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5 磨盤:曾經被拋棄在房前屋後,現在卻成了炙手可熱的好寶貝

磨盤,又稱“青龍”,古代人的磨面工具,自漢代已經出現,可見磨盤的使用歷史悠久。

磨盤的材質多為花崗岩,盧氏縣人俗稱“麻子石、磨子石”,方便手工雕琢,更利用磨碎各種糧食。

磨盤:曾經被拋棄在房前屋後,現在卻成了炙手可熱的好寶貝

磨盤多為素面,少數雕刻有各類吉祥花紋,直徑多為80公分,厚度多為10公分,重量大概就是一個人能夠搬走的樣子,這樣的話就方便運輸,更利於人在推磨時的省時省力,在不需要搬運磨盤的山區,磨盤的直徑和厚度會絕大一點。

磨盤:曾經被拋棄在房前屋後,現在卻成了炙手可熱的好寶貝

磨盤分為上下兩片,上片略薄,中間鑿有兩個眼兒,方便磨面時糧食自動往下流動,邊沿呈三角形鑿有三個眼兒,方便固定磨槓。

磨盤:曾經被拋棄在房前屋後,現在卻成了炙手可熱的好寶貝

在電動鋼磨普及之後,石磨逐漸退出了人們的視線,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在靈寶市朱陽鎮的白花峪、槍馬峪、老虎峪等村落裡還有農戶用來磨玉米糝、玉米麵,最近幾年沒有去那裡了,不知道還有人在用沒有。

磨盤:曾經被拋棄在房前屋後,現在卻成了炙手可熱的好寶貝

前些年在農村的房前屋後,隨處可見被廢棄的磨盤,失去了原有的作用,也就沒有人在意它的存在。

最近幾年來,旅遊區和農家樂的異軍突起,磨盤頓時被人大量收購,有人開始用它做茶臺,有人開始把它壘院牆,集審美與復古與一體,整體效果不錯。

磨盤:曾經被拋棄在房前屋後,現在卻成了炙手可熱的好寶貝

有人開始收購,自然就有人坐地起價,剛開始一個磨盤十塊八塊錢就有人賣,後來漲到了三五十塊了,再後來就乾脆漲到了百十塊,雕工精美的甚至都賣到幾百塊錢一個了,並且是越來越少。

從鋼磨普及到現在,也才短短的二十餘年時間,誰也沒有想到曾經被遺棄的石磨盤會突然有人高價收購了,這個現象的確是讓很多人看不懂,想不通!

各位讀者又是怎麼看?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