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9 如果周口下面的縣,都改回古代的名字,你覺得哪個最好聽?

河南歷史悠久,轄區內大部分縣市因為區劃變遷、避名諱等原因,都曾更改過一次或者多次名稱。

前兩天,我們剛說過洛陽地區縣名的古今對比,今天我們再來聊聊周口下轄的9個縣(市),對應的古代名稱分別是什麼呢?快來看看哪個地方的名字最好聽。

太康——陽夏

如果周口下面的縣,都改回古代的名字,你覺得哪個最好聽?

陽夏是太康在戰國至隋朝時期的舊稱。

陽夏置縣始於戰國時秦王嬴政二十年,秦統一六國後,仍沿舊制。南北朝時期,曾短暫併入扶溝縣,後又重置。

直到隋文帝開皇七年(即公元587年),改陽夏縣為太康縣,始有太康之名。開皇十八年,太康又更名為匡城,後於大業十三年(公元617年)復改為太康縣,後經唐、宋、元、明、清、民國至今,縣名一直未變。

項城——秣陵

如果周口下面的縣,都改回古代的名字,你覺得哪個最好聽?

秣陵是項城在南北朝東魏時期的舊稱。

項城在周朝初期為項子國,置縣始於漢朝,時名項縣。南北朝時期,因戰亂頻繁,項縣隸屬州郡亦時變,縣名稱亦有變化,先後有項城、秣陵之名。

隋統一後,改秣陵縣為項城縣,項城之名至今未變。1993年,項城撤縣設市,成為縣級項城市。

扶溝——桐丘

如果周口下面的縣,都改回古代的名字,你覺得哪個最好聽?

桐丘是扶溝在夏商周至秦時期的舊稱。

據水經注所載:因境內東有扶亭,西有水溝,各取一字,故城稱"扶溝"。西漢高帝11年(公元前196年)開置縣,迄今已有兩千餘年的歷史。期間雖幾經廢置,但扶溝之名一直未變。

淮陽——宛丘、陳

如果周口下面的縣,都改回古代的名字,你覺得哪個最好聽?

宛丘和陳,是淮陽在上古時期至明朝時期的舊稱。

淮陽曆史悠久,八千年前太昊伏羲氏在此建都時,名為宛丘;五千年前炎帝神農氏在此定都時,改名為陳,後為周朝十二大諸侯國之一。

秦統一六國後,始置陳縣,後於北魏時併入項縣。隋統一後,又析項縣(項城)置宛丘縣,直到明朝時廢縣併入陳州。

清雍正十二年,置淮寧縣,民國二年改為淮陽縣。2019年,淮陽撤縣設區,成為周口淮陽區。

鹿邑——苦、鳴鹿

如果周口下面的縣,都改回古代的名字,你覺得哪個最好聽?

鹿邑地區在古代的名稱變化極為頻繁。

簡單概括一下,鹿邑縣由衛真和鹿邑兩縣合併而來。其中,衛真始於春秋戰國時期所置的苦縣(後又改名為賴陵、父陽、谷陽、真源、仙源、衛真)。

而鹿邑則始於同時期所置的鳴鹿(後又改名為武平、渦州、鹿邑)。元至元二年,衛真、鹿邑兩縣合併,統稱鹿邑。後經明、清、民國至今,縣名一直未變。

西華——長平、鴻溝

如果周口下面的縣,都改回古代的名字,你覺得哪個最好聽?

長平和鴻溝是西華在秦至隋朝時期的舊稱。

西華置縣始於秦,時名長平縣。漢高祖時期在長平縣境內分置長平、西華兩縣,後長平併入西華。

隋文帝是,西華改稱鴻溝縣,唐又先後改為箕城縣、西華縣。此後,西華之名一直沿用至今。

商水——殷水

如果周口下面的縣,都改回古代的名字,你覺得哪個最好聽?

殷水是商水在隋唐時期的舊稱。

商水縣境在西漢時期分屬陽城(後改為扶蘇)、汝陽、博陽三縣。隋開皇十六年在其境域上由分置殷水縣,隋大業初年,汝陽縣(古縣名,非今洛陽汝陽縣)併入殷水縣。

唐武德五年,又並扶蘇縣入殷水縣。宋建隆元年,宋太祖趙匡胤為避其父趙弘殷名諱,改殷水縣為商水縣。此後商水之名一直沿用,至今未變。

此外,除以上七個縣(市)名字多有變化外,周口剩下的兩個縣——沈丘、鄲城,自地名使用後,幾乎沒有什麼變化。

不知道你們覺得周口縣名古今對比,哪個名字最好聽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