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9 婆婆張姐說,兒子,你回丈母孃家過年,很好啊!


婆婆張姐說,兒子,你回丈母孃家過年,很好啊!


1、

新年一天天的近了,熱鬧的集市,繁華的超市,大街上各種新年福貼,人們臉上溢滿著新年的歡喜,放假的小孩子們在樓下追逐著童年的快樂。

小夫妻們在商量著,今年去誰家過年呢?網絡裡都在分享各自的觀念。到底回誰家呢?

有網友說,應該遵循傳統吧。“結婚後還是要在婆家過年的,沒有在孃家過的道理吧,嫁出的閨女,潑出去的水,回孃家就是客。幾千年的傳統就是娶媳婦,要彩禮,送嫁妝,既然結婚了,就要以婆家為主。嫁出去的閨女不能回孃家過年。”

也有網友覺得,現時代都改變了,不能再用傳統習俗來要求,應該根據各自的實際情況來定:“過年去誰家都可以,只要夫妻恩愛,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再跟長輩商量好,想去那裡就去那裡,不必要用所謂的傳統習俗來綁架大家。”

大部分人都感覺第二種說法比較有人情味,畢竟現代的家庭結構跟以前也不一樣了,過年是件開心事,是團圓相聚的日子,“過年回誰家”應該根據自己的情況來商量。

遠嫁的女兒,平時跟婆家近,心裡想孃家,非常想在這段長假裡回孃家相聚,路途遙遠,老公與孩子,一起回孃家過年。

雙獨的家庭,兩方的父母都想兒女們回來過年,也可以“各回各家,各找各媽”。也可以商量一起相聚過年,四個老人都去孩子那裡,父母有時間,就當出來旅遊了。

現在很新潮的小夫妻,覺得過年是個麻煩事,不如帶著雙方父母,去個溫暖花開的地方旅遊,大家相聚還可以遊玩,很開心的事。

“過年回誰家?”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再跟父母商量,用大家都能夠接受的方法來過,千萬不必為這個開心事情鬧得不可開交,更不能獨自做決定。

看重傳統文化的男人會說,我陪媳婦回孃家了,那我父母豈不很孤單淒涼了嗎?

這個事情可以問問自己的父母是什麼想法的,有的父母覺得自己每天都與孩子在一起生活,過年了,能否還在一起過年,無所謂的,反而覺得親家一年都沒有見到閨女了,很是不好意思的。過年了,孩子們想回孃家就回去吧。畢竟現在跟以前不同了,過年方式也多,怎麼開心就怎麼過吧。

不論過年去那裡,最主要是,過年是件開心歡樂的事,不必為了去那裡不開心,怎麼開心怎麼過。

我們一起練太極的張大姐,對於兒子“過年在誰家”有她自己的想法和新認識。

姐姐心態特別好,平時就是個歡喜的人,跟兒媳婦的關係也很好,總是說孩子們現在的壓力大,工作忙,自己能幫他們就幫一把。

婆婆張姐說,兒子,你回丈母孃家過年,很好啊!


2、

張姐說,兒子結婚後,每年都是回丈母孃家過年,我不生氣,還很開心。

張姐今年58了,兒子和兒媳都在單位上班,有個孫子上學,平時都是張姐打完太極拳後去超市買菜做飯,張姐老公負責接送孫子。兒子兒媳中午不在家吃飯,晚上回來一起吃。她跟兒子不在一起住,在一個小區,前後樓。

張姐說,對於我而言,小兩口過年回親家那裡過年,我覺得很好的。兒媳家在南方,一年到頭也回不去,過年正好放假多,帶上孫子去南方轉轉也很好的。我們老倆也正好清閒一下,去各處走走看看。

張姐說,這麼多年了,兒媳就結婚第一年在我家過的年,後來都是回兒媳老家過年。這個沒有什麼,咱家的兒子是寶,人家閨女也是人家的寶貝啊,過年回親家過,我能夠理解,咱們也是女兒家過來,誰不想回家撒個嬌啊,再說,離得那樣遠,一年回一次,回去看看吧,也儘儘孝心。

過年的時候,也有街坊鄰居的問張姐,孩子們又回南方了,你不生氣嗎?

張姐總是笑呵呵的說,這生什麼氣啊,我天天都能夠看見兒子孫子,就過年這幾天,他們去看姥姥,我們也落個清淨。這不,孩子們給訂了去遊玩幾天的團,等我們回來了,孩子們也就回來了,多好啊。他們小夫妻感情和睦,對於我們老人來說就是福氣。

張姐說,兒子第一次跟我說,想陪兒媳回南方過年,我心裡還失落了好一會兒,兒子就逗我開心,說,我回來給你買南方的好吃的。後來我就想開了,過年我還不用再準備那樣多了,就當我們老夫妻過週末一樣,很輕鬆快樂,吃完飯,我們可以去聽戲,也可以去廣場散散步,還可以去看幾場電影呢!兒媳孫子他們過年拍視頻發給我們,我和老伴整六個菜,來瓶紅酒,我們也拍個視頻發給他們,還會跟親家視頻聊天相互拜年,感覺特別好。

張姐說,我不在乎別人說,你兒子又不在家過年了,這有什麼的啊,兒媳他們回孃家過年也不是就不跟我關係好了,反而是更好了,每次兒媳回來,各種小吃特產都帶一後備箱,都是親媽啊!

今年兒子兒媳回來商量著,他們今年剛換了七座的suv,想帶著我們老倆一起回南方過年,不給親家過年添麻煩,孩子們帶我們去一直想去的黃山看看,然後再去南京,無錫蘇州那邊轉轉。

聽著張姐說這些,覺得好溫馨的家庭啊,老人開明,兒女懂理,孫子有禮貌。歡樂融融的一大家子。

其實,人在很多時候還是要換位思考,站在別人的角度想想,若是我會怎麼想,怎麼做。那樣就不會覺得“過年去誰家”委屈了,各人有各人的事情做,沒有必要綁在一起過的嘛,怎麼開心就怎麼過。這大過年的,還是要開心最重要。

“歡樂年,幸福年,快樂年,每天都是好日子。”不要再用所謂的習俗規矩來綁架誰,現代文明社會,高速發達的經濟,有些不必的東西,讓它成為歷史吧。

婆婆張姐說,兒子,你回丈母孃家過年,很好啊!


3、

禪心說

聽完張姐說過年的事,不由得好佩服姐姐真是高情商。平時兒子兒媳都在一起,因工作忙,事情多,很少回孃家,到了過年了好不容易休息了,孩子們高興,怎麼過年都開心。

孩子們不在身邊陪伴著過年,也沒有什麼好孤獨的。天氣不錯,出去散散心,去廣場打打太極拳,跟老友聚個餐,聽聽戲,多好啊,他們不在家過年,就當給自己放幾天假,輕鬆一刻。若強留孩子們在家過年,他們不舒服,我們也彆扭。

現在過年方式太多了,各人喜歡就好。

年輕時,婆家在鄉下,家裡燒炕,不太習慣,也就第一年在婆婆家過的,後來,婆婆就說,你不習慣就別回來了,怪受罪的,回你媽媽家過年吧。

現在我的女兒二十多歲了,已經有三年沒有回來過年了,不是忙,就是跟著導師去做項目。前幾天微信說,今年也不能回家過年,跟導師去南方做什麼項目。老伴剛開始還埋怨幾句,我跟他說,要不咱們也出去遊玩幾天?老伴說,還是在家吧,他就是那種傳統文化的思想重,過年必在家。

不要讓“過年”成為某種無形的壓力,團圓相聚的日子,不能團圓相聚,不是還有那樣多的網絡工具嗎?千里之外近在眼前,音容笑貌看得清清楚楚。輕鬆快樂的過好年,讓家庭更幸福更和諧。

學會溝通,轉變思想,真的沒有必要為“過年回誰家”糾結,吵架,都把心態放平和,老人替孩子想想,孩子們則照顧照顧老人的情緒,相互理解,溝通,快樂開心的過大年!

最後,祝福所有的家庭2020年,獲得雙倍的愛,雙倍的親情,和和美美,開開心心,快快樂樂,輕輕鬆鬆過新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