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2 苏大本部旁的这条巷子,足以装下四季的美好

苏大本部旁的这条巷子,足以装下四季的美好

说起定慧寺巷,大家一定不陌生,可与定慧寺巷相交的叶家弄知名度就没有那么高。这条不足500米的巷子,小编几乎每周都要走一次,来来回回走也没觉得腻,每次还总有新发现。看过它四季的模样,也因此认识了不少植物,不知不觉便爱上了。

苏大本部旁的这条巷子,足以装下四季的美好

苏州在姓后加“家”字命名的街巷有不少,比如汤家巷、颜家巷、盛家带等,叶家弄也是其中之一。叶家弄因宋代翰林学士、诗人叶梦得居此而得名。叶梦得诗的风格接近苏轼,豪放旷达。

苏大本部旁的这条巷子,足以装下四季的美好

叶家弄春日里桃红柳绿,秋天桂花香气浓郁,冬季蜡梅摄人心魄,总之一年四季都让人着迷,不知不觉就被花朵吸引到路边的亭子里,坐着痴痴地赏。

苏大本部旁的这条巷子,足以装下四季的美好

叶家弄中段有一座造型古朴的石拱桥,名寿星桥。旁边又有一块碑,题曰:寿星桥重修记。从碑文上可知,寿星桥原名营桥,因南宋浚河时于桥下得一瓷寿星,所以改了名。寿星桥是苏州仅存的宋代武康石拱桥,传说从此桥走过可长寿。

苏大本部旁的这条巷子,足以装下四季的美好

正对着寿星桥的东岸有一条仅容两人过的长仅十米左右的巷子,近代小说家程小青先生的故居便在巷子的尽头。由陆文夫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美食家》当年也在这里取过景。

苏大本部旁的这条巷子,足以装下四季的美好

在叶家弄见过抽芽的柳条,也见过黄昏下的芭蕉,看过骤雨初晴时从叶子上滚落的雨珠,也看过屋檐上犯懒的花猫。

苏大本部旁的这条巷子,足以装下四季的美好

坐在藤椅里拄着拐杖的老奶奶、站在回廊里吊嗓子的老大爷、三五成群路过的学生构成了叶家弄的背景。隔着河隔着桥,依旧能影影绰绰感受到不远处双塔菜场的嘈杂热闹,等到居民提着刚称好的小菜走来时,喧嚣尽散,只剩下苏州人那份对生活的认真。

苏大本部旁的这条巷子,足以装下四季的美好

庆幸自己是个路人,能以新奇的眼睛看到这一切美好。

苏大本部旁的这条巷子,足以装下四季的美好

·笔墨酣畅的春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