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5 茅盾文學獎九——“先鋒文學”代表作家格非

1、當他靜觀牆上的樹影之時,時間彷彿被凝固了,它“移寸許,有若百年。”而他在石桌上只打了一個盹,則“俄而黃昏一躍而至,暝色四合,露透衣裳,不知今夕何夕。”

2、假如你決定將一個人或一件事遺忘掉,你所應當做的並不是將它藏匿心中,讓它在記憶中發芽,而是必須讓它在語言中失去彈性。

3、痛苦從根本上來說,是無法清除的,只能用一個新的來蓋住那個舊的。

茅盾文學獎九——“先鋒文學”代表作家格非

文化-書籍節選

4、在我很小的時候,就明白了一個道理,不論是人還是事情,最好的東西往往只有表面薄薄的一層,這是我們的安身立命之所。任何東西都有它的底子,但你最好不要去碰它。只要你捅破了這層脆弱的窗戶紙,裡面的內容,一多半根本經不起推敲。

5、一棵樹,已經做成了傢俱,卻還要去回憶當初的枝繁葉茂,的確讓人有點恍惚和傷感。

6、歷史上所有偉大的作家,在文學史上留得下來的作家,無非兩種,一是開風氣之先,二是挽救風氣。沒有狂放之氣,談何中庸之道?最後只能成為老好人,成不了好作家。

茅盾文學獎九——“先鋒文學”代表作家格非

文學-時間

7、人的心就像一個百合,它有多少瓣,心就有多少個分岔,你一瓣一瓣地將它掰開,原來裡面還藏著一個芯。人心難測,說的就是這個意思。一個人看透生死倒也容易,畢竟生死不由人來做主,可要真正看透名利。拋卻慾念,那就難了。

格非(1964 年 8 月~)

茅盾文學獎九——“先鋒文學”代表作家格非

作家-格非

格非,原名劉勇,江蘇鎮江丹徒人。2000年獲文學博士學位,並於同年調入清華大學中文系。現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清華大學中文系教授。著有《格非文集》、《慾望的旗幟》、《塞壬的歌聲》、《小說敘事面面觀》、《小說講稿》等。他的中篇小說《褐色鳥群》曾被視為當代中國最玄奧的一篇小說,是人們談論“先鋒文學”時必提的作品。

茅盾文學獎九——“先鋒文學”代表作家格非

作家格非作品

1981年考入上海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畢業後留校任教,先鋒文學代表作家之一 。

1986年發表處女作《追憶烏攸先生》。

1987年發表的成名作《迷舟》。這篇具有濃郁抒情風格的小說,因為故事的關鍵性部位出現空缺,而令人驚奇。傳統小說的“完整性”被這個“空缺”傾刻瓦解,十分寫實的敘事因為這個“空缺”而變得疑難重重。

1988年發表《褐色鳥群》,被稱為中國當代小說中最“玄奧”的一部。

茅盾文學獎九——“先鋒文學”代表作家格非

文學《褐色鳥群》

2015年8月,作品“江南三部曲”獲第九屆茅盾文學獎。

2017年5月,作品《望春風》獲得第一屆京東文學獎。

2019年8月,格非《想象讀者與處理經驗》榮獲第七屆花城文學獎評論獎。

《褐色鳥群》是一篇眾說紛紜的小說,當然也是一篇可以從不同角度讀解的小說。這類小說對於傳統小說理論無疑是公然的拒絕,所謂主題,典型人物和典型壞境之類的觀點,無助於理解這種小說。也許人們有理由把它看成是一篇關於“性誘惑”(或者逃避誘惑)的小說;也許在講述男人成年的困難經歷(性經驗);也許是關於“生存論”的純粹形而上學的思考:關於“時間”、“回憶”、“重複”構成的生存迷宮……在很多人看來看來,這篇小說不妨簡要看成是在講述懷疑存在確實性的經驗。在“回憶”與“現實”之間沒有可供辨認的確定標誌,那些重複出現的事實,不是使存在變得可靠,而是變得似是而非。

茅盾文學獎九——“先鋒文學”代表作家格非

文學-褐色鳥群

格非說,文學不管表現什麼題材,它本身總是指向人的處境,這一點是不會變的。民間文學存在很大問題,好像一提民間、一提底層就是好,寫知識分子就不好,這其實是把寫作狹窄化。魯迅寫《故鄉》這樣的作品,你也可以看出是寫鄉土的,可是魯迅是以知識分子的眼光去看待農村的變化。很多人只不過是把農村、民間當做題材來寫,致使有一部分描述鄉土的文學已經變成一種空洞的東西。任何一種基於社會現實的寫作,都需要通過作家個人的經驗才能產生,作家不可能只是一個農民的代言人。

格非始終堅持用規範、純正的語言寫作,他立足於語詞本身的信息量,以繁複、深邃、多層面的敘述保證了意義的儲留,同時賦予文字以特殊的魅力。他的文字確切而細膩,豐滿而華美,這使他的作品宜於翻譯,信息的損耗可以降到最低限度。應該說,格非在文字的運用方式上汲取了西方文學的營養,他的這種文本意義上的實驗是必要的,其影響將會是深遠的。也許正是基於語言的特點,格非的敘述風格自有特色。

茅盾文學獎九——“先鋒文學”代表作家格非

文學《江南三部曲》

“《江南三部曲》和格非之前的作品有很大區別,他從先鋒文學轉向迴歸傳統敘事,筆下有了中國文人小說的意味,敘事上也不再小心翼翼地讓自己的感情和作品保持距離,這讓小說可讀性變強了。”——毛尖

一位熱愛古典樂的作家,沉澱十載,最後以60多萬字的鴻篇鉅製,書寫了一個個凡人跨越百年的夢,以及那些鮮活的、朝著夢飛蛾撲火的人。他們來自一個家族,五代人在不同時代以不同身份,都為自己心中的那片“桃花源”孤軍奮戰著,從未放棄。我們可以在其中看到自己的影子。而這個作家,就是將茅盾文學獎、魯迅文學獎、老舍文學獎、紅樓夢獎等幾乎所有大獎收入囊中的。

《江南三部曲》被評為中國版的百年孤獨不是沒有道理的,這種書中有三段愛情,三段發生在不同時代的愛情。這三部愛情跨度百年,讓人有種今年來世的輪迴之意。形形色色的各種人物,或純真、可愛;或冷漠、哀怨;或激進、衝動。三部曲中最經典的一句話就是;“大街上隨便拉個人來作診斷,說他精神上一點毛病都沒有是絕對不可能的。”

茅盾文學獎九——“先鋒文學”代表作家格非

文學-江南

時代悄然變化,但花家舍一直都在。花家舍作為"江南三部曲"中的一個重要場所,反覆出現於三部作品之中。按時間順序,作者借花家舍的變遷向我們展示了"烏托邦"的構建至幻滅。《江南三部曲》以深情、內省與悲憫,喚起了中國人心中的靈魂與理想之所在,精描細畫了在江南這片山水間,在時代的大潮中上下求索,往復於清醒與迷茫、逐夢與破碎的個人。以簡單來寫複雜,以精確來寫混亂,通過寫實達到寓言的高度。化繁為簡,格非真的把這一點發揮得淋漓盡致。實話講,這絕對是最好讀的百年跨度小說之一,通篇暢利的語言,精彩跌宕、懸念迭起的故事情節,讓人即便放下了書,心裡還記掛著,只想一口氣讀完。

茅盾文學獎九——“先鋒文學”代表作家格非

矛盾文學獎-《江南三部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