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7 老姥孃的悠悠歲月


老姥孃的悠悠歲月

文丨高興福 攝影丨曹新慶


清光緒年間,我村東有一片蔥鬱的樹木,周邊土地寬滿,雜草叢生,從利津縣安家莊遷來一戶人家墾荒,就地取材搭建了兩間土屋子,人稱樹林屋子,後來,因屋子的主人姓安,又改成安家屋子, 至1984年成立了河口區 ,才正式命名為安家。安家村老十字街那塊兒,曾有一條黃河古道,蜿蜒北去通海,流水不止,船舶停靠,魚蝦肥美,引得客商雲集。自從日本鬼子入侵中原,日月開始蕭條……

老姥娘娘家姓扈,原住利津縣扈家灘,為餬口逃荒定居安家屋子。老姥娘芳華妙齡,經人介紹嫁給了小李村的老姥爺。婚後,夫妻二人恩愛有加,生下三女。那年月,家家貧困,日日食不果腹。沒辦法,老姥爺為維持生計,帶病外出扛活(務工),竟客死他鄉。聞此噩耗,老姥娘悲傷過度,幾次昏厥,淚溼衣襟。老姥娘忍痛,家中安排妥當,四處討飯尋夫。一晃三載,屍骨未見,空手而歸。孃家人心疼閨女,推木輪車看望去接。無奈,老姥娘竄到田裡,慟哭一場,捧些泥土,跟著孃家人,離開了傷心地。

老姥娘25歲守寡,拖家帶小,歷盡重重磨難。她秉性剛強,在孃家小住幾日,就找村幹部要了宅基地,街坊幫忙,土臺高築,用秫秸圍牆抹泥,蓋了三間房,領著孩子艱難度日。那份辛酸,那份苦楚,只有她自己心知肚明。她無多言語,白天耕種,晚間縫補。待心平氣靜,媒婆登門說親,都被她拒之門外。老姥娘堅信:只要勤勞節儉,不畏困難,砥礪前行,定能過上好日子。

歲月如梭,年復一年,老姥孃的三個閨女相繼成人出閣。長女跟了個叫王殿英的,次女找了個姓陳的,小女嫁進高家,成了我的親奶奶,也就有了我孫輩的今天。

老姥爺姓宋,在世時膝下無子,親侄過繼頂枝,延續香火。我喊他舅姥爺。舅姥爺成家早,孩子多,先行一步來到安家屋子。老姥孃的屋挨著舅姥爺的屋不遠。老姥娘想,住近了好,等老了有個照應。可誰也沒料到,接下來的日子裡不但沒有照應,反倒生出了些是非恩怨。

有一年春天,本家四大爺蓋屋,看中一棵大樹,而大樹偏偏長在高、宋兩家的地界上。四大爺跟老姥娘打招呼,老姥娘應允。舅姥爺不依,大吵大鬧。四大爺刨樹時,舅姥爺氣呼呼地竄了去,杵著鐵鍁阻攔,二人圓睜四目,虎視眈眈,各不相讓。老姥娘讓父親出面和解,結果誰都不買賬。舅姥爺說父親不公,袒護自家兄弟;四大爺罵父親不知近遠,吃裡扒外。四大爺還動了真怒,揚手打了父親一巴掌。父親受了委屈,找根繩子搭在了那棵樹上,幸虧路人及時相救。老姥娘聽說後,氣得哆嗦,踮著腳去找村幹部。村幹部把四大爺和舅姥爺喚去勸導,兩人上來犟勁死活不通。最後,村幹部說村裡正蓋倉庫,就趁火打了劫。大樹充公,兩人傻了眼。最想不開的是舅姥爺,他說娘不是親生的就是不行,滿肚子怨氣沒出撒,把賬記在了老姥孃的頭上。


老姥孃的悠悠歲月


鄰近荊家村裡有個表姑,和父親是親姨表。兩人從小命苦,各自母親早逝,老姥娘收攬照料,逐漸成長。收秋季節忙不過來,老姥娘叫父親僱工;喊表姑買菜,燒火做飯。老姥娘脾氣好,舅姥爺衝他使性子,她都忍受迴避。老姥娘節約,平時雖然穿得補丁摞補丁,渾身上下卻收拾得乾淨利落。她熱愛土地,篤信種瓜得瓜,種豆得豆。老姥娘又經營有道,收糧賣錢置田地,生活日新豐盈。老姥娘還樂善好施,接濟貧窮人家,全村人多少都吃過老姥孃的糧食。老姥娘幫舅姥爺少,讓其圖強。因此,舅姥爺更加記恨,人雖近在咫尺,心卻遙遠。尤其讓舅姥爺氣憤的是,父親和表姑圍著老姥娘轉,懷疑肥水流了外人田。

1927年,黃河決堤發大水,村人接訊息,安全撤離。老姥娘不走。村幹部勸說,執拗不過,放棄。很快,河水猶如猛獸般撲來,氾濫成災。老姥娘圍著屋臺轉了一圈,然後上炕盤腿,神情淡定。突然,裡屋傳來聲響,老姥娘挑門簾巡視,頓時驚出一身冷汗。一條青色大蟲蜷在牆邊,昂頭吐芯,令人毛骨悚然。驚慌之中,老姥娘沉下氣,雙手合掌,口裡唸唸有詞……

我五大爺說,他小時候去老姥孃家玩,親眼見過那條大蟲。大蟲碗口粗,通身青,紅冠子,無尾巴。老姥娘燒火,它偎在灶窟邊上,人蛇自然共處。五大爺害怕,拔腿跑了個蹤影皆無。這件事,表姑證實了:大蟲守糧,老姥娘不讓外人靠近,恐人蟲受驚。

河水退去後,街坊們陸續回來。女人承受能力差,瞅著破屋爛牆嚎啕大哭。大災大難,村人缺衣少吃。老姥娘慷慨放糧,毫不吝嗇。自大蟲被洪水衝來,老姥孃的囤裡沒少過糧。既然少了,老姥娘用手一劃拉,糧滿如初。仙氣靈驗,老姥娘不外露天機,守口如瓶。事已久遠,是真是假?無人考證。村裡上年紀的人只是記得清楚:老姥娘放糧,救人於危難,安度災年。

那場洪水,給人們帶來了災難,也給人們送來福音。土地淤漫後,異常肥沃。老姥娘地多高產,連年五穀豐登,家業興旺,極像東南角的那棵大柳樹,四五人牽手攏不過來,樹冠茂盛,如日中天。

我兒時見過晚年的老姥娘,她腰背微駝,銀髮滿頭,話語溫和,面容滄桑,腳步落地,彷彿充滿著自信。她一生信命又與之抗衡,是典型的中國普通婦女形象。


老姥孃的悠悠歲月


表姑說 ,在抗戰時期,陳莊駐紮著鬼子,經常擾民。有一次突襲安家屋子,小時候的表姑被凶神惡煞的鬼子,端刺刀挑開衣服,嚇得大哭。老姥娘臨危不懼,和漢奸周旋:甭嚇唬小孩,我有糧食。結果,漢奸跟老姥娘取糧時,塞了幾塊銀元,鬼子夥同漢奸帶著搶來的布匹和少許糧食,滾出了村莊。鄉親們險象環生,躲過一劫。

打發走了鬼子和漢奸,老姥娘與表姑連夜把藏著的銀元、銅錢,全埋在大柳樹下。從那時起,大柳樹的上空,時常有烏鴉盤旋,叫聲粗劣嘶啞,人心悽慌,忐忑不安。1945年,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後,人民才安享了太平。

1971年,老姥娘撒手人寰,享年85歲。臨走,沒留下遺言。父親和表姑進裡屋收拾遺物時,已經不見大蟲,看見囤後三個瓦罐,封得嚴絲合縫。父親叫來不情願上門的舅姥爺。舅姥爺不吱聲,賭氣把瓦罐舉過頭頂,狠狠地摔下去。霎時,隨著震響,白花花的銀元撒落一地。舅姥爺就地跪下大哭:我的親孃啊!

冰釋前嫌,父親、表姑、舅姥爺重歸於好。表姑藉機要塊銀元,想給我打副銀鐲,舅姥爺不捨。表姑自掏腰包買一支鐲子送我存念。表姑福壽,現仍健在,87歲高齡,身體硬朗,精神矍鑠,子孫滿堂。多年後,四表叔(舅姥爺的小兒子)聽村裡人說,老姥娘園子裡埋著寶貝,他頂著烈日用鐵鍁钁了個遍,竟然半塊銀元沒找到。據老人講,寶貝在地下會走,很可能投靠有緣人去了。


作者簡介:高興福,網名,墨海耕夫,生於1963年,河口區六合人,喜歡文學,酷愛書法,現為山東省書法家協會會員,東營市書法家協會會員,河口區書法家協會理事。

老姥孃的悠悠歲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