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8 青岛首批援助湖北医疗队员战斗在黄冈

青岛首批援鄂医疗队员战斗在黄冈——

“以最好的状态迎接挑战,请家乡人放心!”

青岛首批援助湖北医疗队员战斗在黄冈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讯 1月26日凌晨2点,市立医院8名医护人员代表青岛参加山东省首批支援湖北医疗队抵达黄冈。报送平安的讯息传回医院:“我们在这儿挺好的,大家健康状况、情绪都很稳定,正在学习指南和防护,以最好的状态迎接挑战。请领导和同事们放心!”

当天,医疗队驻地修整。内部工作机制建立、医疗救治组织体系建立等各项工作紧锣密鼓地进行。

青岛首批援助湖北医疗队员战斗在黄冈

熟悉环境、与当地医疗机构的对接工作也迅速推进,做好工作流程的梳理和衔接,克服地方差异。除了工作上的衔接,气候和方言也成为医疗队员迅速适应和磨合的重点:黄冈人民很热情,但天气实在是冷,0至5摄氏度的气温,让习惯了冬季集中供热的北方人有点不适应。当地方言难懂,说得又快,需要尽快熟悉。

青岛首批援助湖北医疗队员战斗在黄冈

连夜防控培训、接管新病房

1月27日,山东省医疗队临时党支部成立,孙文欣、王虹、徐勤勇3名支部成员和全队54名党员一起,面向党旗重温入党誓词。

10:00,潘胜奇随医疗队领导实地查看和对接黄岗传染病院。该院为2003年应对非典建造的医院,设施和条件比较简陋。

在执行外出任务的间歇,医疗队员抓紧时间进行院感防控培训。院感科医生王虹对每个医疗队员进行逐一培训和检查考核,熟练防护用品穿脱程序。“通过强化培训,达到掌握院感技能的3个阶段:理论学习、经验记忆、肌肉记忆。”

当晚,山东医疗队紧急召开组长商讨会,针对当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一床难求的情况,决定进入大别山医疗区域中心,考察这所新建医院,征用为临时传染病病区。该院为黄冈市中心医院西院区,原预计5月投入使用,为了应对疫情,改造成集中定点收治医院,当地卫健、住建等各部门及上千名志愿者正夜以继日,抢工抢运,畅通水、电、步道。黄冈市中心医院的团队正在抓紧整理物资,调试设备。临时征用的传染病区为一平层两个病区100张床位,计划明天开始收病人。

18:30,潘胜奇、李猛、孙文欣、王虹和山东医疗队各医疗护理组长、院感医生一起,来到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

新建院区紧急临时启用,一切从零开始。山东医疗队各组组长连夜接管新病房,筹备医疗用品,制定工作流程,商讨治疗护理各方面的细节。按照诊疗规范流程标准,查看查验相关设施,梳理问题,进行汇总。

青岛首批援助湖北医疗队员战斗在黄冈

医疗队员在前线战场,远在青岛的医院后援密切关注。很多专家加入“支援湖北医疗队”微信工作群,远程提供指导和帮助意见,从救治设备清单、药品清单,到消毒制剂的成分、效期、配置换算,各种提醒和提示。医院后援专家团虽远在千里之外,却仿佛身临其境,并肩作战。

22:30,现场查验结束,医疗队员返回驻地,继续工作:讨论制定流程,规范,排班及制度,按照规范列出物资清单,梳理流程,确定岗位,对存在问题进行标注。微信工作群的提醒声音响至凌晨。

当晚新闻播出了李克强总理去湖北考察的消息,给医疗队员带来了鼓舞:困难是暂时的,设备设施和防控物资供应等困难应该能尽快好转。

还有一件小事给青岛医疗队员带来了温暖:晚上十点半回到住所,一批费尽周折的保暖内衣正在等着大家。湖北湿冷,队员贴身御寒衣物不足,因交通管制、商场休市、驻地偏远等原因,无法采购衣物。经当地防控指挥部协调,为大家送来了保暖内衣。

1月28日,医疗队员进驻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与新型冠状病毒短兵相接的战斗正式打响。清晨6:00,护士秦贤在微信群里发出一张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的照片:冬日的余晖穿透雾霭,新建的医疗大楼庄严耸立,有一种战前的肃穆和宁静。

清晨7:00,青岛队员自测体温,向队长报告平安。第一批进驻医院接诊的医疗队伍启程,英姿飒爽。

(记者 赵波 通讯员 单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