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3 ▶馬背上的匠心

人靠衣裝馬靠鞍

好馬應該配好鞍

馬鞍是怎麼製作的

馬鞍都有什麼樣的

帶著這樣的疑問

記者採訪了

一位製作馬鞍的老手藝人

▶馬背上的匠心

圖為呂彬(左)和他的老師呂英戰(右)

▶馬背上的匠心

圖中為高頭哈拉罕馬鞍,呂英戰老師對呂彬豎起大拇指

在呼倫貝爾市海拉爾區有這樣一位老手藝人,他叫呂彬,他十分熱衷於製作馬鞍,多年苦心鑽研,練就了一套屬於自己的製作馬鞍技藝。

▶馬背上的匠心

▶馬背上的匠心

圖為24k鎏金平頭哈拉罕馬鞍

▶馬背上的匠心

圖為漆器雕花高頭哈拉罕型馬鞍

呂彬製作的馬鞍十分精緻。馬鞍製作工藝複雜,它是由鞍架、皮具構成,採用雕刻、鑲嵌等工序製成。通常,小小的一個馬鞍需要由木匠、皮匠、銀匠、鐵匠、漆匠們共同製作完成,然而,呂彬的馬鞍從選材到製作都由他一人獨立完成。色彩斑斕的繪畫、晶瑩的鑲嵌飾品……一件件精雕細琢的馬鞍吸引眼球。

▶馬背上的匠心

▶馬背上的匠心

呂彬介紹,蒙元時期馬鞍屬鐵鎏金馬鞍,是根據歷史資料復原的修舊如舊,大韂小韂邊緣的皮編花圖案是用手工穿編而成。還介紹了遼代鎏金馬鞍是根據原件一步一步復原出來的,遼代馬鞍製作流程複雜,他先到大興安嶺林場選擇夠粗的黑樺人型大料,風乾後鋸出大形後粘到一起,再用各種手錛錛出標準的形狀,打磨上漆繃鞍麵皮,設計出大小韂的民族圖案刻剪後,縫到大韂小韂上,裝上鞘皮條,最後把裝飾件安裝好,再將銅板剪成馬蹬的所需的樣板,套在銅板上切割後焊在一起。雕花馬鞍是哈拉罕鞍型,屬巴爾虎馬鞍。雕花的馬鞍製作過程大體同上,只是雕花需要費些功夫,因前轎後轎都得雕,只這一項就需要用四個月。

▶馬背上的匠心

▶馬背上的匠心

聊起製作過程的時候,呂彬說整個製作過程很複雜,幾句話是說不清的,以上他說的只是個大概。

▶馬背上的匠心

圖中兩個馬鞍均為布里亞特馬鞍,製作高度為2米5

2008年4月15日,他的作品《布里亞特蒙古馬鞍》在呼倫貝爾市旅遊紀念品創意設計作品徵集活動中入選。2016年,他製作的布里亞特馬鞍,榮獲呼倫貝爾博樂歌旅遊商品大賽最佳設計獎。他手捧著榮譽證書講到,“我從1980年開始製作馬鞍,主要做布里亞特型馬鞍和巴爾虎型馬鞍,大多是雕花馬鞍。一轉眼39年過去,依然對手工製作馬鞍的熱情不減。”樸實沒有任何華麗的詞語更加打動人心。

▶馬背上的匠心

▶馬背上的匠心

圖為復原的蒙元時期鐵鎏金馬鞍

▶馬背上的匠心

圖為復原的遼金時期馬鞍

▶馬背上的匠心

左側馬鞍為布里亞特馬鞍

右側馬鞍為巴爾虎馬鞍

一件件精美的馬鞍,經過那雙千錘百煉、飽經風霜猶如老樹根的手不斷打磨,完美的呈現在世人面前。呂彬製作馬鞍已經有39個年頭了。今年6月份,他成為呼倫貝爾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馬鞍具製作)。他說:“現在從事馬鞍製作的人越來越少,希望能有年輕人掌握馬鞍製作技藝,將這項技藝傳承下去,進一步保護和傳承傳統民族文化。”

▶馬背上的匠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