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3 “灣區之翼”向上突圍

<table> “灣區之翼”向上突圍

11月29日,珠海機場改擴建項目航站樓工程正式動工,建成後,珠海機場的設計容量將提升至滿足年旅客吞吐量2750萬人次水平。南方日報記者 關銘榮 攝

/<table>

多年以後,當珠海機場改擴建項目航站樓工程動工的消息傳來,在熙熙攘攘的機場旅客中,回望27年前的那聲巨響,餘榮靄看到的是一座門戶城市穿越40年的交通突圍史。

11月29日,珠海機場現航站樓東側,一場簡潔而意義深刻的儀式在此拉開:珠海機場改擴建工程正式進入實施階段。按照計劃,到2023年,珠海機場將啟用T2航站樓,年旅客吞吐量達到2750萬人次水平,大約是目前實際吞吐量的2.5倍。

2018年,粵港澳大灣區機場群航班起降量約141萬架次,旅客吞吐量超過2億人次,運輸規模居全球灣區機場群之首。

經過國際競標,此次珠海機場T2航站樓的設計方案為“灣區之翼,山海航城,碧波銀貝,花園空港”。在粵港澳大灣區機場競合的“五足鼎立”格局中,珠海機場如何找準定位、向上突圍,真正打造為“灣區之翼”,再次成為珠海經濟騰飛的羽翼?

南方日報記者 林鬱鴻 董謙君

新航站樓

可滿足年吞吐量2750萬人次要求

時至今日,27年前的那聲巨響,仍清晰地迴盪在餘榮靄的記憶深處,儘管今年的他已屆七旬。

1992年12月28日13時50分,西區炮臺山“轟隆”一聲巨響,1.2萬噸TNT的連鎖式爆炸,成為當時世界爆破史上最大規模的爆破。自此,珠海機場的建設工作正式拉開序幕。

“機場於珠海的意義,太過重大!”珠海市人大原副主任餘榮靄在1992年擔任珠海西區建設指揮部副總指揮,他在回憶時說,在珠海經濟特區成立後,由於“無機場、無港口、無鐵路”,許多海外投資者、實業家滿懷期待地來,卻都紛紛搖頭而去。

於是,建造珠海機場、深水港口和打通連接香港的海上通道等,紛紛在艱難中上馬,被後來者視為奠定珠海騰飛的重大工程。

今年,在港珠澳大橋正式啟用一年後,珠海機場迎來重大升級改造。

珠海機場集團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珠海機場改擴建工程,以2027年旅客吞吐量2750萬為建設目標年,主要建設內容包括新建T2航站樓、配套機坪、第二平行滑行道、消防主站遷建、試車位、隔離機位等配套工程,項目總投資約48.02億元,整體工程建設預計2023年6月底完工。

2018年,珠海機場年客流量一舉突破千萬人次大關,成為國內僅有的兩個地級市千萬級別機場。僅今年上半年,珠海機場旅客吞吐量達到589.9萬人次,同比增長8.1%。

“從機場流量增長情況看,馬上又會面臨飽和,保障能力亟待提升,因此必須及時啟動改擴建工程。”珠海航空城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機場事務部副總監梁濱表示,而按照預計,今年機場旅客吞吐量就將突破T1航站樓1200萬人次的設計容量,現有T1航站樓建築面積僅9.2萬平方米,現有跑道長4000米、寬45米,正在建設的國際樓、貴賓樓建築面積也僅2.5萬平方米。

據介紹,珠海機場改擴建工程自項目籌建初始就被列入珠海市2019年僅有的省發改委督辦項目,主要建設內容包括新建T2航站樓、配套機坪、第二平行滑行道、消防主站遷建、試車位、隔離機位等配套工程,整體按滿足2027年年旅客吞吐量2750萬人次、年貨郵吞吐量10.4萬噸、年客機起降19.8萬架次的目標設計。

航空物流

新建空港國際智慧物流園

起降量約141萬架次,旅客吞吐量超過2億人次,運輸規模居全球灣區機場群之首,這是粵港澳大灣區機場群2018年交出的成績單。

實際上,珠海機場此次改擴建背後,有著更深層次的考量。

今年2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建設世界級機場群,加強空域協調和空管協作,優化調整空域結構,提高空域資源使用效率。隨後,推進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一系列行動計劃陸續出臺。

粵港澳大灣區內匯聚了包括香港、澳門、廣州、深圳、珠海等城市的7個機場,共計11條跑道,灣區內空域小、流量大,是全球空域最複雜的地區之一。在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機場群的建設中,如何找準定位,成為珠海機場能否向上突圍的關鍵之舉。

根據《珠海機場總體規劃》,珠海機場的定位目標是複合型國際幹線機場。未來10年,珠海機場將努力建設成為區域性的航空客貨運樞紐機場,並發展成為現代化大型民航運輸機場。

然而,尷尬的是,瞄準航空客貨運樞紐機場的珠海機場,2018年的年貨運量卻不足5萬噸,貨運發展明顯滯後。在業內人士看來,按照客貨平衡的要求,千萬級機場至少應該有超過30萬噸的貨運量。而現狀與珠海打造珠三角西岸中心城市的定位不相符,也無法滿足航空物流的市場需要,可以說是“一條腿在走路”。

“因此,除了改擴建項目,我們還在加快推進珠海機場綜合交通樞紐及空港國際智慧物流園等重點項目建設”。珠海航空城(機場)集團副總經理劉國濤介紹,目前規劃的空港國際智慧物流園將於年內啟動建設,項目佔地面積約22萬平方米,首期總投資約5億元,計劃2020年建成投產。“重點與香港機場互補合作航空物流,發展國內國際貨運、快遞分撥中心、倉儲租賃、冷鏈運輸、跨境電商等業務,力爭迅速提升珠海機場的貨運吞吐量。”

聯運交通

機場綜合交通樞紐明年啟動建設

就在珠海機場改擴建工程正式動工的前半個月,來自廣州、香港、深圳、澳門、珠海的機場管理機構代表及民航業內人士一同出席了2019年粵港澳大灣區五大機場高層聯席會議。

其中,倡導推動大灣區主要機場地面交通的互聯互通,著力完善空鐵、空陸、空海聯運政策,推動地鐵、高鐵、城軌、高速公路等在各機場集成,成為了參會者的共識。

11月初,隨著首列動檢車從珠海站開出,廣珠城軌延長線(下稱“珠機城際”)聯調聯試工作正式啟動,全線正式通車運營進入倒計時。按照樂觀估計,在此之後,珠機城際二期工程,即橫琴長隆站至珠海機場站有望於2023年通車。

對此,劉國濤表示,圍繞建設複合型國際幹線機場、粵港澳大灣區珠江西岸航空樞紐的發展定位,投資54億元建設的珠海機場綜合交通樞也將在明年6月動工。

據介紹,建設機場綜合交通樞紐項目主要為解決現有T1航站樓與未來建設的T2航站樓、城際鐵路站、地鐵站、長途客運站等重要交通節點之間的換乘需求,並將進一步完善和提升珠海機場運營品質、提高空鐵聯運的效率與旅客舒適度。

按照規劃,機場綜合交通樞紐位於機場現狀航站樓北側,未來將按照“立足近期、銜接遠期”的理念,構建便捷高效的立體空間。建設內容包括樓前交通樞紐、配套商業服務中心、進出T1、T2航站樓前車道邊及樓前高架、通往北區連廊及人行天橋、航站樓前景觀綠化、地鐵站臺土建預留、軌道及軌道交通旅客行李通道等。

“未來,這一交通樞紐將成為T1、T2航站樓進出港旅客與各種交通工具(城軌、地鐵、大巴、公交車、出租車及私家車)換乘的場所,也將配有商業服務中心、航站樓及交通樞紐配建地下室人防及大巴、出租車、公交車蓄車場等。”劉國濤說。

“目前珠海機場千萬客流量僅靠公路接駁,空港聯運能力弱。”劉國濤表示,在綜合交通樞紐項目建成後,珠海機場將真正具備成為“複合型國際幹線機場”的能力。

■鏈接

珠海機場設計亮點一覽

《廣東省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十三五”規劃》對珠海機場的規劃定位為“複合型國際幹線機場”,主要服務珠江西岸及周邊地區,主要發展客運和國內、東南亞貨運航線網絡。

珠海機場為了更好地打造“複合型國際幹線機場”,在建設過程中有如下幾個亮點:

(1)“灣區之翼”的設計方案。珠海機場改擴建工程自立項的定位就是建設一流機場,T2航站樓方案設計經過國際競標,最終確定的設計方案為“灣區之翼,山海航城,碧波銀貝,花園空港”,結合了山海和珠海本地的文化特點,空間動感,造型優美,共同呼應珠海輕鬆休閒的城市氛圍。

(2)以人為本,注重旅客體驗。珠海機場T2航站樓是一座提供多樣化旅客體驗的機場:T字構型、立體分散式出發和步行距離最短的設計都體現了航站樓高效便捷的特點,輕盈、流動的室內空間體現了地域海洋文化,在空側觀景平臺、母嬰候機室、特色組團座椅、兒童遊戲區、特殊旅客休息區等方面充分體現了人文關懷。

(3)四型機場建設。T2航站樓建設過程中採用的電動可調節外遮陽系統,雨水收集和中水利用系統,再生能源及清潔能源、可再循環材料利用充分體現了綠色環保的理念,利用了結構全生命週期建康監測、BIM技術、大數據、雲平臺、物聯網、安檢信息管理系統、無紙化通關、自助登機等最新技術,珠海機場將建設成為一座“平安、智慧、人文、綠色”的四型機場。

珠海機場改擴建後給市民帶來哪些便利?

(1)提升旅客體驗。T2航站樓的硬軟件設施更加的完善,各方面的服務都會有質的提升,旅客的體驗感更好。新建T2航站樓未來作為珠海市的地標建築,是城市對外的窗口,不僅提升珠海城市形象,也將是新的網紅打卡點。

(2)提供多樣的出行選擇。珠海機場改擴建完工後,將吸引更多的航空公司到珠海機場開闢新航線,為珠海市民提供更加豐富的選擇和更加便利的出行。

(3)機場交通更便捷。航站樓將與城軌無縫對接,方便出行,隨著配套綜合交通樞紐的投入使用,市民今後可以選擇多種交通方式(公交、城軌)到機場乘機。

(4)促進經濟發展,激發城市活力。珠海自然環境優美,山清水秀,海域廣闊,素有百島之市的美稱,城市規劃和建設獨具匠心,自然和諧,優雅別緻,特別是2019年4月國務院批覆了橫琴國際休閒旅遊島建設方案。珠海機場改擴建工程完成後,將進一步推動珠海市的旅遊發展,促進珠海地區經濟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