顯借書的頻率和聽故事的狀態比第一個學期更好了。

第三個孩子,很有英雄情結,且對自己喜歡的事情很主動地去做,行動力也很強,於是我們就儘量選擇他感興趣的圖書和他分享,並且在讀故事的過程中,用語言或者一定的肢體動作來激發他們更大的興趣。這個孩子這個學期故事課的興趣明顯大於上個學期,每一次課都能自己獨立完整地讀完一兩個故事。

在老師給所有孩子大聲讀故事的過程中,這三個孩子的專注力都很不錯!

培養一年級孩子對閱讀的興趣,關鍵是需要陪伴、分享讀書的樂趣,而不是看管或者說教。需要日復一日的堅持從書中找到更多的快樂,不是一次或者兩次。這種陪伴,家長和學校老師都可以做到,或者給孩子創造更多的條件,這就是最好的方法!


快樂庭院


對於培養孩子閱讀習慣這個問題,我在此談談自己的經歷。

孩子很小的時候,我經常買一些卡通畫,我和孩子一起邊玩卡通畫邊做遊戲,順代著教孩子認識上面的很簡單的拼音字母和漢字,閒暇之餘我習慣性地朗誦幾首朗朗上口的古詩,看起來這麼小的孩子對這些東西什麼都不懂,其實不是這樣的,如果你經常性的在孩子面前讀詩講故事,你會驚喜地發現某一天,你讀著讀著,孩子忽然能順氣自然地接著背下去,這就是潛移默化的作用。

當孩子上一年級的時候,我會買很多符合孩子這個年齡段看的各種各樣的書,或者星期天帶著孩子去逛書店借書,書店裡的書籍琳琅滿目,挑選一些孩子感興趣的帶回家,家裡有了書,孩子就會在寫完家庭作業之餘,我就陪孩子一起讀這些書。我最深刻地體會是陪伴孩子讀書,絕不可以孩子在書房裡讀書,家長在客廳裡看電視玩手機。必須給孩子一個相對安靜的讀書環境和讀書氛圍,想要孩子培養讀書習慣,家長必須先有讀書的好習慣。床頭上沙發上茶几上,我都會分散地放上幾本書,當孩子沒事在房間裡轉來轉去的時侯,總會手捧一本書順便翻閱,既便是不經意地瞅一眼書,時間長了,那作用也是非常大的,慢慢地孩子就會養成愛讀書的習慣。當孩子養成了讀書的習慣,你會發現孩子也變的非常自律,無論生活上還是學習上,很讓家長省心。

總之要想讓孩子養成讀書的習慣,家裡必須有書,有讀書的環境和氛圍,家長必須愛讀書,長期的潛移默化因勢利導,孩子想不優秀都難。


青青河邊草8592


你好!一年級的孩子還不認識太多字,可以買帶拼音注音的書,但家長還是要讀給孩子聽。

我以前是每週帶孩子去書店,先讓他自已翻閱,感興趣的書就買下來。我也會幫他挑選一下,儘量選內容有趣,類型各異的書。

孩子可能會迷上某一類型的書一直看,那也沒關係,隨他的興趣。

要想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家長自已也要愛閱讀。自已整天拿著手機,卻希望孩子能有閱讀的習慣那是不可能的

家長還可以和孩子討論讀過的書中的內容,這樣孩子會覺得更有意思。


0802淡定淡定


一年級的孩子開始有學習任務,有家庭作業,但是閱讀在他的生活中仍然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所以在一年級階段如何培養孩子的閱讀力?


1、保證每天閱讀時間最少半個小時

即使是已經上一年級,也要保證孩子每天最少半小時的閱讀時間,可以是睡前,可以是飯前飯後。讓孩子養成每天都閱讀的良好習慣。


2、選擇好橋樑書,帶拼音的書籍

一年級的孩子閱讀書籍開始從全是圖的繪本向文字類過渡,有很多會不習慣,甚至會放棄讀書,所以要幫助孩子選擇好橋樑書。做好過渡。

在孩子學拼音階段,可以讓孩子閱讀一些帶拼音的書籍,不用多,幾本即可。既鍛鍊拼音學習,也讓他認識更多的字。


3、選擇孩子感興趣的,貼近孩子生活的書籍

讓孩子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書籍,像我的孩子,喜歡歷史書籍,一年級整一年其他書都不看,只看歷史書籍。興趣是很重要的,激發他閱讀的動力。

也可以為孩子選擇一些貼近他生活的書,譬如米小圈,馬小跳的系列書籍。孩子容易產生共鳴能讀下去。


4、和孩子探討劇情,聆聽孩子為你講故事

可以和孩子探討劇情,當孩子有慾望講他閱讀的書的時候,要安靜的聆聽,不要不耐煩的打斷他。每次講完告訴孩子,“這個故事真有意思,你讀完下一章再繼續講給我聽好嗎?”

這樣孩子有很強的滿足感,而且再讀書的時候會非常認真,不想錯過給你講清每個細節。

這樣既鍛鍊了孩子的閱讀專注力也培養了孩子的表達能力。


神奇麻麻木小暖


我是焦學龍老師,對於“一年級的孩子如何培養閱讀習慣”這個問題,我的回答如下:

第一,精選閱讀內容,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

閱讀的最大動力,是孩子對書籍的興趣。家長首先要和孩子溝通好,問清孩子感興趣的閱讀內容,在此基礎上,選擇孩子喜歡讀、能讀懂且有營養的好書。我國現當代很多著名兒童文學作家的書,都可供孩子和家長選擇,比如葛翠琳的童話集《野葡萄》,高士其的科學童話《我們的土壤媽媽》,鄭春華的兒童文學《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陳伯吹的少年兒童故事集《摘顆星星下來》等。這些書都是經過幾代讀者檢驗的好書,語言生動活潑,內容積極向上,閃耀著可貴的思想火花,洋溢著質樸的藝術魅力,極富營養

。難能可貴的是,這些著作幾乎都有注音版,很方便一年級孩子閱讀,利於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

第二,每天定時閱讀,幫助孩子形成閱讀習慣。

很多成功培養孩子閱讀習慣的家長都有一個特別好的做法,就是在開始培養孩子閱讀習慣前,提前跟孩子商定每晚閱讀的時間,大部分確定的是晚上八點到八點半。對於一年級的孩子來說,每晚讀半個小時就足夠了。

時間過短,讀不了多少內容;時間過長,則對孩子眼睛不好,而且會影響孩子休息。每晚一到閱讀時間,寶爸寶媽們一定要提醒孩子,按時走進書的精彩世界,輕鬆享受讀書帶給自己的快樂。

行為心理學的研究有一個重要結論:人的行為重複二十一天,就可以形成習慣;重複九十天,就可以形成穩定性習慣。寶爸寶媽們只要堅持提醒和督促孩子,每天定時閱讀三個月,孩子的閱讀習慣就形成了。

第三,週末定期帶孩子逛書店,促進孩子形成閱讀習慣。

我校有一位尖子生的家長,在做教子經驗交流時,曾經提到一個做法,令我至今印象深刻。她說,每個週日下午,她都堅持帶孩子去新華書店讀書。現在新華書店不僅售書,還提供了舒適的桌椅,供讀者坐下來閱讀,內有空調,冬暖夏涼,環境舒適。每到週末,店裡坐滿了來看書、購書的家長和孩子。沒有人喧譁,沒有人跑動,沒有人打鬧。有的,是周圍靜靜的讀書的身影。店裡閱讀的氣氛十分濃郁。“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孩子跟一些愛讀書的人在一起,很容易愛上閱讀,形成習慣。這位家長的做法,很值得一年級孩子的寶爸寶媽們借鑑。

第四,親子一起閱讀,共建書香家庭,薰陶孩子保持讀書習慣。

家庭對於孩子的閱讀習慣的形成影響非常大。如今,很多寶爸寶媽們率先垂範,有意識地買書讀書,讓家庭變成文化的綠洲家長們與孩子共建書香家庭,有利於薰陶孩子形成讀書習慣。有一位家長在做教子經驗報告時提到,每天晚上讀書時間一到,他立即關掉電視,放下手機,和愛人分別拿起自己喜歡的書籍,與孩子一起沉浸在閱讀的美好時光裡。孩子在這樣一個書香氤氳的家庭裡,很容易受到家長的影響,得到書香的薰染,保持良好的閱讀習慣。

第五,讓孩子結合一個好朋友,同讀一本書,互相促進讀書習慣的保持。

有一個家長的做法非常好,就是不讓孩子一個人“戰鬥”,而是和孩子一個好友的家長約好,讓兩個孩子在同一段時間,各自在家讀同一本書,平時讓孩子之間交流閱讀體會,這樣,既鍛鍊了孩子的思維能力,提高了孩子的口頭表達能力,也促進了孩子閱讀習慣的保持,一舉多得。這個聰明的做法,也值得大家借鑑。

我是焦學龍老師,對於“一年級的孩子如何培養閱讀習慣”這個問題,以上就是我的答案,希望對您有幫助,祝您心想事成!


焦學龍老師


我家老大正在讀小學二年級,在閱讀方面目前他的主要特點是

  1. 涉獵相對較廣,唐詩宋詞、漫畫、小說、科技、歷史、自然…… 他幾乎都能看進去,且每本書至少讀2遍以上;

  2. 愛專,對於自己喜愛的題材或者問題總是打破砂鍋問到底,自己愛去尋找書籍或其他素材一探究竟,比如5-6歲熱衷恐龍的時候,他就經常讓我們帶他去自然博物館看化石。

同時我們也幫助他通過繪本、電影(如侏羅紀公園)、百科、故事等來豐富他的見識和想象力,那段時間他玩的是恐龍,說的是恐龍,畫的是恐龍,就連英語都在學tyrannosaurus(霸王龍)…… 但在真正意義的閱讀能力培養方面,我不得不提一套少兒版(注音版)的四大名著(準確說是這套書裡的兩本:《三國演義(注音版)》和《西遊記(注音版)》,每本約35回,在原著基礎上大幅改編和簡化),這套書籍陪伴了我孩子快二年了。

幼兒園期間,我注意到他對一件事的興趣似乎持續不了多久,尤其是當他覺得自己好像(已經)弄懂了或是這件事已沒有多少可吸引他的時候,他就會經常開小差。為了培養他的專注力、耐心和求知慾,更為了讓他順利的從繪本閱讀過渡到文字閱讀,以便儘快適應小學學習,我有意識的想選擇幾本書來對他進行相關能力的培養。選來選去,在他快要上小學的那個暑假,我給他買了這套少兒版(注音版)的四大名著。俗話說,“老不讀三國少不讀水滸”,我告訴他只讀三國演義和西遊記這兩本(但是他還是偷偷的把水滸讀了兩遍,當然,那是後話了……)。

因為這個時候他的識字量極少,更不要說拼音了,我就給他播放了一遍隨書附帶的音頻,讓他邊聽邊自己指著字看。開始的時候確實很難,有時候他聽著聽著就不知道人家讀到哪兒去了,這個時候,我也沒有過多的要求他,只是偶爾會糾正他一下,告訴他現在讀到哪裡了。就這樣,記得當時用了大約一週的時間,他就把這兩本書聽了兩遍。從聽第一遍開始,他有時會指著一些插圖,讓我給他講故事;偶爾,我也會主動挑選幾幅插圖來給他拓展一下情節,畢竟,男孩子對於打打殺殺、兵來將往這些事基本都不會拒絕。就這樣,我陪著他幾乎把這兩本書所有的插圖都講了一遍。在上小學一年級學拼音的時候,為了鞏固拼音學習,又附帶讓他看了看這兩本書;到了小學一年級上期快結束的時候,他又把這兩本書看了不少於三遍……小學一年級結束的時候,三國那本書他至少看了7遍,西遊記不少於5遍。

從他開始真正意義的文字閱讀開始,我就給他灌輸一個觀點,“先把書讀薄,再把書讀厚”。當他看完一本書或是其中某一章(回)的時候,我會問他是否能用自己的話把看過的內容再敘述一遍。開始的時候他會原封不動的把原文背出來(小孩子的記憶力真不賴!),這個時候我會告訴他:“你不是在讀書,你是在背書!你讀完這本書,一定要學會用自己的話去歸納、總結和敘述所讀過的情節、故事等內容的中心思想或主旨概括——這就是‘把書讀薄’。當你能夠‘把書讀薄’的時候,你就有能力去體會、想象作者透過文字所烘托、詮釋或講述的更生動,更恢宏,更曲折的情節或場景,你想象一下‘萬馬奔騰’這四個字所體現的畫面?你會主動去想還有什麼是我不懂的?一遍遍,一次次,主動或是偶然,你會再次去翻看那些曾經熟悉的文字,慢慢的,你會悟出很多的東西——這就是‘把書讀厚’”。

有一次,當他覺得自己已經對《三國演義(注音版)》的故事爛熟於心的時候,我告訴他,“兒子,你現在看的是少兒版的三國,等你讀初中和高中的時候,你還會看到更完整、更有趣的三國故事……”。“那什麼是最完整的三國?”兒子問我。“哦,那就得看原版了,等你長大了,你可以自己去看……”,我本來準備這麼搪塞他。“我現在就想看!”。看著兒子滿懷期待的眼光,沒法,我就給他瞄了一眼下面這本共120回半文半白幾乎原版的《三國演義(評註本)》……

就這樣,這本三國正式成了父子間的精讀用書之一。截止目前,我們已經看了一大半了(基本是文言文,我的語文功底也重新撿了回來,或許後面還要和他精讀西遊記……),兒子倒是聽得津津有味,二年級下期都還沒正式開始讀(因為這次的疫情延遲開學),這本書35%左右的文字他基本都能讀懂。這個過程,他弄懂了原著中很多人物是怎樣出場的,一些重要故事情節的來龍去脈,還有原來傳國玉璽有這麼曲折的故事:鳳凰棲石、文王得玉、李斯篆刻、復歸於秦、高祖得璽、光武得寶、十常丟璽到孫堅匿玉璽背信棄約……

寫了這麼大篇,個人覺得,其實孩子的閱讀培養歸根到底就這麼幾點:

  • 早日培養

  • 家長引導

  • 親子共讀

  • 廣泛涉獵

“好奇害死貓”,求知是每個孩子的天性。作為家長,要因勢利導,從單純、功利的培養興趣轉變到幫助孩子培養有益的習慣和能力,這些習慣和能力,一定會讓孩子受益終身……


孩子學爸


我家現在二年級,說些切身的體驗分享給你吧。

1、首先家長以身作則,營造一個滿是書香的環境。讓孩子觸目以及的地方都是書,形成曝光效應,培養起孩子跟書的感情。

2、讓孩子自由選擇圖書,讀他喜歡的書,不要干涉。自己選的東西參與感比較強,會比較主動地去閱讀。別認為跟學習無關的書,就不要去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他從書中認識到一個遼闊的世界,他就會不斷地鑽研下去,讀書的範圍會越來越廣。

3、結交一些愛讀書的好朋友。

大家一起讀,相互交流,更有促進作用。

4、帶孩子去圖書館,參加讀書會。

5、還可以聽書。在喜馬拉雅購買一些有趣的故事或者經典,讓孩子聽上癮,就順勢把書買回來,因為聽過,所以讀起來也沒有障礙,比較好懂。

6、一年級的課外書可以選擇帶拼音的那種,或是是簡單的繪本故事。家長先陪同一起讀,等孩子識字量上來之後,嘗試自己讀。閱讀量越大,孩子的理解能力越強,對提升成績也是很有好處的。

7、給孩子提供展示的機會。書上的故事可以讓孩子講講給你聽,或者是兩個人互動做個對話表演,這個過程可以加深孩子對書本的理解,也能記憶深刻。

家長先從放下手機,陪孩子讀書開始吧。愛讀書的孩子,將來是不會太差的。加油!


輕煙說育兒


孩子剛好上一年級,入學之前一直進行親子閱讀,每天給她講一些圖畫書,但沒有刻意進行識字訓練。入學後發現識字量的確是閱讀的一大瓶頸,即使掌握了拼音,但拿上書一句話裡一半以上都需要拼讀的話孩子的耐心很快就會被耗盡了。



在寒假裡老師佈置了閱讀的作業,要求每天讀書半小時,藉此機會我帶著孩子惡補了一番。

首先,要選擇適合的讀物。

圖畫書。有人會提出疑問,孩子入學以前才讀圖畫書,上學以後這些以圖為主的圖畫書是不是太“小兒科”了?其實經典的圖畫書是圖文的完美結合,它適合任何年齡的人閱讀。如果家裡購買了大量圖畫書,不妨拿出來再重溫一遍,因為陪伴孩子成長的這些圖畫書就是從親子閱讀過渡到自主閱讀的最好媒介。



帶注音的低年級兒童讀物,如《米小圈上學記》等等。這些作品的語言非常接近低年級的小學生,而且內容也是關於學校生活的,因此孩子們特別樂意接受,閱讀底子較弱的孩子都會主動閱讀。同時,拼音有起到了很好的輔助作用。



其次,要應用語文的方法。

這時的閱讀就不是簡單的聽故事了,遇到生字要註上音,最好能把它們分類進行整理。遇到好句好詞要畫出來或抄寫下來,還可以做成讀書卡片。總而言之,形式靈活多樣,孩子的興趣也會得到提高。



最後,在閱讀的過程中要適時鼓勵孩子,讓他們一點點地嚐到閱讀的樂趣。



一、創造讀書的物質環境

家長應該根據家庭的居住條件和經濟情況給孩子創設較好的讀書條件,如:安靜的房間,桌椅,書櫥,書籍等等。在閱讀環境的創設上要舒適、愉悅。這樣才會使孩子產生積極愉快的情緒。

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討論如何佈置,並且一起把它佈置完成,將書籍擺放整齊,易於取閱,為了讓孩子更容易找到想看的書,或者將書本回歸原位,可以用顏色將書籍分類,比如:黃色代表語文類,紅色代表科學類……

二、營造良好的閱讀氣氛

父母經常在家看書讀報,孩子受父母的薰陶,也會模仿父母,一會兒翻翻這本書,一會兒翻翻那本書,慢慢的書籍就會成為孩子最好的朋友。父母也可以採取親子共讀的方式,經常與孩子一起交流閱讀,也可以多變換閱讀的形式,父母要耐心的傾聽孩子談及書中他認為有趣的內容,與孩子交流讀書的體會。

三、鼓勵孩子的閱讀行為

有時候在孩子的眼裡,書就像玩具,翻書就是遊戲,即使孩子拿倒了書或撕破了書,父母不要去責怪孩子。建議父母不要對孩子的閱讀過程管得太死,只要孩子願意把一本書拿在手上,津津有味的翻看,家長就應該感到心滿意足。

四、耐心回答孩子提出的問題

年齡稍大一點的孩子,總喜歡問為什麼?父母要支持孩子,回應孩子的每一個問題,對孩子給出的回應,要給予正面的嘉獎。建議父母回答孩子的問題時不要講得太深奧,要考慮孩子的年齡特點,更不能隨意的敷衍他們,給孩子錯誤的信息。有時候可以帶著孩子去書中找答案,在尋求答案的過程中,讓孩子漸漸的學會解決問題的方法。

五、和孩子玩耍的小夥伴也很重要

很多時候,大人的教導有時也是無力的,孩子們相互影響,比大人對他的影響更大、更直接。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對孩子來說更是如此,孩子們還能彼此給予快樂和力量,他們之間相互學習,這也是人生經驗的重要部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