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6 為了那點佣金到保險公司上工號買自保件--你確定腦子沒進水?

如題:

你想買保險,會為了不讓業務員賺取保單的佣金而選擇自己到保險公司上工號買自保件麼?

為了那點佣金到保險公司上工號買自保件--你確定腦子沒進水?


現實生活中,這種情況少麼?我可以很負責的告訴你,不少!為什麼會有人為了給自己及家人買保險而來保險公司上工號呢,這個話題比較複雜,因素較多。我打算在下篇文章中再做介紹。

這篇文章的主旨如副標題一樣,是跟大家探討這種做法為什麼很進水。

理由一,保險不是一催子買賣。很多人,認為買了保險就萬事大吉。很多人的觀念是買了重疾醫療意外,感覺啥保障都全有了可以安枕無憂了,殊不知保險作為一種金融工具,它是動態變化的。比如說,十年前你買的重疾行業件均保額不超過10萬,醫療險一般也就是幾千一萬的保險額度。到了現如今的2020年,這樣的保險額度能有多少的保障意義呢。而且這幾年整個保險市場變化非常巨大,各種創新產品不斷湧現,你確定一個外行進來上個工號自己買了幾份保險就可以萬事無憂安享晚年麼?

理由二,不管你買保險之前怎麼對保險公司做甄選,一旦你到某家公司上了工號後,你所購買的保險產品都不一定就是適合自己的產品。有些人可能會上工號之前就多方打聽看看哪家保險公司牌子大,口碑好,然後上了工號聽了幾天新人班就認為對保險知道的差不多了,就可以安心購買保險了。為什麼說這是進水的行徑呢?原因很簡單,每家保險公司的產品體系都很複雜,不僅按渠道分銀保渠道、個險渠道、互聯網渠道、經代渠道、團險渠道、職域渠道.....林林總總不勝枚舉,不同渠道有不同渠道的產品跟優劣勢。你上的那幾天新人班往往都是公司目前在售的主推產品,臺上的講師只會告訴你某某產品多好多好,然後你就買了,但是不經過專業的產品體系學習跟分析,你能確定人家講師口裡最好的產品就是你要找的適合自己的產品?

理由三:保險的真正價值不僅僅在於售前,更在於長期的售後服務!這一點,如果不是在保險行業裡面長期沉澱的人是沒法真正理解的。舉最常見的重大疾病保險例子,“保險簽單一時爽,服務終身靠人品”。為什麼保險名聲這麼多年下來一直都不好,因為不僅僅大量的售前誤導存在,更因為無數的客戶買完保險後真正需要服務的時候壓根找不到人。試想你每年定期給保險公司繳納保費,當你躺在醫院的時候,你發現業務員電話空錯號,微信聯繫沒人回,那種憤怒跟憎恨可想而知。你自己掛了工號買了保單拿了佣金,然後指望後面分配到你這份孤兒單的其他業務員好好服務你?

為了那點佣金到保險公司上工號買自保件--你確定腦子沒進水?


回到標題,我一直苦思冥想為什麼!!!你見過買房子的為了不讓中介賺佣金自己去中介上工號?你見過為了銀行貸款不賺你佣金自己去銀行掛工號?你見過去上菜市場買菜為了不讓攤販賺你的差價而自己天天去批發蔬菜?

社會的發展是專業分工的必然結果,而為什麼保險發展了這麼多年到了今時今日還有人為了佣金不給別人賺自己到保險公司上工號拿走佣金呢?原因很簡單,很多的保險營銷員本身素質不高、沒專業技能、更沒專業知識。他們在客戶眼裡體現不了一個社會化分工下專業人士的價值,既然客戶覺得你不能提供有價值的服務,客戶自然覺得這份佣金不值得讓你賺取,因為你沒有提供匹配的專業知識跟服務來贏得客戶的尊重跟報酬。

總結:

作為客戶:專業的事讓專業的人去做,別捨不得那點佣金,那是保險人員的工資是他的勞動報酬,是他對的你終身有償服務。

作為保險營銷人員,要用自己的專業贏得每一分佣金,這錢不是客戶白給你的,是客戶用以購買你的售前專業知識跟售後的終身服務。

兩者相輔相成,行業必然良性發展!

謹以此共勉!

為了那點佣金到保險公司上工號買自保件--你確定腦子沒進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