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蘇州經濟總量很大,為什麼綜合排名靠後?

用戶60697111346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來看看蘇州的GDP排行:

排名 城市 GDP億元 同比增長 人口

1 上海 30133 6.9% 2418萬

2 北京 28000 6.7% 2171萬

3 深圳 22286 8.8% 1090萬

4 廣州 21500 7.3% 1404萬

5 重慶 19530 9.5% 3372萬

6 天津 18595 3.6% 1547萬

7 蘇州 17000 7% 1065萬

8 成都 13890 8.1% 1592萬

9 武漢 13400 8% 1077萬

10 杭州 12556 8% 919萬

蘇州在全國排名第七位,也是江蘇省首位。我曾經在蘇州工作過,對蘇州還是蠻有感情的。實際上蘇州是一個好地方,但是給人的感覺卻不是大城市。

再來看看上海財經大學商學院、上海財經大學金融重點實驗室聯合發佈“2017年中國城市競爭力排行榜——上市公司視角下的城市排名:

蘇州排在第二位:

如果這個沒有可靠性,中國社會科學院與聯合國人居署共同發佈的《全球城市競爭力報告2017-2018》顯示:

蘇州為第七名;

所以,題主的說法並不是完全靠譜的。

但是我很能夠理解題主的思路;

如果按照影響力和知名度的話,那麼可能蘇州的知名度要差一些;

因為:

1)蘇州並非政治中心;如南京、北京;

2)蘇州歷史上很少有作為都城的歷史,所以在課本中很少提到;

3)蘇州並非金融中心,如上海、杭州等;

4)蘇州沒有一些頂尖的企業入駐,或者說沒有一些具有話題性的大企業。如阿里巴巴、京東、華為等;

5)蘇州並不是一座傳統意義上的城市,它更像由一個主城區和幾個下轄城市組成的一個比較鬆散的城市群。其四個下轄市張家港、常熟、崑山、太倉都具有相當的經濟實力,但它們與蘇州主城區的經濟整合程度卻不高。

如果去過蘇州主城區的話,你會發現,完全不是上海、深圳、南京的樣子。這也是為什麼蘇州的影響力偏差的原因。


以股易金


作為地級市,蘇州的綜合實力已經很強了。

有人說蘇州在教育,立體交通,醫療方面太薄弱。但是你要考慮到蘇州只是普通地級市,已有的規模不算小了。

先說教育,基礎教育自不必說,蘇州的中小學教育一直非常優秀。為人詬病的是沒有好的大學。誠然蘇州有名的大學只有一家蘇州大學。但是其實蘇州在高等教育方面並不弱。

蘇州國際教育園,獨墅湖高教區,科技城高教區等等大學城遍佈蘇州。大學城的大學或許都是名不見經傳,但是那是實實在在的高等教育體系。

交通方面,機場是一個大缺陷,這個沒辦法,城市級別低,自己做不了主。

另外,蘇州的地理位置決定,他的高速 高鐵等方面,不可能成為大的中心。事實上 這方面蘇州一點也不弱。

再說市內交通,蘇州的國道省道高架地鐵公交,都算得上優秀。

事實上,作為一個非交通樞紐,蘇州的交通足夠優秀。

醫療方面,蘇州的甲級醫院是江蘇除了南京最多的。

所以,以蘇州目前的政治地位,取得這樣的成績,值得驕傲了。


超越文體社


蘇州是地級市之王,經濟總量僅次於四大一線城市以及重慶和天津兩個直轄市,經濟數據吊打一眾傳統強市。

不過蘇州畢竟是地級市,綜合實力相比於直轄市和副省級城市自然處於劣勢,這是因為設市初期城市定位不同,所以資源配比也不同。

比如教育、醫療、交通等資源在省內首先是以省會為優先級,尤其像名牌大學,這是歷史沉澱的產物,再有錢頂多也就合作引進校區。這有點像企業家和土豪的區別。所以即使像深圳這樣的一線城市,綜合實力一樣競爭不過廣州,為了彌補高教缺失,也只能引入名校來此建校區;為了彌補名牌醫院匱乏,就只能引入分院。這就是初始資源配比問題導致的,跟經濟其實沒什麼直接關係。

而且蘇州是縣域經濟型城市,經濟重心主要集中在縣級市,所以如果比較縣域級別的實力,崑山和太倉這些地方放在全國也是頂尖水準。但是放大到整個蘇州,大家對城市綜合實力的看法更多侷限於市區,所以單把蘇州市區的綜合實力拿出來和其他強市作對比,自然沒有優勢。

不過題主說綜合排名靠後,這是略顯誇張的,蘇州的實力在全國僅僅是比不過一些傳統綜合強市,但也不至於排名靠後,從最新的綜合排名來看,蘇州位居全國第是一位,距離十強一步之遙。


城市發展報告


外界有蘇州綜合排名靠後這種印象的原因,我簡單分析如下:

1、行政級別與文化印象:蘇州雖與杭州並稱蘇杭,繁榮歷史已有千年之久,但終究以較低的行政級別和溫潤婉約的小家碧玉形象,而無法在廣大國人心中達成綜合實力強悍的集體共識,與傳統的十大城市始終在心理上存在落差感。

2、交通地位較弱:蘇州並非國家級交通樞紐,也非區域性交通物流中心,境內也無大型民用機場,港口方面雖有下轄張常太三個縣級市內河型港口整合而成的蘇州港,但與寧波-舟山港和上海洋山港等周邊臨海大港比,在吞吐量方面差距還比較大。由於並非交通樞紐,蘇州在春運或其他黃金週中出現在全國公眾視線裡的機會就沒有傳統十大城市多,反觀傳統十大城市基本都是各自大區的樞紐型門戶城市,有些城市經濟總量雖不如蘇州,但曝光率卻比蘇州高很多。

3、在新經濟年代,蘇州還缺乏吸引全國的亮點:蘇州經濟總量雖大但以外資製造業為主體,給人感覺大而不強,蘇州的民營企業雖然也有像恆力,沙鋼這樣比較大的千億級集團,但基本都屬於傳統產業,而在近年來風頭正勁,吸引全世界眼光的互聯網+,AI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5G通信,工業4.0等領域裡,蘇州還未能培育出響噹噹的自主品牌,與深圳,杭州等排頭兵差距還比較大。以外資為主積聚龐大經濟總量的蘇州,在GDP的含金量上(比如財政收入與GDP總量的佔比,每平方公里土地GDP產出,固定資產與GDP總量的比例關係等)與深圳,上海等一線城市還是存在明顯的落差,因此儘管蘇州擁有全國第七的城市GDP總量,號稱最強普通地級市,依然會給國人綜合實力不強之感。

4、談論一個城市的綜合實力,除了城市級別,經濟總量,和交通地位之外,更需要有金融、教育、醫療、文化娛樂等多方面綜合考量,這些都和百姓民生密切相關,這方面,蘇州與一線強市的差距就更大了,原因和城市級別也是直接相關的。金融方面,蘇州隔壁就是舉國之力打造的金融中心上海,省內又有省府南京,存款餘額也早已超過蘇州,蘇州的吸金能力顯然不如周邊滬寧杭三市,教育方面,蘇州僅有一所211高校,而無頂尖的985高校,普通高中錄取率也偏低,和滬寧的實力差距極大。醫療方面,上海以2400萬人口,擁有35家三甲醫院,而蘇州1065萬人口,三甲醫院只有區區5家!所代管之四個縣級市,雖個個經濟發達,卻因為縣城的級別,最多也只能有三乙醫院,而省府南京以862萬人口,也有十四、五家三甲醫院,遙遙領先於蘇州。體育文化娛樂產業也是一樣,無論是演出場次還是各種頂級體育比賽數量,蘇州都狠狠的吃了城市級別低下的虧,這些因素加權在一起,蘇州雖有龐大經濟總量,卻被硬塞入一個小級別的籠子裡,綜合實力實在難以壯大。

需要說明的是,所謂蘇州綜合實力不強這個命題均是用蘇州去和傳統十大城市以及目前公認的北上廣深四大一線城市做比較的,從另一個角度看,蘇州是和重慶,天津,成都,杭州,南京等一起是中國公認的15個新一線城市之一,在中國大陸295個地級及地級以上城市裡,蘇州的綜合實力是名列前茅的,我們的差距更多的是和頂尖城市比,更多的是長久以來公眾心中形成了一種思維定式。


小城飄雨1976


蘇州確實如題主說的一樣,2016年蘇州的GDP達到了15400億人民幣(有相當量的GDP來自下轄縣市),位列江蘇省第一,在全國城市排名中位列第七,不過一個城市的綜合排名單單靠經濟總量嗎?這顯然不是。再說題主你自己都說是綜合排名了。 首先來說蘇州不是直轄市,不像北京、天津、上海和重慶,全中國就4個,有一種特殊的分量,在全國有一種特殊的意義。 其次,不是省會城市,不管怎麼說也是各個省的首府,無論經濟如何,都是各個省的政治、文化和教育中心,在每一個省的人民心目中都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再者,不是濟特區、計劃單列市和副省級城,深圳、青島、大連、廈門等,基本上都有國家賦予的經濟特權,一是經濟發展起來,第二又有國家給的名頭,在老百姓心目中確實也有不一樣的地位。 又因城市規模不大,目前為止連個機場都沒有,且地處長江三角洲,始終有上海、杭州和南京壓一頭。 不過蘇州在全國的排名也是很靠前的,有著兩千五百多年的建城史,更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和國家風景旅遊城市。未來發展要借勢上海,錯位發展,定位特大城市。相信不久的將來蘇州的排名將越來越靠前。


鳴鹿中原


我不認可題主說的綜合排名靠後,全國那麼多城市,蘇州排名新一線城市的第七位,靠後嗎?這簡直是高手,高手,高高手呀

蘇州除了行政級別低(地市級,這個是天生的,沒辦法),別的什麼都不差

蘇州2017年GDP17000億元,同比增長7%(人口:1065萬),江蘇第一,全國第7位

2017年城市商業魅力排行榜,位列新一線城市第七位,僅次於天津,高於西安。

2017年城市人口吸引力指數全國排名第六,高於成都和杭州

2017年平均房價和薪酬分別為15411元/平米和7548元,秒殺南京的25798元/平米和7342元

蘇州是我國唯一入選的全球宜居城市

蘇州的科、教、文、衛哪樣也不差:1-超過80家的世界500強企業在蘇州設立產學研結合的研發中心2-院士數量全國第一,基礎教育程度全國領先3-聯合國世界遺產城市之一,第一批歷史文化名城4-人均壽命全國領先,醫保覆蓋率全國第一



…………

還有許多許多要列舉的,你看了以後還覺得蘇州的綜合實力不行嗎?

無語……


飄雪時節


圖標數據定量分析,除了GDP蓋過除廣州以外的所有省會城市,談金融、政治影響力,蘇州排名肯定排不過杭州、南京,須知,人家僅僅是個地級市,地域上,什麼中心都不是。

人們習慣以影響力論一個城市地位,不是中心就對周邊沒有什麼影響力,不過,蘇州儘管沒有中心城市的地位,影響力還是很大。

人們熟知“蘇南模式”,看起來是蘇錫常,其實主要就是蘇州,起源於鄉鎮企業,對接改革開放的市場經濟,不等靠要,挖掘資源,自謀生路,隨著國家政策推進,緊跟改革開放步伐,埋頭苦幹,其實就是中小企業求生存的樣板,現在來看,說完勝“溫州模式”也不為過。

蘇州雖沒有幾家世界級影響的企業,但眾星拱月的那些星星都很明亮,對外承接發達國家產業轉移,對內對應上海結構調整,如今,通過自身積累,完成了工業化,開始向後工業化轉型,轉型中,高中低端協調,有最尖端的製造,也有簡陋的作坊式加工,這對全國的城市未來發展都有啟示作用。美國經濟出問題不是科技不發達,而是產業結構出問題,沒有低端產業消化剩餘勞動力,這個社會也不完美。

還有人用樓房高度看城市排名,蘇州經濟總量全國排第七,但沒有太多的高層,而且現代建築與老城區隔開,保持了老城區蘇南特色和韻味,這樣做現在看不出什麼好來,但若干年後回過頭來看,價值就體現出來了。

天津也是大城市,但有點像村姑,蘇州論經濟總量排名比天津差一個名次,但蘇州像大家閨秀。

談排名也就是談影響力。天津是直轄市,但說到蘇州,在全國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應該不輸天津,這就是藏在深閣裡的大家閨秀魅力所在。


布衣吳新建


定位普通地級市而已,機場都沒有的地級市,地位很低,靠上海大哥跟外資工廠而已,不然,什麼也不是,定位普通地級市而已,機場都沒有的地級市,地位很低,靠上海大哥跟外資工廠而已,不然,什麼也不是


你是齷的小乖乖


蘇州做為一個普通地級市,經濟總量的確很大,在內地僅次於北上廣深、天津和重慶,排名第七。

再看綜合經濟競爭力排名,已經擠掉重慶,排名內地第六。
還是很合理,沒什麼問題。所謂的排名靠後,大概說的是可持續競爭力排名。


這也很好理解,擠在前面的杭州、南京、

武漢、成都和青島,都是省會城市和副省級城市,級別高當然有優勢。就說省內南京,不僅是省會,還是副省級,又被確定為長三角唯一特大城市,江北新區被任命為國家級開發區,和上海浦東新區同級別,隨即一大批高科技公司、500強企業紛紛圈地入駐,發展前景自然廣闊。
即使這樣,地級市的蘇州在可持續經濟競爭力排名也非常高,也證明蘇州今後的經濟發展被廣為看好。


漂飄12


題主的本意可能是蘇州經濟總量很大但看起來不像個大城市!蘇州有上海的強輻射、有所屬縣級強市的拱衛,經濟獨胖,人均經濟很高!這樣的經濟結構和臨近上海的區位優勢所形成的經濟增量註定了蘇州除了GDP超級棒外,其它包括諸如醫療衛生、教育文化、商貿物流、金融交通等對周邊地區的輻射和服務能力相對較弱!臨近上海實際上是個雙刃劍,蘇州除GDP外,其它諸如商貿物流、金融交通、醫療衛生等都失去了磁吸效應,對周邊地區失去了服務功能和輻射力,加上所屬幾個縣級強市如崑山、吳江、太倉自身比蘇州城區離上海更近,如此,蘇州看起來不像個大城市也就可以理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