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0 “这是被偏见嫌弃的,令女人们窒息的一生”

距离看《82年生的金智英》其实已经过去许多天了,几次动笔,却又不知该从何写起,我没有结婚,没有小孩,那份横跨在女性身份不平等的标签,其实也并没有那么明显的加在我的身上,但电影依然让我感动的彻底,因为在金智英的影子里,我也看见了我的外婆,我的母亲,我的姐姐,甚至我自己未来的影子。

我想如果有一天,我所面对的也是这样一个变得混沌的生活,我会很难过,全世界有很多个“金智英”,在我身边也有很多被偏见淹没的,被误解嫌弃的,“金智英”们的一生。

所以这篇文章,其实是以一个普通人的角度,去透析社会对于女性角色在各个阶段中所面临着的不公平。

当然也是希望广大男同胞明白,在你们忽视的那些细节里,有很多潜在的优势一直伴随在你们成长的周围。

“这是被偏见嫌弃的,令女人们窒息的一生”


一,重男轻女下不被祝福的出生

曾在话题“生为女孩”中看见这样一句话“连我的名字都是为了期待弟弟的来临”,觉得特别扎心,一份重男轻女的“传统”,曾是很多人对女孩嫌弃的借口。

金智英出生的家庭,重男轻女并不算太严重,但从小到大依然有显著的不一样对待。父亲会给儿子买昂贵的钢笔,却给女儿们一个普通的笔记本交差,会下意识把儿子爱吃的豆沙面包认为是女儿也爱吃的,却不知道她其实喜欢的是奶油面包,就是买点中药补品,也会只想着给健康的儿子,却想不起给生病的女儿买。

十分感同身受,这种不明显却存在的区别,在现实中挺普遍的,并不是说每个家庭都一样,只是在更多社会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很多人总是给了男孩更大的期待。

男孩子的优势,是任何付出都会被放在明面上,多做了一点家务,多说一句甜言蜜语,都是特别值得赞许的,而女孩子,要文静,要内敛,要听话,要懂事,甚至成为家务担当,都只是“分内之事”。

而在这种影响下,一切就只是让那份不平等关系越来越容易出现在我们生活里,也让更多的男孩下意识不知道尊重女孩。

“这是被偏见嫌弃的,令女人们窒息的一生”


二,学生时代的不公平看待

每一个女孩上学时代一定听过这样一句话“男孩子理科能力强,后劲儿足,女孩子还是选文科吧,避免到时候落差大。”

这一份学业上的区别对待,是让很多人下意识觉得,女孩子读书一定不会比男孩子强,而要去打破这种不公平也是难比登天,即使你倾尽全力去证明男孩子能做的我也可以,却发现那份偏见并不会因为你的优秀而减少。

你依然不可避免遇到那种只会质疑你的人,甚至很大程度上,连一份专业对口的工作都不会有机会给你。

电影里幼儿园妈妈聚餐的时候,有一位首尔大学理科高材生,变成全职妈妈以后的生活,是只能用解解奥数题来安慰自己,每个女孩子都是花同样的心思培养自己的,不是一定为了成为某个人的妻子,某个人的妈妈,来到这个世界的第一瞬间,其实是想要先成为自己。

只是成为自己太艰难,每一次成长过程中的妥协,到最后都变成了,习惯和麻木。

“这是被偏见嫌弃的,令女人们窒息的一生”


三,就业时期机会的偏斜

工作时候的不公平,其实是最明显的,因为但凡一个长久的,稳定的工作岗位,一定会考虑到关于孕期的问题。

金智英毕业后进的公司,在企划组的招收中只要了男同事,上司告诉她,不是她的能力不行,只是公司决定成立一个五年以上的稳定小组,她即使被推上去,也很大程度会被刷下来。

怀胎十月的辛苦,是女人不可避免放弃事业的抉择,而在孕期结束后想要重回职场,却成了难比登天的事。

娱乐圈的当红艺人,都被调侃说,生孩子跟过家家一样,月子里就拼命减肥,为什么对自己这么狠?还不是怕一不小心就被淘汰了。

同样的工作岗位,男同事的晋升,女同事的质疑,能力相当的情况下,很多行业总会把怀孕养胎的风险性作为否定一个女性的借口。

甚至只要你生孩子了,也会有各种质疑说你比以前差远了。尔后便有很多自然而然成为家庭主妇,但当真的成为了操持后方的贤内助时,又会被有心之人说成“享清福”。

从没有给出一个如何解决问题的关键,却只会在任何时刻推女人出来做“挡箭牌”。

“这是被偏见嫌弃的,令女人们窒息的一生”


四,结婚后工作与家庭的权衡

很多事业型女强人一定会被问到的问题,总会有“如何权衡家庭与事业的关系”,而男性却从来不需要去考虑这个问题。

仿佛这只是女人需要去解决的,男人的事业越大,是证明他的成功,女人的事业越大,是指责她不顾家,有了孩子的,还会被扣上不是好妈妈的帽子。

电影中金智英决定复职的时候,找不到月嫂,丈夫告诉她他会去请育儿假,可婆婆知道的那一瞬间,却把她骂的狗血淋头“我儿子的大好前途怎么能毁在你手里,你出去又不能比儿子挣得多,想工作,随便找个兼职不就行了……”

那是一个妈妈的私心,也是社会最不可狡辩的偏见,女人工作无用,做个“贤内助”才是最好的安排。

可真正成为了站在丈夫身后的那个人,又会被压在身上的重担彻底击垮,还要时时刻刻接受质疑说“真好啊,我也想什么都不做,就花老公的钱买咖啡喝。”

“这是被偏见嫌弃的,令女人们窒息的一生”


五,怀孕后,作为家庭主妇的责任

结婚前催嫁,结婚后催生,生了女孩要再生男孩,生了男孩还要多生男孩,女孩子一辈子的定义,结婚是使命,生孩子是义务。

电影里的大姐,是个女权主义,每次七大姑八大姨质疑她不结婚的时候,她都可以怼回去说“我一个人也可以很好”,可从来没有人相信一个人可以好。

看《我家那闺女》时,袁姗姗对母亲说“你是宁愿我随便找一个然后离婚,还是留给对的那个人?”母亲没有迟疑,直接说“我希望你结婚”。

婚姻的美好被摆在了如商品一般的角度,在中国的相亲市场里,父母特别明码标价的去要求对方应该达到什么标准,关于幸福的定义,却成了最不重要的东西。

自立自强的女孩子不一定都会被夸奖,反而会有很多人站出来说“不要这么强势,会找不到对象的。”

很多人说嫁个好人家才是女孩子最好的归宿,可我们同样花十几二十年培养自己,难到就只是为了成为一个依附品吗?

“这是被偏见嫌弃的,令女人们窒息的一生”


社会形态下麻木的大多数人,唤醒一个装睡的人有多难。

其实除去各种不公平,更严重一点,是在被物化的层面里,男人拿着PUA骗术处心积虑接近,女人是彻底成了他们名利场“炫耀的资本。”

电影里金智英前同事们发现厕所的偷拍摄像头,公司的男同事其实早就看见了“小视频”,却只是拿出来给更多人观摩。

上学时期的大姐英勇的帮助警察抓到了暴露狂,却只是被学校的老师责怪说“女孩子家怎么这么不知廉耻。”

智英晚上回来被跟踪,她吓得大哭,父亲却也只是责怪她“为什么去那么远的补习班?为什么裙子这么短?为什么不避开那些不怀好意的人……”

细推敲下,这些话语到底有多善恶不分?难道还看不出来吗?

这部电影在韩国是特别两极分化的局面,女人看了打九分,男人看了打一分,其实是能预料到这种局面的。

或许还会有很多已经被现实说服的女人也会站在反对的那一方,他们都会特别有底气的说“这就是在放大女性在社会中面对的不公平,是在贬低男性。”

甚至还看到这样的短评“金智英其实很幸运,因为她有一个完美的丈夫”,可是这份能被称为完美的,是她丈夫其实什么都没做,他做的那些,只是在某种清醒中最正常不过的事情。

“这是被偏见嫌弃的,令女人们窒息的一生”


男人们的借口,永远是那一句我赚钱养家多辛苦。

如同我曾表达过的观点,男人太理所当然认为自己是不容易的,因为一个家的重担都被放在了他身上,他应该有支配一个家庭的话语权。

电视剧《恋爱先生》里因为丈夫出轨,妻子和他撕破脸皮,他质问她“我给你买头等舱机票,我给你订最好的酒店,反正这么些年都是我来养你的,穿最好的衣服,住最好的房子,开最好的车,我在外面辛辛苦苦赚钱的时候,你在干什么?风吹不到雨淋不到,你给过我温暖吗?你给过这个家什么,凭什么让我净身出户?”

妻子只是告诉他“当初我当全职太太,是你跪着求我的……”

一句我养你,曾是最美好的情话,却成了现在最完美的挡箭牌,女人一辈子,被要求作为一个依附品活在男人身边,而对于男人来说,除了物质上的给予,又能真正意义上给一个女人什么?

再者,没有男人的钱,一个女人就活不下去吗,婚姻家庭小孩,对于男人来说是成就和锦上添花,但对一个女人来说,更多的却是妥协和牺牲。

其实特别为没有看懂这部电影的男同胞感到可悲,你以为的贬低,只是你的狭隘而已,你看不见你的外婆,你的奶奶,你的母亲,你的妻子曾在成长路上为你们家的每一个男性角色付出多少。

电影里女主的母亲,曾想要当一名老师,却因为牺牲只能成为一个餐馆的老板,女主的姐姐,也为了弟弟妹妹而放弃自己的喜好念了师范大学,而女主毕业就工作,更多的也是为了家人做出的选择,可当弟弟们只是帮姐姐提提东西,都会被有心之人拿来质疑这家女儿真幸福,丈夫偶尔帮妻子洗洗碗,也要感恩戴德般仿佛完成了巨大的分担。

“这是被偏见嫌弃的,令女人们窒息的一生”


社会留给我们的,还剩下什么?我们又该如何去对抗这种失衡的扭曲?

理直气壮站出来的人说,利益之下女人们有多“拜金”,只是除了这点物质,一个男人真的给不了一个女人什么,幸福是虚无缥缈的东西,孩子是女人生的,家是女人打理的,当然,若是这时候还有人站出来说没有男人女人生不出的话,我只想要反问一句“不是需要个男人,只是需要一颗精子而已……”

依然坚持女德的也好,公然反抗的女权主义也罢,终究我们的所有努力,都还没有找到一份让彼此都舒服的平衡。

社会一直在潜移默化下认同这种规则,认为这一切理所当然的男人们,充当溺爱先锋的长辈们,甚至把女人当生儿子机器的愚昧们,都好好的生活在世界各地。

更可怕的是,当你竭尽全力反抗的时候,却发现在你身边越来越多的是成为另一个家庭“重男轻女”孩子的母亲,一个很宏达的概念,是因为人们就认准了“女性是怎么样都比不过男性的”。

而我们,剩下还在清醒的人,唯一能做的,也只是不丢掉自己而已。

“这是被偏见嫌弃的,令女人们窒息的一生”


唯一剩下的告诫:女孩子要有工作,要经济独立,要有自己的热爱和生活,要知道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男孩子们要真正意义上懂得尊重,或许有一个标准可以留下思考,如果未来一天你有女儿,你想让她嫁给你这样的男人吗?

不可否认社会还是在进步,打破那些不平衡后,有很多愿意去反思自己的人,如电影里的丈夫一般,改变不了别人,却能改变自己。

终极幸福感是彼此的相互理解,是能为对方多想一分,请努力成为那个美好的榜样吧。

文|深海里的星

图片来自电影《82年生的金智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