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9 滿洲裡市:大力推進“國門黨建”築牢祖國北疆安全穩定屏障

近年來,滿洲里市立足邊境口岸實際,深入實施“北疆基層黨建長廊”建設工程,以深化“五邊行動”“北疆黨旗飄”活動為抓手,以黨建為引領,整合各方資源,大力推進“國門黨建”,打出了一套城市基層黨建工作的“組合拳”,構建了組織共建、資源共享、良性互動的城市基層黨建新格局,為築牢祖國北疆安全穩定屏障提供了有力的組織保證。

“一體化”共建機制形成思想共識

滿洲里市在邊境地區完善“口岸黨建一體化”運行機制,出臺《關於加強邊境口岸城市基層黨建合作共建的意見》;根據滿洲里口岸獨特的“公、鐵、空”三位一體的整體佈局,成立口岸外事系統黨工委,建立健全《基層黨組織黨建工作督察制度》《定期評議基層黨組織和黨員辦法》《口岸聯檢聯運部門政府評價和社會監督機制工作方案》等11項黨建工作制度,推動黨建工作制度化規範化。

在街道社區,滿洲里市打造“區域黨建一體化”工作格局,制定出臺《中共滿洲里市委員會關於加強城市基層黨建工作的實施意見》,深入推進城市基層黨建工作邁上新臺階。全市街道(鎮)全部建立了區域聯合黨(工)委,實行了“大黨委制”,完善了工作例會、信息溝通和督查考核等制度。認真落實“356”工作機制,駐在6個邊防派出所的8名民警兼任社區“兩委”幹部,2名邊防派出所負責人兼任街道班子成員。

滿洲里市在工業園區推行“黨群服務一體化”工作模式,組建園區黨建工作聯盟,深入推進園區黨群共建工作,以黨建引領促進共同發展。在進口木材加工園區推行行業協會覆蓋管理和“黨工共建”指導相結合,互市貿易區採取“小微企業、集貿市場和街道社區黨建融合共建”,國際物流產業園實施地企軍警聯建聯創,社會組織孵化園堅持“一領+多元”管理體制和“雙孵化、四同步”工作法。

“一體化”共建載體推進資源共享

共享紅色教育資源。滿洲里市積極籌建國門黨建學院,充分挖掘本土紅色教育資源,使黨性教育、紅色歷史教育、國防教育常態化長效化,強化廣大黨員幹部群眾“國家、國土、國防、國民”意識。建成了5個市級黨性教育實踐基地,開展理想信念、愛國主義和黨性教育。發行《國門黨建》雙月刊,全面展示全市黨建工作新進展、新成就。

共享網絡黨建資源。滿洲里市以“一雲、一網、一圖、一端”為核心架構,打造了集智慧管理、智慧服務、智慧教育、智慧互動於一體的智慧黨建雲平臺,將市本級500餘個基層黨組織和8000餘名黨員的基礎數據整合到一個平臺,設置了在線辦轉組織關係、流動黨員掛靠、網絡志願服務、網上“三會一課”、在線學習考試等20餘項日常教育管理和服務功能,實現了黨的組織生活在平臺上全過程留痕、全方位展示。投資300餘萬元,建成“口岸黨建展示中心”,開通“滿洲里口岸黨建一體化信息網”和“口岸先鋒”微博,更好地凝聚口岸建設的強大正能量。

共享特色載體資源。結合邊檢、海關等部門執勤特點,滿洲里市創新“十分鐘黨課”“一杯茶思想彙報”“一刻鐘支委會”等組織生活形式;開展“三聯三帶四創”、機關和社區黨組織結對共建、社區和“兩新”組織“手拉手、促和諧”、邊防民警進社區等活動,不斷加深“身在社區、心繫社區、服務社區、奉獻社區”的理念;組織了“國家形象我塑造”活動,樹立“同唱一支歌,共渡一艘船”的大局意識;探索了“三聯”“三級調解”“三訪三評”等工作方法,構建了黨委領導、邊防主抓、群眾聯動、各界參與的邊境維穩工作格局。

“一體化”共建力量實現同頻共振

滿洲里市加強黨員教育凝心聚力。創辦黨建紀實電視欄目《口岸先鋒》,發行紅色詩集《我那摯守著的信仰》,錄製《滿洲里·1928》紅色廣播故事,牢牢把握話語主動權;先後製作推出《暖城》《讓黨的十九大精神在邊境口岸落地生根》等優秀黨建專題片,策劃《我們的傳家寶》《偉大的旗幟》等特別節目,在自治區主流媒體和滿洲里廣播電視臺播出;針對口岸城市出入境黨員,制定《滿洲里市境外黨員教育管理辦法》,在通關現場發放“出境黨員教育提示卡”,強化外事紀律、文明旅遊和黨員意識教育。

滿洲里市塑造服務品牌凝心聚力。創建了“黨在我心中,我在群眾中”黨員志願服務活動品牌,健全完善招募註冊、活動記錄、褒獎激勵等制度,每年“七一”表彰志願服務優秀團隊和個人。建設國門、套娃等4個紅色驛站,在廣場等公共場所設立志願服務站點20餘個,全市100多個各級各類黨員志願服務隊,每年都有近3萬人次參與城市環境綜合整治、扶危濟困、法律援助、語言翻譯、旅遊講解等志願服務活動,做到了立足崗位作貢獻、圍繞中心有作為、關鍵時刻當先鋒。

滿洲里市強化基礎保障凝心聚力。樹立黨的一切工作基礎在支部的鮮明導向,合理設置黨支部,不斷擴大黨的組織和工作覆蓋,有效激發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與戰鬥力。選優配強基層黨組織“帶頭人”,定期舉辦各領域“基層黨組織書記示範培訓班”,在非公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選聘專職黨建指導員和“第一書記”,實行專業化社會化管理;加大經費投入和保障力度,每年為每個社區匹配10萬元民生資金,黨員按不同領域制定標準下撥教育管理經費,黨費使用上注重向基層和重點領域傾斜;高標準實現“三有”目標,2018年市區兩級財政投入資金近2000萬元,新建社區辦公活動場所3個,總面積達4550平方米。全市建立了8個統一標識的黨群服務中心,完善了黨建宣傳、黨員學習、群團活動等功能,提升了黨組織的影響力和凝聚力。

“國門黨建”的深入實施,築牢了廣大黨員幹部群眾思想根基,大大促進了邊境口岸經濟發展、深度開放、社會和諧、邊疆安寧,使黨的旗幟始終在祖國北疆高高飄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