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7 避免“吃禍”,怪吃貨就夠了?普通人該反省什麼?

2003年廣東人吃果子狸吃出來SAAS,2020年武漢人吃野味吃出了新型冠狀病毒。又是一起“吃貨”引起的“吃禍”,時隔17年,捲土重來,如此慘痛的教訓,我們反省什麼?


真的別怪吃貨,沒用

2003年SARS結束的時候,鍾南山院士就警告過,類似SaaS這樣的流感病毒還有可能從廣東,武漢這些吃野味盛行的地方爆發。

然而,17年過去,吃野味的風氣絲毫沒有減少。從下面這張野味菜單中,果子狸依然明目張膽地出現其中,還有一大堆,普通人見都沒見過的野味:


避免“吃禍”,怪吃貨就夠了?普通人該反省什麼?

科學家的話和餐館老闆的誘惑,你聽誰的?

餐館老闆贏了!

回想下普通人下館子的場景:

顧客:“這個蛇能吃嗎?”

餐館老闆:“能吃,每天賣100多份”

顧客:“這蛇,不會有毒吧?”

餐館老闆:“我都做十幾年了,處理好的,沒有毒”

聽完餐館老闆的“美食科普”,你早就把科學家的金玉良言,忘得一乾二淨,開心的享受餐館老闆,燉了8小時的蛇肉湯。

好了傷疤忘了疼是人性的弱點。科學家普及的那點健康防範知識,一秒就會被美食的誘惑擊碎。不是老闆太能說,而是你本身就很像吃。

在微博上,有一位來自武漢的大學生,回到母校,想起曾經的美食時這樣寫道:我記憶中的西三門,03sars的時候關閉了,那是我這個吃貨在大學四年期間多深的回憶啊……這些都只能留存在記憶中了,現在連個門都找不到了。


避免“吃禍”,怪吃貨就夠了?普通人該反省什麼?


相比發生在別人身上的SaaS病毒,美食帶給吃貨的記憶深刻100倍!

責怪吃貨一萬遍,也不會改變,吃貨繼續吃野味的慾望。

吃貨是一個空泛的概念,而不是一個精確的群體,好比一個沙包,往上打一拳,力量全部被鬆散的沙子化解。何況很多時候,我們自己也是個吃貨。

要避免野生動物病毒再次感染人,責怪吃貨,不是第一歸因,坦白說怪吃貨沒有用!


管住嘴,不如管住手: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

野生動物合法化是怎麼通過的?市場合法化交易的幕後黑手在哪裡?

監管要市場交易,掐斷供應鏈源頭。

俗話說的好“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現在看來,這句話:既強調保護動物,也強調保護人類。

“難得來一次武漢,得吃點不一樣的。”你沒有這樣的心理嗎?

“一碗武漢熱乾麵”還是吃“華南海鮮市場吃野味”更能讓你解饞?

離火車站步行只需要11分鐘的海鮮市場吃野味,恰恰是因為他的存在,讓無數人抱著獵奇的心態,和僥倖心理,讓野味一次次成了刀下菜,讓蝙蝠身上的病毒,成了今天折磨整個武漢的病魔。


避免“吃禍”,怪吃貨就夠了?普通人該反省什麼?

切斷有害的野味交易供應鏈,而不是暫時關閉野味交易市場,才能治標治本。


管住嘴,不如管住心:別炫耀,也別羨慕

我們真正要管住的是吃貨背後的炫耀心理,

這些年吃點什麼新鮮的都要先發個朋友圈。

對許多人來說,吃真的是為了吃嗎?不是,是為了炫耀。

炫耀就要不斷尋找新鮮的,沒吃過的“野味”


避免“吃禍”,怪吃貨就夠了?普通人該反省什麼?

還誕生了一大波美食大v,美食主播,天天帶著幾百萬粉絲,到處挖掘各種稀奇古怪的美食。

在B 站上,一個小孩專門吃螃蟹,世界上各種螃蟹都降服在他嬌嫩的嘴下。

一頓螃蟹2000多,他聲稱,就這個價格我覺得一點都不貴,真是太便宜了,300多萬粉絲,跟著追蹤世界上最好吃的螃蟹,最奇葩的螃蟹。


避免“吃禍”,怪吃貨就夠了?普通人該反省什麼?


作為B站的流量UP主,靠介紹美食就能活得很滋潤,還冠以年輕人的生活方式和樂趣。

在這種炫耀至上的吃貨風氣下,千萬饞鬼有怎麼能管得住嘴呢?

遏止對美食的炫耀,誘惑才是,我們避免“吃禍”的正確方式。


銘記:醫療防治科學,從慘痛中得來的教訓

被稱為上帝之彼鞭 的“黑死病”帶走了歐洲1/3的人口。在這場慘痛的教訓中,人們吸取了許多血淋淋的經驗,今天已被全世界廣為人知。


1、病人隔離,讓整個米蘭倖存。

米蘭人無意中找到了一種阻擋瘟疫蔓延的有效辦法:隔離。當瘟疫快要蔓延到米蘭時,大主教下令,對最先發現瘟疫的三所房屋進行隔離,在周圍建起圍牆,圍牆內的所有人不許邁出半步,結果米蘭避免了瘟疫。這是人類對傳染病第一次建立隔離制度,並一直沿用至今。


2、解剖死者屍體,找到感染源。

黑死病在客觀上促進了醫學的進步。一個名叫希利亞克的醫生在教皇支持下開始解剖死者的屍體,而在此之前解剖屍體被教會視為大逆不道。希利亞克正確判斷出鼠疫的兩種類型,即肺鼠疫和淋巴腺鼠疫,前者通過空氣傳播,後者通過血液傳播,前者的感染性更強。解剖學由此開始發展,西方醫學逐漸認識了人體生理,進而促進了外科學的發展。


3、整個歐洲,重塑衛生習慣。

在此之前,在巴黎、羅馬、佛羅倫薩等城市的街道上,汙水橫流,垃圾遍地。人們終年不洗一次澡,為遮掩體味,法國人才發明了香水。

鼠疫流行後,歐洲各國積極加強基礎衛生設施的建設,如挖掘寬敞的下水道,並且重視對垃圾的處理,加上普遍進行殺蟲和消毒,使鼠疫等傳染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因此,國際上把對鼠疫的防治稱為“第一次衛生革命”


4、發明了肥皂,勤洗澡。

黑色病後來為何消失我認為是這幾個原因,第一人口減少存活下來的人也知道不要去接觸屍體,第二人類不再獵殺貓讓貓得到了繁衍的機會減少了鼠類的數量,第三無人種植使老鼠缺乏食物,第四發明了肥皂,歐洲人開始知道洗澡了。


一場“吃禍”給我們什麼教訓?

1、對生命要充滿敬畏之心。

佛勸行善你不聽,非等yan王來索ming。

每個生命都有生存的權利,要善待生命。蝙蝠已經長得毫無食慾了,為什麼人類還要去吃?

普通的牛羊肉已經足夠了,稻米小麥也可以做出很多美食。

如果不剋制我們自己的食慾,人類的慾望將永不滿足。


避免“吃禍”,怪吃貨就夠了?普通人該反省什麼?


2、講衛生是日常行為,而不是突發行為。

在日本人們去地鐵,車站等公共場合,也會自覺戴口罩,不是怕被別人感染,而是怕自己影響別人。

愛乾淨是一種習慣,不是一種美德,更不能只是病疫爆發式的恐慌行為。

對日常衛生維護上,日本值得我們學習,他們街道永遠很乾淨。他們甚至要求衝馬桶的水能達到飲用級別。


避免“吃禍”,怪吃貨就夠了?普通人該反省什麼?


3、傳統養生觀念,要升級。

老祖宗教我們的養生辦法,被現代當做放縱作死的獎賞。

一邊作死,一邊養生。一種社會風氣。

人們之所以對野味如此熱衷,另一個原因是中醫認為野味有養生效果。

比如:

江西、福建吃“老鷹泡酒,治頭疼”。

廣東吃竹鼠,吃禾花雀有補腎壯陽。

還有人給小孩喂吃活蝌蚪!


避免“吃禍”,怪吃貨就夠了?普通人該反省什麼?

吃活蝌蚪的傳統,最早來自於我國古代典籍:

俚俗三月三日,皆取小蝌蚪一水吞之,雲不生瘡亦解毒之意也。——《本草綱目》

在影視劇中還有吃活蝌蚪的畫面。


避免“吃禍”,怪吃貨就夠了?普通人該反省什麼?


很多傳統知識相隔上千年,即便李時珍活到現在,他也會對《本草綱目》做許多修正。我們對傳統智慧,要依理不依字。不是《本草綱目》上寫什麼就絕對是真理。古時候生態環境更健康,吃蝌蚪可能是安全的,更重要的是本草綱目只是中草藥藥典,不是醫生開的藥方,一樣東西怎麼吃,醫生還有更詳細的製備方法和吃法,盲目信醫典害己不淺。何況,現在有1000種,解毒治瘡的方法,為何還要拘泥於古人吃蝌蚪?古人又何嘗不是無奈之舉呢?

不吃野生動物,不要迷信傳統養生,

從今天起,養生觀念請升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