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殺敵一萬,自損三千的勝利,也算勝利嗎?

蝶熙兒


這要看勝利的類型,就比如日本偷襲珍珠港是戰術上的勝利,戰略上的失敗。\r

日軍以極其微小的代價,全殲了太平洋艦隊中的戰列艦,美國海軍在初期基本無力和日本帝國海軍抗衡,這就屬於問題中的殺敵一萬,自損三千,還不到三千的地步,日軍損失極其微小

但是,這個戰術上的勝利卻導致了戰略上的失敗,日軍把工業生產能力強大的美國拉入了戰火,當戰爭機器全面啟動,把工業實力轉化成軍事實力的時候,日本也就離輸不遠了。



寰宇之內


勝利分為很多種,對你最有利的勝利才叫勝利。比如對於阿Q來說,只要自己能夠說服自己,在精神上勝利了就叫做勝利。再比如某公司突發變故,工資都發不出去,這個時候有部門領導主動跳出來自願降薪捐款,請願書寫了一封又一封,誓與公司共存亡,對於公司領導而言,雖然心知肚明這些捐款和請願對公司度過難關杯水車薪,並沒有什麼用,但是對外宣傳可以迅速佔領輿論制高點,吸引更多的普通員工加入公司應對突發變故的戰爭中,並且以犧牲少數部門領導的利益換來更多的普通員工前仆後繼,死心塌地的為公司賣命,這也叫勝利。


百姓訟師


殺敵一萬、自損三千的勝利是否算得上勝利,不能一概而論,要視具體情況而定。

在紅軍早期,比如井岡山時期,由於紅軍十分弱小,這個時候殺敵一萬、自損三千顯然是得不償失的。當時,紅軍總共也就幾千人,即便殲滅敵人兩三萬人,然而自己拼光了,也是划不來的。這樣的勝利,當然不能算是勝利。所以,毛主席當年首要的就是在保存有生力量的前提下殲敵。

到了解放戰爭中後期,那時我軍實力與國軍不相上下,甚至後期兵力更勝。這個時候,為了儘快實現全國解放,殺敵一萬、自損三千甚至自損一萬都是划得來的,當然算勝利。不過,還有特殊的情況,比如你三千人守住一個重要的關口,被兩萬人進攻,只要沒有完成任務,陣地被敵人佔領,哪怕殲滅對方1.5萬人,自己只損失三千,也不能算勝利,因為丟掉了重要的陣地,於總體戰局不利,讓整體陷入了被動。

如果是抗美援朝這樣的戰爭,由於敵人十分強大,武器十分精良,在這種情況下,即便是殺敵三千、自損一萬,也可以算得上勝利。事實上,在朝鮮戰爭中,志願軍傷亡36萬餘人,美軍傷亡5萬餘人,但最終沒人會說志願軍打輸了,不是嗎。再說抗戰,中國共死傷3000萬人,日本傷亡108萬人,然而中國取得了抗戰全面勝利。


孤舟釣江雪


人類社會的戰爭,是不同政治集團之間的最後鬥爭手段。

比如美國的南北戰爭,南北雙方制度不同、經濟形式不同,因此對於政治理念就發生了巨大的矛盾與分歧;當最後談判破裂之後,雙方只能用戰爭的形勢最後解決了。

明白了戰爭是政治鬥爭的最後手段之後,我們再看戰爭,就要分層面看。

如果戰爭的目的就是奪取一個城市、爭奪一個制高點,那麼,只要打贏了就算勝利,不管傷亡如何。

而如果一場戰爭是一個更大戰役的組成部分,那麼評價這場戰爭是否算勝利,就要提高一個層面。

比如一個大規模的戰役,涉及雙方數十萬人、在數千甚至上萬平方公里的範圍內展開,這時候戰役雙方必定有總體戰役計劃。這時,如果在整體戰役計劃中,某個城市、據點或者制高點是用來引誘敵人的,那麼,戰場指揮官必須服從最高指揮官的戰役意志,把自己所部作為誘餌,用佯敗來實現戰役部署。這種情況下,具體的戰爭就不該取勝,即使殺敵一萬自損三千也只能算失敗,因為這破壞了整體戰役部署。你只有“敗”了,才算勝利。

更進一步,如果一場戰場是一個宏大戰略的組成部分,那麼具體戰爭的指揮官更應該服從大戰略。此時如果戰略要求你勝利,那就算拼到只剩最後一人,只要贏了,就是勝利。如果戰略要求你佯敗,那麼即使殺人再多,也不能算勝利,“敗”了才算勝利。

(完)

凌煙閣論史歡迎你點贊、評論、轉發、關注,有不同看法也歡迎你留言交流。謝謝!


凌煙閣論史


判斷一場戰役是否打贏了,不能單從傷亡人數來衡量,而應看交戰雙方誰達到了作戰目的。

如果沒有達到目的,沒有傷亡也是失敗。就像下棋時,你的車馬炮都在,可老帥被將死了,不就輸了嗎。

如果達到了全局上的目的,犧牲再大也是勝利,雖然是慘勝,但畢竟也是勝利呀。有時為了戰爭的勝利,必須要做出局部的犧牲。電影《集結號》裡的穀子地和他的戰友們,就是為了大局作出了犧牲的。

丟卒保車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田村山語


應該算大勝。

當然要看戰略目的能否達到。

否則勝再多也沒用。

三國演義中的曹操,赤壁輸得乾乾淨淨,幾乎可以說全軍覆沒。但留住了主將保住了自己的命。東山再起,滅了蜀吳。

同樣,劉邦,前面是每戰必輸,老子被人家捉住要煮了吃,但後來卻奪得江山。

古語,不以成敗論英雄,大概就是不看一城一池的得失。

就一個具體戰例看,10:3,代價不算大。

計算戰爭利益,就是如何用代價換取勝利。

每一個勝利都有代價。

人生的成長,用失去童年的天真青年的青春美好換來人生經驗,中年成熟。

最現實的例子,眼下全國人民同心協力抗疫,沒有武漢人前期飽受病毒煎熬甚至付出生命代價,也就不知道病毒厲害,也就沒有斷然措施,醫護馳援,醫療物資向湖北集中,全國經濟停擺,全國人民困守家中。

代價雖大,但挽救了更多人生命。

人在,可以重整旗鼓。

失去的生命,可以激勵活著的人更好地珍惜自己,關愛他人。

奢想沒有代價的勝利,除了書生,一定不是將軍,更不會是統帥。


布衣吳新建


兩敗俱傷而已,正所謂“槍響之後沒有贏家”。古人擅用刀矛箭,而今有能者_將“兵不血刃“演繹極致。有時候,生活比電影還要狗血。“躺著中槍”不是沒有。就算你有能力不會“自損三千“而你贏的到底有多光彩!吃著人血饅頭,喊著口號,有意思嗎?而所謂的敵人,究竟是不是壞人。有待商榷。彼時,殺敵一萬,吾擦破點皮。也不算勝者。假使別人手無寸鐵,你以大欺小,持強凌弱,還暗箱操作👎🏻,把別人打爬下。算不得好漢,更談不上勝利。所以“殺敵一萬,自損三千”要看是在怎樣一個磊落的狀態下。若非要論成敗,姑且算是。


子金999


這話說得讓人蒙圈。殺敵一萬自損三乾的勝利都不叫勝利?那啥叫勝利?我聽說圍棋有勝一兩個子的(我不懂啊,總之是微弱優勢),選舉有差一兩票的(我沒選過啊,也就是俗話說的一票之差),這叫不叫勝利呢?古人詩云:苟能制侵陵,豈在多殺傷。只要達到目的了就是勝利,反之就是失敗~戰損與繳獲多少並不是判定勝負的主要指標。


大個兒525


血肉可以築成長城,必要的犧牲為了更多人的生存,莫說自損三千,自損三萬也不能說得不償失。抗日戰爭,面對裝備精良的侵略者,中國軍隊的傷亡遠遠大於日軍的傷亡,難道可以做亡國奴嗎?抗美援朝戰爭,志願軍戰士用劣勢的裝備與聯軍作戰,拼的不就是血肉之軀嗎?這樣的勝利是不能用單純的傷亡人數來計算的。當然,具體到一個戰役,一次戰鬥,對敵我力量對比要充分估算,以較小的代價爭取勝利,雖然犧牲難免,但無謂的犧牲應當避免。


見仁見智2018


“楚漢爭霸"“三國演義”自損三幹,殺敵一萬 。應該算是“不得已而為之”的一種戰鬥吧!人人都不想打仗發生戰爭,每個人都希望能夠安居樂業。但是有時候有的人也無理取鬧欺人太甚,我們不惹事不代表我們怕事。正如我們大中國,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雖遠必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