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6 杭州灣上虞經開區:“兩區”整合新典範繪就發展新藍圖

■洪麗敏齊思邵春英

乘風破浪立潮頭,揚帆起航正當時。今年1月23日,杭州灣上虞經濟技術開發區(浙江上虞經濟開發區)和上虞杭州灣綜合管理辦公室掛牌成立,意味著“兩區”整合邁出實質性步伐,平臺能級進一步提升,釋放出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動能,杭州灣上虞經開區肩負起建設經濟強區、打造改革開放新高地的時代重任。這種“國家級經開區+省級經開區=更大的國家級經開區”的融合模式,開創了浙江省先河。

“兩區”整合重構了上虞經濟的戰略座標,南北兩片相互呼應,彷彿上虞經濟騰飛的兩個翅膀,形成“兩翼齊飛”、齊頭並進的發展態勢,杭州灣上虞經開區由此翻開新篇章,氣象日新月異,發展蒸蒸日上,經濟發展和產業升級步入提檔加速期。

杭州湾上虞经开区:“两区”整合新典范绘就发展新蓝图

集“合力”釋放“活力”創新機制體制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杭州灣上虞經開區成為投資興業的熱土彰顯了體制機制的優勢。

“兩區整合不是簡單的疊加,而是打破原來的機構格局,重新進行機構設置和職能分配,重塑一個發展勢頭更強勁的國家級經開區。”上虞區委常委、杭州灣上虞經濟技術開發區黨工委書記金山中表示,“‘兩區’的整合是區委、區政府的一個‘一號工程’‘一把手工程’,涉及到人、財、物、事,又涉及到區域空間佈局,是一項重大的變革、系統性的工程,事關上虞長遠發展,對上虞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積力所舉無不勝,眾志所為無不成。

1月中旬“兩區”整合啟動後,杭州灣上虞經開區先後出臺了關於管理運行體制機制、事權財權的一系列文件,半個月內所有工作人員完成轉隸併到崗到位;3月初即完成人、財、物、事架構梳理,短短兩個月時間完成整合優化等主要工作任務。3月中旬召開的全委擴大會議上,確定了發展目標、機制,並建立了定期聽取杭州灣上虞經開區彙報的工作機制。

不破不立,在整合中既要敢“破”又要善“立”。機構改革牽一髮而動全身,不僅影響職權職責分割,還影響到人員崗位調動,稍有不慎就易造成人心渙散、工作脫節。為迅速凝聚人心,避免出現工作與改革“兩張皮”,杭州灣上虞經開區管委會主導設計了“聚焦項目、大抓落實”工作載體,引導廣大幹部把心思聚焦到抓工作落實上,快速造濃項目建設大會戰氛圍。“一家人”擰成“一股繩”,機制理順與工作推進“兩不誤”,有效保障了改革成效。

上虞區委、區政府積極響應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打造高能級大平臺的強烈信號,抓實頂層設計,統籌有序推進,經過多番調研和推敲論證,最終形成了“兩區”整合的方案:杭州灣上虞經開區承擔規劃、建設、招商和科技人才項目引進、財政(融資)、國土等“頭部”職責,保留國家級開發區相關職權;原兩大開發區的其他職責分別由杭州灣綜合管理辦公室和曹娥街道屬地承擔。

杭州灣上虞經開區突出招商引資和規劃建設等主業主職,屬地專注安全、環保、社會綜合治理。“一區兩屬地”各司其職,既避免職能交叉重複,也避免了管理缺口盲點,迸發出極大的發展活力,發展效能進一步釋放。

杭州湾上虞经开区:“两区”整合新典范绘就发展新蓝图

從“整合”邁向“融合”提升平臺能級

屹然砥柱立中流。

“通過平臺能級與產業發展能級的‘雙提升’,增強區域一體化發展競爭力,加速將杭州灣上虞經開區打造成為大灣區高端智能製造的大平臺、接軌大上海橋頭堡的示範區、創新發展的新引擎、高質量發展的主陣地。杭州灣上虞經開區正全力衝刺‘全國國家級開發區50強’。”杭州灣上虞經濟技術開發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蔣金祥表示。

按照一張規劃藍圖、一個政策體系、一個發展目標、一個項目盤子“四個一”目標,杭州灣上虞經開區力求在物理空間的基礎整合上實現多方要素的深度融合。

上虞區原有一個國家級開發區和一個省級開發區,兩區一北一南,採用兩套班子、兩支隊伍的模式,開發區既承擔規劃、建設、招商等“頭部”職能,又承擔日常社會事務管理的屬地職能。“承擔的屬地職能過多牽制了開發區開放發展的精力,培育、招商和建設主業受到較大影響,走‘精簡高效、輕裝上陣’的高質量發展之路是順勢而行,也是勢在必行。”杭州灣上虞經濟技術開發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副主任趙南興表示。

“物理融合”疊加“化學反應”,“兩區”整合“1+1﹥2”成效初顯。整合後,杭州灣上虞經開區經濟總量達到1250億、規上產值1030億、工業稅收54億,分別占上虞全區總量的60%、70%、80%,在紹興市三個國家級開發區綜合排名中位列第一。規劃面積達175平方公里,躍升成為紹興市第一大平臺,整體平臺能級進一步提升。

在高能級平臺賦能下,“兩區”的主導產業迅速實現整合優化,以原來重點發展新材料、現代醫藥兩大產業升級為重點打造的“4+3+1”產業發展體系,即主攻現代醫藥、新材料、高端裝備製造、電子信息,新佈局氫能、通用航空、電子化學品三大未來產業,配套產業創新發展的生產性服務業,高端製造集聚區、未來小城、主導產業區三大組團迅速集聚特色優勢,快速形成了“一軸兩片三組團”產城創新融合新格局。

“新材料、現代醫藥、高端裝備製造、電子信息”四大主導產業佔比突出,今年新引進18個項目總投資額達247.23億元,項目平均投資13.74億元,佔新引進項目總投資額的94%。產業層次進一步提升,產業集群優勢更加顯著,為杭州灣上虞經開區打造“萬畝千億”大平臺積蓄能量。

杭州湾上虞经开区:“两区”整合新典范绘就发展新蓝图

把“加法”做成“乘法”強化招商引資

“以前‘兩區’各自為政,產業佈局重複,項目招引同質競爭,整合後,招商引資和規劃建設等主業主職功能突出,領導幹部的精力更集中,服務更精準。”杭州灣上虞經濟技術開發區招商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兩區’整合的背後是資源的集聚和高效配置。如今通過對南北兩片進行統籌規劃,共享招商渠道庫、項目信息庫等,招引項目質量更高,投產成效更加顯著。”

截至目前,杭州灣上虞經開區共簽約落戶項目23個,總投資262.4億元,協議用地2330畝。新引進23個項目中5億元及以上項目16個,其中10億元及以上項目11個,包含50億元以上項目2個。此外,世界500強項目也取得突破,3家世界500強企業落戶杭州灣上虞經開區。

5月23日,投資超50億元、佔地500畝的國邦生命科技產業園項目在杭州灣上虞經開區落地,項目主要集中產品研發、原料藥、製劑生產、銷售的全產業鏈建設。在與杭州灣上虞經開區蛻變同頻共振的律動中,企業發展突飛猛進。浙江國邦藥業有限公司行政人事部副經理王益鋒滿懷信心地表示,“1-11月,浙江國邦藥業有限公司實現銷售19.9億元,同比增長18.4%。2020年,公司將投入1.2億元進行國邦生命科技產業園項目的前期建設,投入1.5億元建設年產973噸醫藥原料藥及其聯產產品升級改造項目,相信在各種利好助力下國邦藥業前景可期。”

隨著國邦生命科技產業園項目的重磅加碼,醫藥項目進入到一個集中爆發期,截至目前共對接醫藥項目30餘個,簽約項目6個,儲備意向項目6個,為醫藥產業的發展增添了新活力和新動力。

產業蓬勃發展,產業集聚的“乘法效應”進一步顯現,產業多形態多維度“綻放”。專注高新技術產業的紹興貝斯美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於11月15日在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鳴鑼上市,成為上虞第17家上市公司,上虞高質量發展版圖再添一席;投資30億元的宏達高端金屬新材料項目、投資超20億元的雅本化學生物酶項目、投資超10億元的元佳新材料高純電子氣半導體材料項目等紛紛落地。整合前,杭州灣上虞經開區擁有投產企業200餘家,上市掛牌企業30家;整合後,企業總數達到1300家左右,上市掛牌企業達到40家。

早在今年年初,北京聯東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就意向在北片的國家級經開區投資醫藥產業,考慮到北片已經承載較多醫藥產業,杭州灣上虞經開區招商服務中心多番溝通,引導企業優先在南片佈局電子信息產業項目。“站在全區一體化發展的角度上統籌規劃,從內部提升了產業佈局上的科學性,串聯起南北兩片產業互補互通。在有機融合的基礎上,兩片產業佈局又各有側重。北片重點發展新材料和現代醫藥兩大產業,南片則以高端製造和電子信息產業為主。”杭州灣上虞經濟技術開發區招商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資源整合、優勢互補、聯動發展的發展格局已悄然形成。

杭州湾上虞经开区:“两区”整合新典范绘就发展新蓝图

將“全面”推向“縱深”優化營商環境

企業是營商環境最直接的感受者,管理機構則是營商環境的塑造者。如何確保“兩區”整合中機構撤併不影響服務審批?不出現工作斷層?確保各項工作平順過渡?杭州灣上虞經開區在大局上謀劃,於關鍵處落子,將服務觸角延伸到企業“第一線”,為企業發展保駕護航。

自2004年落戶杭州灣上虞經開區以來,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始終深耕在營養品、香精香料、原料藥、高分子新材料等領域。“年初公司排汙、能源等指標不足,限制了新項目的建設。尤其是地方環保排汙指標總量不足,我們無法通過競拍獲得新指標,很多新項目無法啟動。”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說,“管委會得知相關情況後主動找我們瞭解情況,召開專題會議討論,開通‘綠色通道’特事特辦,很大程度上緩解了我們的經營壓力。”看著原先困擾企業許久的問題在上虞得以輕鬆解決,新和成負責人直呼:“來對地方了!”

“每隔一段時間,管委會都會安排聯企幹部對我們進行一對一走訪,收集問題後及時幫忙協調解決,在一些重點項目上直接現場辦公,審批流程和審批時間也大大縮短,快得讓人難以相信!”在體驗管委會的“服務速度”上,王益鋒深有感觸。

兩區合併後,為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杭州灣上虞經開區專門設立項目服務辦,從前期項目落地到中間項目審批、建設到最終建成投產,全程跟進項目進度,做好項目服務深度,及時協調相關部門解決項目問題。杭州灣上虞經濟技術開發區經發辦主任羅泉介紹,“我們創新構建了‘一點雙設、屬地聯動’工作模式,推行‘全面受理、即時辦理、全程代理’的全生命週期服務機制,持續落實‘三服務’,項目平均審批時間縮短至65天。”

整合後,項目服務、創新支撐、要素配套更加完善。杭州灣上虞經開區持續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切實幫助項目、企業、基層解決實際問題,快速推進重大產業發展項目、重大科技人才項目、重大城市功能項目等“三個一批”重大項目建設,確保項目早建成、早投產、早見效。截至11月底,已組織8次項目入園評審,審查項目114個,通過103個,不宜入園及暫緩11個,審批通過並列入“最多90天”考核的22個項目完成率達100%;組織5次招商洽談項目聯席會商,審查項目32個,同意准入27個;組織聯合踏勘36次,為59家企業提供審批優化服務。

因地制宜完善各項配套設施,各項城市功能項目紛至沓來,杭州灣上虞經開區“創新之區、品質之城”的城市內涵更加充實。協同創新平臺、產教融合創新園等一批創新平臺快速落地,研究院、高校、實訓基地等創新要素快速導入,服務型公寓、大學商業街、小學、幼兒園等一大批城市功能項目快速建設,以產興城、以城促產融合格局正在形成。

杭州湾上虞经开区:“两区”整合新典范绘就发展新蓝图

結束語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對上虞來說,改革永遠是進行時,“兩區”整合成為推動上虞經濟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放大器”。未來,杭州灣上虞經開區將加速實現產業高端化、信息化、智能化、綠色化、集群化轉型發展,做好整合的“後半篇文章”。面對實踐新徵程,杭州灣上虞經開區正上下求索,鼓足幹勁,爭當改革排頭兵、創新先行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