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為什麼農村有的老人說騾子不分公母?

老張談三農


農村有的老人說騾子不分公母,實則是因為,騾子是馬和驢雜交的後代,馬和驢因為染色體的不同,所以雜交生育的騾子幾乎是沒有生育能力的,公母之分也沒有任何的實際意義啦,公騾和母騾的力氣和作用是一樣的,所以農村有的老人會說騾子不分公母。

因為沒有生育能力,一般情況下騾子的力氣都比較大,長的也壯實一些,特別是馬騾,即公驢和母馬雜交繁育的後代,而公馬和母驢雜交生出的驢騾相對來講體形會小一些,長相更像驢一些,也沒有馬騾比較有力氣,所以在農村,有些人在調侃一些身體比較壯,個子比較大,脾氣又大的人說成“兒騾子”。

在這種長期的雜交過程中,人們發現飼養騾子在用來做工時,比具有生育能力的馬和驢更好一些,為什麼這樣說呢?

公馬或公驢發情期時脾氣會很大, 幹起活來容易分心不太聽話,在實際運用中經過會出現性情的公馬或公驢“爬具”的現象,有時還容易傷到人。

而母馬或母驢配種後要經過335至342的懷孕期才能產駒,產過駒後還要經過一段時間體力才能恢復,過去人們主要是用馬和驢拉車、馱物或騎乘,母馬懷孕半年後一般就不能再做過重的活或騎乘啦,容易造成流產,所以在這一段時間裡,就沒有牲畜可以利用,而無論公騾和母騾都沒有發情期,更不可能懷孕,就可以長年累月的發揮作用。

以上就是為什麼有的老人說騾子不分公母的真實原因,謝謝大家的閱讀,我是@我和我的小農莊,聊聊農村的人和事,分享種養殖實操經驗,歡迎大家關注。

我和我的小農莊


首先舉一個例子,農村要開會,生產隊長通知村民。“每家來一個人到村口廣場開會。”這時會有人問:“去個婦女行不行?”這是不是奇了怪了?

同樣的道理,騾子就是指的公騾子。廣義上的騾子是馬科動物的馬和驢雜交而來,但是沒有生育的能力,它是馬和驢交配產下的後代,依照父母本不同分為驢騾和馬騾.是驢生的叫驢騾,馬生叫馬騾,其外形綜合了驢馬兩方的特徵。農村很多地區稱騾子為雄性,因期腹下有累累之物(比較大的生殖器官),”那麼雌性怎麼稱呼呢?


如果你養的驢產下一個騾子,鄰居問你:“生個啥?”你說:“悶。”那一定是雌性騾子。因為雌性騾子不善叫,只會發出“嘶嘶”或呻吟聲。驢生為驢悶,馬生為騾悶。

我國很多地區對動物的性別有不同的叫法,大部分的牲畜都不分公母。公馬不叫公馬叫兒馬,母牛不叫母牛叫寺(音)牛,公貓不叫公貓叫男貓,公狗不叫公狗稱牙(音)狗。同樣公驢稱叫驢,母驢稱草(音)驢。

有人說騾子不會生育後代,所以不分公母。如果一個非洲黑人娶一白人媳婦,其後代先天不育那又如何界定後代的性別呢?何況國內外已經有過騾子生育的先例。


霧中觀你


對於農村有的老人說“騾子不分公母”,是因為騾子沒有生育能力故而得出的結論,顯然是不準確的!其實對於騾子來說,是馬和驢交配後產下的後代,是有公母之分的,只是不能生育後代而已!下面就簡單聊一下!

騾子是分公和母的,但很難懷孕成功

要知道,騾子其實就是個“雜交兒”,是馬和驢的產物,雖然也會分母騾子和公騾子,但卻沒有生育能力!

由於是馬和驢結合產下的後代,其染色體卻只有63個,無法全部配對,也就會造成生殖細胞無法進行分裂,也就沒法交配了!不過,對於母騾子來說,是有交配意識也可以進行懷胎的,但公騾子卻似乎沒能力讓母騾子懷上而已!故而很少看到騾子會有後代的情況!

而對於騾子來說,也會分為驢騾和馬騾,下面就簡單介紹一下:



公馬和母驢產下的後代,被稱為“驢騾”

對於這種情況來說,因為長得更像驢,故而得起名“驢騾”,不過公馬和母驢交配成功的機率比較低一些,往往這樣的驢騾會數量比較少!有時候公馬需要五六年才可能獲得一次成功交配母驢的情況,可謂是交配率很低!

對於驢騾來說,會有驢的模樣,但其高度和身材卻更像是馬!但主要還是繼承了驢的特點,一般會耐力和力氣還行、食量卻一般,脾氣溫順卻也很倔強,一般農戶可以使用30年左右吧!



公驢和母馬產下的後代,被稱為“馬騾”

其實對於這種雜交的情況,公驢和母馬更容易獲得交配成功,往往也就馬騾的數量會比較多一些!

對於這樣的馬騾,其實更像是頭馬的模樣,一般食量比較大、力量和耐力更強、也非常聰明和善解人意,但性子會比較暴躁,容易傷及陌生人,另外壽命會相對短一些,只能使用20年左右吧!

以上僅為個人見解,僅供參考,歡迎大家繼續補充觀點看法!


龍百曉生


為什麼農村有的老人說騾子不分公母?

騾子是馬和驢的後代,長相既不像馬也不像驢卻具有馬和驢的優勢,幹活非常給力,在農村很受人們的喜愛。

騾子不分公母?

騾子是馬和驢的後代,因為其母代的染色體不配對,所以騾子的染色體是單數63條,不能進行減數分裂,不具有生育能力,但是可以交配,也就是說騾子有生殖器官,可以區分公母。

至於為什麼農村老人說騾子不分公母,可能是這個原因。因為騾子本身不能繁殖,所以人們在日常生活中不會讓騾子去配對浪費時間和精力,而對於驢、馬等配對時老人都可以看到,久而久之,人們就誤以為騾子不分公母,不能進行那種行為。

實際上騾子的天賦特別好,同時繼承了馬和驢的優秀基因,生長速度快,力氣大,在2齡的時候就可以下地幹活了,唯一的缺點就是不能繁殖。

以上就是紅叔三農的回答,歡迎點評,也歡迎關注,一起學習更多三農知識!


紅叔三農


騾子是大自然一個奇特的存在,分驢騾和馬騾由公驢和母馬所生的雜種為馬騾(Mule),簡稱騾;由公馬和母驢所生的雜種為驢騾(Hinny)。騾和驢騾的繁殖力極其差,但生命力和抗病力強,飼料利用率高,體質結實,肢蹄強健,富持久力,易於駕馭,使役年限可長達20~30年,役用價值比馬和驢都高。

由於驢和馬的染色體相近似,二者才能夠交配,但多數情況下是人為強行干預交配,騾子的染色體有63對,缺乏遺傳所需的雙對染色體,因此騾子沒有生育能力,但是從生殖器上來講還是有公母的,由於公母都沒有生育能力,所以不把騾子分公母來對待,這也是農村人是騾子不分公母的原因。希望回答能讓你滿意。


黔靈淨土


首先,我們要了解什麼是騾子?騾子分為馬騾和驢騾。由公驢和母馬所生稱為“馬騾”,反之則稱為驢騾。騾子似驢非驢,似馬非馬,比驢,馬都高大。

騾子在以前交通不發達的農村地區,對人類而言,貢獻是很大的,騾子雖然不能繁衍,農村人認為,沒有公母之分。其實,不能繁衍,並不代表真的就沒有公母之分。騾子是憨厚老實的代名詞,因為它力氣大,能吃苦耐勞,默默無聞當然這些是它的優點。任何事物有優點就免不了有缺點,騾子也不例外。它呢?由於自身不能繁殖,脾氣太犟,不太聽話,所以,它的一生也免不了皮肉之苦。也就有了那一句話“出力不討好”!





鄉下金金


我是小合隆酒坊我來回答:

騾子是一種動物,有雌雄之分,但是沒有生育的能力,它是馬和驢交配產下的後代,分為驢騾和馬騾.是驢生的叫驢騾,張的像驢。是馬生的叫馬騾,長的像馬

騾子的特點是:食量較大,力量很大,耐力還很強。性情急躁了點卻很聰明,還很能善解人意,不過只可惜僅僅能使用20年左右。

騾子是有性別的,也分公母,公母騾子性器官都發育正常,之所以不能生育是因為有63個染色體,是奇數,不能減數分裂.

所以騾子是分公母的 只不過沒有生育能力而已

有一句成語叫“是騾子是馬出來溜溜”就是因為人們總把騾子與馬弄混。所以才會有這個成語。意思是形容一個人不要嘴上說的好聽,有真本事做幾件事情看看,是好是壞自有分辨。

我的回答希望大家滿意…





大東北錄像廳


為什麼農村有的老人說騾子不分公母?

之所以有的農村老人說騾子不分公母,是因為騾子沒有生育能力。即便是交配了,也不會生產小騾子。

騾子是驢和馬交配產生的物種。雖然說驢和馬有一定的親緣關係,但是還是存在著一定的生殖隔離。驢和馬雜交生產騾子還是有一定難度的。騾子的染色體是63個,是單數。不符合生物界有性繁殖中減數分裂的要求。比如,人的染色體是23對,是雙數。騾子呢?63個,是單數,不能被2整除,因此,騾子不具有生育能力。


但是騾子是具有完整的生殖器官,也可以正常的發情的。之所以會出現騾子這個物種還是因為騾子兼有驢和馬的優點,既既有馬的速度和力氣還具有騾子的耐力。對於農業生產來說,騾子是非常好的牲畜勞力。而且,騾子的壽命也比較長,勞作的年限也比驢和馬長。因此,騾子在農村還是非常受歡迎的。

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一些看法,如有不當之處請海涵。


寒地水稻種植技術


為什麼農村有的老人說騾子不分公母?

老農民是不會說騾子不分公母的!在以往的農村,騾子特別是兒騾(公騾)是一種相當受農民群眾歡迎的拉貨動物,它力氣特別大,脾氣也不小!有時候人們把村裡面脾氣倔力氣大的某個人也叫“兒騾子”!說其實只要把他的脾氣捋順了,讓他幹什麼都是一把好手!

騾子從形態上還可分為馬騾和驢騾兩種,是由其母親的物種決定的。公馬和母驢的後代叫驢騾,長得也更像驢,公驢和母馬的後代叫馬騾,長得也更像馬,馬騾的力氣比驢騾大!



倒是新生代農民可能很少見到騾子了!又因為騾子幾乎生不出後代,所以就有人誤以為騾子不分公母了!

騾子是分公母的!公騾也叫兒騾,母騾就叫母騾,公騾比母騾的力氣大。而且在理論上,他們還有大約500萬分之一的生育概率,但生出來的後代要麼是驢,要麼是馬,而不會是騾子!



這是因為,騾子是馬和驢的雜交後代,屬於遠緣雜交,又因為馬的染色體是64條,驢的染色體是62條,所以生出來的後代騾的染色體就是63條!這樣的染色體在進行生殖分裂以後,很難找到匹配的配子,只有在當一個騾子的染色體全部來自馬或者全部來自驢的時候,才能具備生育能力。而據遺傳學研究。這種幾率就在500萬分之一!

是騾子是馬,拉出來溜溜!看以上三幅圖,你能分辨出來那個是馬?那個是驢?那個是騾嗎?


村姑說村事


為什麼農村有的老人說騾子不分公母?

雖然現在農村養騾子的數量比較少了,但是對於老一輩的農村人來說,騾子並不是一種稀奇的動物,基本上家家戶戶都會養上一匹。不過眾所周知,騾子是沒有生育能力的,但是有的農村老人也因此說“騾子不分公母”,事實上真是這樣嗎?咱們來看看!

騾子:

騾子是馬和驢的種間雜交所產生的雜交品種,一般公驢和母馬產下的騾子被稱為馬騾,這就是咱們常說的“騾子”,而公馬和母驢產下的騾子叫做驢騾。

雖然咱們都說騾子沒有生育的能力,但是騾子卻是可以區分雌雄的性別的。之所以無法生育的原因是因為騾子由於是雜交產物,所以體內的染色體數目不能成對,數量為63個,因此生殖細胞無法正常的進行減數分裂,自然無法受孕。

所以說“騾子不分公母”這種說法是不正確的。不過既然騾子無法繁殖,為人們人們還這麼喜歡養殖騾子呢?

這就和騾子的功能有很大關係了,騾子是驢、馬二者雜交的產物,所以比較完美的繼承了驢、馬二者的優點:生命力強、耐力久、抗病力強、體質結實,所以可以幫助農民承擔更多的勞動,自然受到農民歡迎了!

駿景——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