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如果你家的孩子任性倔犟不聽話,有啥辦法?

平安羅


很榮幸回答您的問題,關於如果你家的孩子任性倔犟不聽話,有啥辦法?以下是一些建議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孩子任性的原因:

  1.平時的壓迫造成了反抗

  當孩子的活動意願受到家長強制壓迫時,孩子就會產生失落和挫敗情緒。再加上快4歲的孩子正處在自我意識覺醒的時期,叛逆精神強勁,他們會想“我偏不做爸爸媽媽讓我做的事”。這就是俗話說的“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

  2.孩子以執拗來對抗父母的粗暴

  孩子的自制能力差,易衝動,思維帶有片面性及刻板性的特點,因此容易任意所為。父母不瞭解孩子的心理,不問原因便用訓斥、打罵等方式回應孩子的一切“不合理要求”,從而導致孩子產生逆反心理,以執拗來對抗父母的粗暴,任性行為加重。

  3.家長不當的教養方式

  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和獨生子女比例的增加,不少孩子成為了家庭的中心,孩子想怎樣就怎樣,缺乏行為規範和自我約束意識。還有些家長只注重孩子的知識積累,而忽視對孩子個性品質、行為習慣、社會適應性等方面的教育,這樣的教養方式必然導致孩子的任性和無理。

  4.隔代間的溺愛

  老人對孫輩的溺愛也會造成孩子的任性。對孫輩老人們都是疼愛有加,要什麼給什麼,想幹什麼就幹什麼。孩子習慣了受到像“小皇帝”一樣的對待,自然會變得很任性了。

  孩子人性怎麼辦?

  1.轉移注意力

  孩子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容易被新鮮的事物所吸引,所以要善於把孩子的注意力從他堅持的事物上轉移到其他新奇、有趣的物品或事情上。孩子的注意力一旦轉移後,會很快忘記剛才的要求和不愉快。

  2.提示在先

  已掌握孩子的任性行為規律後,用事先“約法三章”的辦法來預防任性的發作。如只要帶孩子去商場,提前就跟他約好:“今天上街買衣服不是買玩具,答應就帶你去。”

  3.有意冷落

  當孩子由於要求沒有得到滿足而發脾氣或打滾耍賴時,家長要不予理睬,給他造成一個無人相助的環境,更不要和他討價還價。當無人理睬時,孩子自己會感到沒趣而作出讓步。事後再對孩子做簡單而認真的說明,說清不能做的原因,並用“相信你以後會聽話的”之類的話來鼓勵他。

  4.父母應該遵守規則

  家長應該給孩子設立明確的規定規則,之後應該明白自己的規則,如果你連自己都無法遵守,那麼孩子也就混亂不堪,自然不清楚很多事情和要求的邊界和限制。因此,有定製後就應該認真去執行,這樣小孩才不會打破規則。

  5.適當懲罰

  適當懲罰也是一種極為有效的教育手段。如寶寶故意把東西扔到地上,家長可以對他的行為做出批評後,要求他將東西揀起來。如果孩子不服從,則可採取取消購買食物或玩具的承諾,或是“單獨隔離”的懲罰方式。這種懲罰性的措施,會使他確切地感到大人的教育態度十分堅決。這樣,寶寶那種“我獨佔”“我為主”“服從我”的不良心理和任性行為,將隨著良好環境與教育的薰陶而消失。

  6.注重表揚

  在平時的生活中,一方面要規限孩子的不良習性;另一方面更要關注孩子聽話、不任性的行為,對他的每一點進步都要給予積極的表揚、誇獎。這樣孩子就會懂得什麼是大人贊成和允許的,什麼是大人反對和制止的。就會知道專由自己的性子來就會受到懲罰,聽話乖巧、不亂髮脾氣就會得到表揚和獎勵。








慕小喬


你算問對人了,我家的孩子還真是這樣的,倔犟,不聽話。

我孩子兩歲左右的時候,有一次他要跟媽媽睡,那一次我好像生病了。

我們家一個房間裡,鋪一張大床一張小床,我生病了,在小床睡。他說我要跟媽媽睡,爸爸不讓,孩子就哭,他爸一看他哭就來氣,開始管他,甚至動手,孩子哭得上氣不接下氣,最後哽咽著,說,爸爸,我不哭了,但是,我還是要跟媽媽睡。

上小學一年級的時候,他是中隊長,有一次他們班小隊活動,約好的兩點在我家附近的星移園見面,1:30的時候突然下起了雷暴雨,那個雨大的,真是傾盆大雨,還打雷打閃電,他爸說,這麼大的雨,小朋友肯定都不去了。兒子說,說好的,小朋友肯定去。於是爺倆在家裡面爸爸吼,兒子哭,到底還是他爸趁著雨小了一點,2點多一點點的時間,帶著他過去,當然,其他的小朋友沒去。

初中,高中,都有類似的事情發生。

大學畢業那一年,我們去上海,爸爸要給孩子租房子,到處看房,租房,下定金。兒子說,不用,我還可以在大學宿舍待一年。接著,一個非要管,一個我就不讓你管,結果就被他爸在上海的大馬路上踹了一腳。

從那以後吧,近10年的時間,我們和孩子不能見面,見面就吵。他老說我們要控制他。

去年的過年,年初三,爺倆又吵起來了,是關於孩子的婚姻,孩子說,我結不結婚是我的事,礙你什麼事了。爸爸說你礙著我抱孫子,礙著我是四世同堂了。兒子說,我的事你急有什麼用?爸爸說,你的命都是我給你的,我為什麼不能管你。當時孩子脫口而出,那我從樓上跳下去就好了,把這個命還給你……

說實在話,誰都喜歡那種聽話的孩子。聽話的孩子背後,一定有一個民主的家長。如果我們大人是有控制慾的,怎麼可能生出一個聽話的孩子?這是一。

第二,倔強的孩子,有個性的孩子,是因為他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主見。中國有一句古話,“家有犟子,不敗其家;國有諍臣,不亡其國。”說的就是這一類孩子。

今天,我再回頭去看,尤其從一個專業的心理諮詢師的角度去看,可以很負責任的和家長們分享,你養的孩子之所以任性倔倔犟不聽話,應該是和家長的知識儲備,尤其是育兒方面的知識儲備不夠有著直接的關係。

比方我們孩子兩歲那一次,那時正是孩子的第一次心理逆反期,如果我們當時有這方面的知識儲備,會先讓孩子到媽媽懷裡面睡一會兒。

小學一年級開小隊會那一次,守信是一個人多麼難得可貴的品質,如果我們對孩子這樣說,看,下那麼大雨,小朋友也不會去的,等雨稍微小一點,爸爸就送你過去。

大學畢業那次就更不用說了,孩子都大學畢業了,不讓你管你就不管,你把房租費用給孩子就行了,他住哪是他的事。

去年春節,如果孩子真是賭氣從6樓上就跳了下去,真是後悔都來不及啊!

要說我家老公也真了不起,今年春節趕上疫情,孩子在家過了整整一個月,我們的宗旨就是,孩子在外面很辛苦的,好容易來家了,守著父母就讓他放鬆放鬆吧,早上不起來就不起來,晚上不想睡就不想睡,都隨他,我們只管給他弄點可口的、好吃的就OK了。

孩子特別的通情達理,弄什麼都說好吃,誇爸爸,誇媽媽,給我們買藍牙耳機,裝好調好,給爸爸買洋酒雪茄,給媽媽買手剝松子。

爸爸會嘮叨,煙不好抽,酒不好喝,松子這麼貴。嗨,還是老觀念,勤儉持家。

做父母的要會享受孩子給予的愛啊,他認為好的東西給了爸爸媽媽,他也會有成就感的,心理上也會滿足的,我們當家長的也要學會聽話,不倔強,不要那麼任性,是不是呀?

所以我認為,養一個有主見的孩子,是我們做家長的幸運,從孩子身上也能看出來,我們家長就是一個負責任的家長,所以我們要保護孩子的有主見,相信孩子能夠把自己照顧得很好,不就OK了嗎?

孩子雖然是我們的孩子,但是他也僅僅是經由我們的身體到這個世界上來,他是一個獨立的人,獨立的身體,獨立的思想。他既然是獨立的,他就是這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不會和父母一模一樣的,我們應該很慶幸並信任孩子,祝福孩子。

相信孩子,會比我們更好!

希望我的經歷能給你一定的參考。我是心理諮詢師王忠萍,願意和有緣的朋友,一起聊聊家庭,聊聊孩子。



忠萍媽媽課堂


你好,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對於我們現在生活條件優越,孩子又少的情況,我們對孩子從小的溺愛,導致現在孩子性格都比較任性,說不得,打不得,經常和家長頂嘴,有一次我班有個孩子才五歲,早上不想來上課,媽媽連拉帶拖的就來啦,孩子哭著罵媽媽,動手打媽媽,媽媽當時就覺得非常難堪…… 氣的要動手打孩子,作為老師又是母親看到這幕真的心裡很不是滋味。

[流淚]站在媽媽角度,我們當父母的一心為了孩子卻沒有得到好,孩子那麼小就跟你動手,長大了還怎麼辦?多傷心……

[流淚]站在孩子角度,孩子為什麼這麼大反應,五歲孩子思想已經很獨立,很有自己思想,主見了,孩子為什麼會變成這樣?

在生活中家長對孩子千萬不能過分的溺愛,言聽計從,孩子倔強,越大越厲害。

孩子倔強每個孩子都具有的特點,當他脾氣來的時候,冷落他,不看他,禁止打罵,對於孩子正成長年齡,經常打罵會造成心理病的。所謂,他硬,你就軟,我覺得,家長們發脾氣的時候往往都是因為孩子跟自己頂嘴啦,傷我啦,那反過來孩子也是這樣想的。所以這個時候一定要冷靜,有耐心。過後,抱抱孩子他也是很委屈的,再慢慢的開導孩子,跟他說,你長大了,答應媽媽以後不許發脾氣,有什麼事,表達出來,我們一起想解決方案。在生活中慢慢的,與孩子一起成長,所謂你陪我長大,我陪你慢慢變老。[微笑]引導孩子,相信會越來越好……

[微笑]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喜歡請關注一下,我們共同進步。





以馬內利兜媽


這樣的孩子要讓他多吃虧,如果都不吃虧,保護的太好,長大脾氣會越來越難控制的,我兒子之前也是不聽話,倔強,我就經常整他,在整他之前先告訴他這樣做會吃虧,他不聽吃虧了以後我再問他,他就沒有話說了,然後再跟他講道理,告訴他,我比他年紀大,經歷的比他多,我就吃過很多這樣的虧,多整他,多讓他吃幾次虧,他就知道你說的有道理,讓他善於聽取別人的意見。希望能幫到你


暴富可解憂


我一般在我家孩子很不聽話的時候會採取不理他的戰略,在他發火大哭大鬧的時候我越是勸他他越來勁。所以我一般都是先不理他,讓他一個人在哪冷靜冷靜,等他冷靜的差不多了再去哄他給他講道理,讓他想想他自己錯在哪,有沒有必要大吵大鬧。


小宋123


您好,我是彤麟媽,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

孩子大了,不聽話了,聽之任之,顯然不行。我們要學會跟孩子溝通,要想跟孩子有效的溝通,家長不妨把自己的姿態放低點,這樣孩子才能站起來,你可以試著把孩子當做你的朋友,鄰居甚至是需要談判的客戶,都可以,這樣你才可以有更多的耐心來處理孩子的問題。

一:放下自己的成見,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問題。

大人有大人的世界,孩子有孩子的世界,這兩個世界是不同的。作為家長,我們總是用家長的威嚴強硬的要求孩子按照大人的吩咐來做事情,孩子肯定做不好,這勢必就會引起許多親子關係上的問題和不愉快。孩子雖小,但肯定也有自己的思想和想法,我們要理解孩子,放下自己的成見,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孩子的事情。

二:和孩子一起制定適合自家孩子的家規

仔細想想,我們讓孩子做事情時,是不是會出現,同樣的事情,今天讓孩子這樣做,明天就可能讓孩子那樣做;還有,爸爸媽媽意見不統一時,媽媽要孩子這樣做,而爸爸卻要讓孩子那樣做,這樣孩子面對指令就很混亂,孩子會感覺一件事這樣做也行,那樣做也行,對於爸爸媽媽說的話,聽也可不聽也可。所以,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我們就要對一些經常性的重要事務,如:學習、孩子應承擔的家務,孩子看電子設備的時間,父母不可以對孩子做的一些事情等等,規定下來,寫在紙上,貼在牆上,作為約束父母和孩子的依據。制定規矩,最好和孩子一起,讓孩子參與進來,結合自己的情況發表自己的意見。

三:批評孩子也需要講究方法,孩子的“面子”動不得。

孩子長大了,有面子,自尊心也很強。所以,家長在批評孩子時,首先,不要當著其他人批評孩子,即使是個孩子,她也有很強的自尊心和羞恥心,如果家長當中批評孩子,孩子的心理防線很容易就被擊潰了,還會影響孩子和家長之間的感情,會讓孩子對家長產生不信任,這樣更容易和父母產生分歧,更不願意聽父母的話。批評孩子時,先想想孩子的優點,以便幫助孩子保持樂觀積極地生活態度;冷靜的與孩子溝通;不要使用侮辱性語言,如:“你的耳朵被**堵住了?聽不見媽媽說話嗎?”“真後悔生了你”等等。批評孩子要明確具體,不要翻舊賬。不要抓住某一個錯誤不放,甚至誇大化,要給孩子機會,讓孩子明白犯錯可以,但必須改正,還要為自己所犯的錯誤承擔責任。

四:允許孩子發脾氣,並與家長爭辯。

家長讓孩子往東,她偏要往西。在家長看來這就是不聽話,但在孩子看來,這可能是他們想表達的意思,被父母不允許而做出的反抗。如今的社會發展很快,孩子們的思想也比我們以前要寬闊的多,所以他們判斷是非和獨立思考的能力也就更強,家長們要明白這一點。跟家長頂嘴,不聽話,或者爭辯就是他們表達自己判斷的一種特定方式。而不是什麼“不良行為”所以家長們要允許孩子與自己爭辯,當孩子因為和家長爭辯、頂嘴而心情不好的時候,就要允許孩子發發脾氣,不要只會讓孩子絕對的服從你,也試著聽聽孩子想說什麼。

五:好孩子是誇出來的,父母要多瑰麗孩子,讓孩子指=知道自己是被愛著的,讓孩子信賴你,相信你!

父母和孩子就如同,老闆和員工,員工受老闆管控,而老闆和員工的心思卻不一樣,員工有想法卻不敢提,老闆只顧自己的想法,卻不會考慮員工的想法。一個“領導”和一個“被管理”者的心態是不同的,他們之間缺乏的就是信賴和平等。父母和孩子也是一樣!

我是彤麟媽,與您分享更多的育兒方法和知識。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彤麟媽育兒日常記錄


遇到不聽話的孩子會讓家長很傷腦筋,但其實不聽話是孩子一種比較正常的心理或者生理現象,造成孩子不聽話,比較任性,倔強,脾氣暴躁,為人自負,其實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家庭環境的影響,還有父母對待孩子的態度,還有教育的方式,想要糾正孩子這種比較任性,不聽話的行為,咱們必須找到孩子不聽話的原因。

孩子一生經歷的三個逆反期

孩子不聽話,一般會表現為比較任性逆反,這種行為一般是比較固執,比較偏激的一種思維模式,一旦孩子有這種行為,他就沒辦法客觀的去認識事情本來的真相,採用一些錯誤或者極端的方式去解決問題,有時為了維護自己強烈的自尊往往喜歡和家長或者老師還有同學們對著幹。孩子一生當中經歷的三個逆反期:

  1. 第1個逆反期通常在孩子的三歲左右,這個時間階段孩子的各方面發展很快,對新鮮事物都充滿了好奇,正式認識這個世界的時候,所以對什麼事情都想嘗試,這個時候孩子的接受能力其實也是比較強的,家長需要注意給孩子正確的引導,這樣有助於孩子形成健康的人格,正常的心理,獨立堅韌的性格。
  2. 第2個逆反期一般在孩子七到九歲左右,這這一階段的孩子基本已經開始上學, 了,他們開始從學校的書本上面學到各種知識,這一時期他們可能會有強烈的表現意義來證明自己已經是一個小大人了,急於表現自己的“本領”和個性,目的主要是為了引起周邊人的注意,所以往往喜歡和家長老師對著幹,不讓這樣做,偏偏要這樣做。
  3. 第3個逆反期是孩子的青春期:這個時期的孩子,雖然更加強烈的想要表達自我,想要展現獨立自主的個性,但是他們的思想還沒有成熟定型,沒有沒有完全瞭解這個世界,無法應對複雜多變的環境,所以家長在孩子的這個階段要隨時注意引導,對他們的逆反心理加以控制。

孩子逆反說明孩子在長大

叛逆期都是每個孩子必須經歷的階段,如果孩子不聽話,表現為叛逆心理,正好說明我們的小寶貝正在慢慢的成長,慢慢的長大,而且反抗意識比較強的孩子,一般意志都比較堅強,具有較強的判斷力,所以家長只需要加以引導就行。孩子出現逆反心理,可能有幾個原因:

  1. 家庭氛圍不和諧:有些夫妻經常吵架打架,網網孩子家在父母當中很難受,但是他們又沒有權利去幹涉父母的行為,自己勸解又勸解不了,甚至有的時候因為夫妻吵架把怒火還發洩在孩子身上,而孩子為了表達對父母的不滿,所以往往表現為不聽話。
  2. 家長愛責罵孩子:小孩子由於年齡還小,所以他們的思想可能老是天馬行空,有的時候做錯事或者說錯話了網網家長就會責罵孩子,孩子雖然還小,其實他們也有自己的尊嚴,往往他們的自尊心受到了傷害就會採用和父母對抗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不滿。

其實孩子表現的比較叛逆,他並不是每件事情都這麼叛逆,也不是每一件事情都和父母對著幹,但是孩子的思想表現的叛逆的時候,容易發生一些不好的結果:

  1. 容易變得自私自利:比如說有些好東西孩子喜歡吃,本來家長是做來全家人吃的,結果孩子把大多數的東西都吃掉了,並且責怪自己的父母,明知道我喜歡吃,為什麼你還要吃?
  2. 學習成績容易下降:比較叛逆任性的孩子,往往他們的學習成績也不會太好,因為家長覺得自己最成功的教育就是讓孩子學習好,而且往往對他們的學習成績期望很大,而孩子不聽話,所以他們也就不願意學習,成績自然有所下降。
  3. 容易結交到壞孩子:孩子畢竟年紀還小,所以他們不知道什麼樣的朋友可以結交,什麼樣的朋友不應該結交,同樣是任性叛逆的孩子,但是有的孩子還有的挽救,可是如果結交到一些問題少年,很容易被其他孩子帶壞,甚至走上不歸路。

孩子不聽話怎麼辦?

通過上面的一些分析和講解,相信很多人已經瞭解了孩子不聽話到底是一些什麼原因造成的,那麼我們下面說一下怎麼樣來對待不聽話的孩子要怎麼引導比較好?

  • 家長不要以為自己比孩子活得久,見識的多,然後就覺得自己比孩子高一級,甚至用家長就應該管教孩子的思想去對待孩子,我們應該站在平等的角度展開對話,尊重孩子,並且相信孩子應該能做好某些事情。
  • 當孩子做什麼事情失敗,或者考試成績不理想,沒達到自己的預期,家長應該多多鼓勵孩子,安慰孩子,告訴孩子這次沒做好,這次失敗了,下次繼續努力就行,相信你一定可以。
  • 家長要站在審慎的角度來看待自己的教育方式方法,看看自己有沒有哪裡做錯了或者做的不對的地方,可能會傷害孩子,比如說在大街上把孩子批評孩子,這樣會傷害孩子的自尊,也會讓他產生逆反心理。
  • 家長應該站在局外人的角度或者平等的角度,去和孩子展開對話溝通,站在一個朋友的角度去了解孩子,看看孩子有什麼煩惱有什麼在意的介意的東西,甚至得問一問孩子為什麼會產生那種想要對著幹的心裡。
  • 當家長自己犯了錯誤的時候,不要覺得自己是大人在孩子面前抹不開面子,我們一定要主動的承認自己的錯誤,給孩子道歉,讓孩子感覺自己也被尊重了,甚至以這樣的方式給孩子樹立起來榜樣,讓孩子明白,人都會犯錯,人犯錯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承認錯誤,只要能夠改正就行了。

孩子過分任性,其實有的時候也是家長的教育方式有問題,比如說孩子在溺愛的環境長大,但是孩子任性暴躁並不代表他就完全不好,恰好說明孩子渴望被別人認同和尊重,希望引起別人的注意,家長只要注意溝通引導,孩子就會回到正確的軌道上來。


育兒教主


我家娃就有經歷這樣的階段。談談我的親身感受。作為家長最頭疼的事情,就是孩子總是在盡情的釋放自己的天性,而根本不聽你在說什麼。當父母與孩子發生衝突的時候,有些父母千方百計把孩子壓下去,以為這樣才能維護自己的尊嚴。而這種不聽話的孩子,往往會給我們惹來非常多的禍事,到底應該如何教育他們才是最好的呢

榜樣作用。作為孩子,還有很多東西都是還沒有形成的,他們只會模仿大人的一些行為。你作為家長,一定要在孩子面前起到一個帶頭的榜樣作用。

閱讀故事書。可以選取一些充滿正能量的書,以故事的形式講給孩子聽,讓孩子潛移默化的改正一些不好的習慣

動畫片的形式。現在很多孩子都喜歡看動畫片,對動畫片特別的痴迷。我們可以選取一些有教育意義的動畫片給孩子看,讓孩子跟著去做。

多誇獎正面形象。在看到別人家的孩子做的很不錯的時候,你可以盡情誇獎跟寶寶說:“瞧他做的多棒呀。”如果孩子也希望得到你的誇讚,他就會盡力的去那樣子做。

肯定孩子好的行為。雖然說孩子可能會經常犯錯,但他肯定也有一部分好的行為。當你發現他在做某些好的行為,一定要及時的誇獎他,肯定他,這樣他以後才會做更多的正面行為。

儘量不要打罵。很多父母對於做錯事的孩子,就會一味的打罵,但是隻會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在教育的過程中儘量不要打罵,最好用言語以及表情讓他意識到自己的錯誤。

耐心糾正。孩子的行為有一個累積的過程,不良的行為會逐漸演變成壞習慣。相反,這需要一些時間來糾正,所以請父母更加耐心。


歡迎評論區留言指正。


優笑逸動


如果孩子倔強不聽話,是他的情感長期得不到你的理解和認同,這個時候指導他該怎麼做或者講道理,他肯定是聽不進去甚至是反抗的!我們最好的解決問題辦法是針對感受,不要針對行為!你首先要肯定他的情感,表達理解他的感受,舉個場景例子:你九歲的兒子放學後重重把書包一摔哭著說:真煩!學校好好的野餐因為下雨取消了!通常多數爸爸會說:兒子,天氣不好,哭也沒用,下次不下雨了老師還會去的!兒子這時失落的情緒得不到理解,可能會更加不耐煩朝你吼:不會了,老師下次不會去了!這時很多老爸開始不耐煩: 又不是我讓老天下雨的,你朝我吼什麼? 想想看這樣回答會發生什麼,可能是激怒兒子,導致溝通無法進行,而聰明的爸爸會說:兒子,你看上去很失望哦!兒子委屈的回答:是的,我很失望!爸爸再說:我知道你為這次野餐準備了好久,結果下雨了。兒子: 是的,我準備好了一切,結果下雨了。聰明的爸爸再說:好了,反正已經這樣了,我們來做點什麼改變一下這糟糕的心情吧,來,想玩點什麼?說到這裡就可以了,當孩子的情緒被得到尊重和理解,他們會自我安慰:希望老師下次會補回來吧。但這話家長不要說。這就是針對感受不針對行為。當孩子處於激動的情緒中時,是聽不進去任何安慰和建設性意見的,這時家長要做的是與他共情,理解他的感受。長期的得到理解和認同,孩子也會對你充滿愛和尊重。這是一個需要耐心的過程,需要家長學習育兒知識的過程。如今科學育兒是大趨勢,也把家長分成兩個梯隊,第一個梯隊是不斷學習育兒的家長,這樣的家長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越來越得心應手,母慈子孝,越來越有幸福感。另一個梯隊的家長是不學習,遵循強硬的不平等的方法育兒,常常在和孩子的較量中弄的身心疲憊,一片狼藉,很高興你意識到尋求幫助,說明你是一個願意學習的家長,介紹你一本育兒書《孩子,把你的手給我》,希望你早日加入第一梯隊!


萌萌媽日記


一般來說,孩子的性格與父母甚至祖父母等在一些方面是有共性的,這與遺傳有關係。所以,你可分析分析他的長輩人有誰和他性格脾氣相似,從中找出教育孩子的方法,或者不需要很費勁地教育,孩子慢慢長大了也許就會有所進步了。

其次,多表揚,少批評。本來就不想聽話,你還總是要說些他不愛聽的話,那麼他必將更不願意聽。如果你不露痕跡地、很自然地經常表揚他,試一試看看他聽不聽?

如果發現孩子有些方面需要矯正,那也不要直接批評他,可以藉助指出別的孩子的錯誤來讓他懂得這樣做法是不對的,比直接說孩子不對容易讓他接受。

可以和孩子一起看電視、看書等,有機會就議論故事情節,加上自己的評價分析,目的是讓孩子知道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這樣的評價和分析長期地潛移默化能夠使孩子慢慢進步。

平時注意觀察體會,看孩子有沒有什麼特別的思想動態,在外的行動是否正確,這應該時時注意。怎樣才能瞭解孩子的心理動態呢?那就是和孩子聊天,一定要多聽多表揚,或者基本上不能批評,不然孩子就不喜歡和你說心裡話了,進而不願意和大人聊天。

最後,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不要光是要求孩子怎樣怎樣做,而自己不以身作則,也不行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