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 最聰明綜藝《嗨唱轉起來》:最熱網紅+流量小鮮+流行歌手=爆款

最開始關注這檔綜藝,是因為喜歡一個詞彙——原創

這個詞有力量,也有驕傲的個性。

以至於,讀到它的人會聯想會看到,作品的辛酸、藝術的執著、文明的起源。

《嗨唱轉起來》正是一個關於音樂與快樂的原創節目,它打破陳規,它從頭到腳從裡到外的創新綜藝。

主持人:羅志祥、謝娜

常駐嘉賓:大張偉、鳳凰傳奇、郭麒麟、劉維


最聰明綜藝《嗨唱轉起來》:最熱網紅+流量小鮮+流行歌手=爆款


01,第一新:規則簡單粗暴

規則與形式是它創新設計的第一步。

它定位於純粹開心玩音樂,便不能讓選手感到緊張,不能要專業嚴肅的評委,於是摒棄了大眾化的賽制式。

轉換成唱歌投票出結果,一條龍終結式。


最聰明綜藝《嗨唱轉起來》:最熱網紅+流量小鮮+流行歌手=爆款


以下為規矩:

選手隱藏在幕後唱歌,如果沙發客(當期邀請的嘉賓們)有三位拉桿(投票意思),這人便有機會從幕後轉到臺前來露臉。

當此人現出真容後,主持人會象徵性問幾句給鏡頭介紹自己,接著演唱第二首歌,需要征服的是80%觀眾的耳朵。假如演唱60s後達不到80%觀眾支持,跟拉桿不足3位沙發客的待遇一樣,直接被送走。

沒有離場感言的煽情環節,沒有尷尬流淚的老套戲份,一切發生的很快,前一個被送走,下一個繼續輪著來。

留下的人,才有現場沙發坐。

簡單的規則,快節奏的頻率,讓節目少了很多尿點,讓觀眾能夠全程高頻享受音樂。

這是節目的聰慧之處,它最大限度的規避了負能量,讓“失敗”感消失,便不會牽引出觀眾的壞情緒。

儘可能的減少“不快樂”的成分,剩下的便只有快樂可追尋。

當然,這種設計還有最大的一個好處:主持人一直是老好人,嘉賓也不會得罪人。

嗨唱大玩家羅志祥與謝娜,節目的男女主持,他們完全置身事外,逢淘汰就甩鍋:

如果選手第一關就被淘汰,他們就拿不拉桿的嘉賓開涮;如果選手第二關才被淘汰,他們一本正經一臉遺憾的懟觀眾,“為什麼呀?唱的這麼好,你們都不投票?要求太嚴格了吧,你們!……”

而觀眾,每每被diss,都有一種“我好有權利,我好厲害”的感覺。

所以,就算有人失敗離場,也不會影響每個角色的心情,主持人乘機抖機靈,嘉賓有空上鏡頭,觀眾心裡好滿足。


最聰明綜藝《嗨唱轉起來》:最熱網紅+流量小鮮+流行歌手=爆款


為什麼不論選手是網紅還是大明星,都會被限制每首歌只唱60s呢?

因為要給金主爸爸網易雲音樂籠絡用戶的機會:想聽完整版,就下載我!

你看,連冠名商都很是開心。

奇妙的設計,保證了“人人嗨”。

02,第二新:短視頻網紅大熒幕化

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的崛起,直播的盛行,造就了這個時代最特別的產物:網紅。

其中不乏有貌有才有趣的靈魂,只是苦於平臺限制,一直隱匿於幕後。

哪怕天天刷他們的新視頻,私心裡依然會覺得他們虛幻、遙遠、上不了檯面。

而《嗨唱轉起來》恰恰鼓勵了這些網紅歌者,從屏幕後勇敢的走到臺前來。除卻了一百度的美顏與濾鏡,以真正的相貌與聲音為依仗,表現真實的自己。


最聰明綜藝《嗨唱轉起來》:最熱網紅+流量小鮮+流行歌手=爆款

馮提莫


最聰明綜藝《嗨唱轉起來》:最熱網紅+流量小鮮+流行歌手=爆款

王七七


王七七、兔總、馮提莫、丫蛋蛋、大牛等都是其中有實力的佼佼者。

模仿歌手錘娜麗莎,曾參加《奇葩說》辯論,雖然第一關被淘汰,但被蔡康永點名鼓勵。


最聰明綜藝《嗨唱轉起來》:最熱網紅+流量小鮮+流行歌手=爆款

錘娜麗莎


意想不到的3sunshine組合,曾經靠“素顏醜”爆火,如今“全美妝”出現在舞臺。


最聰明綜藝《嗨唱轉起來》:最熱網紅+流量小鮮+流行歌手=爆款

3sunshine


還有修樓梯站隊常駐嘉賓cto組合,每一次被送走,下一次又洗剪吹染燙新造型回來。

……

這些有特色有個性的網紅們,都給節目貢獻了不少亮點槽點與笑點。

他們願意來此,一是因為節目輕鬆愉快的調性讓人無懼,二是因為節目簡單幹脆的過關獎勵:

成功闖過兩關,直接上湖南春晚。

有機會登上更大的舞臺唱歌,意味著擴大圈粉範圍,拿到新offer,刷新簡歷資歷,還有機會從此打開通往娛樂圈新世界大門、轉型。

於網紅,於節目方,都是雙贏。

雙贏模式,保證了內容有料。

03,第三新:巨星歌手與當紅歌手都來助陣

除了春晚,再沒有節目像《嗨唱轉起來》這麼有面子,請來如此大陣容歌手。

有新生代當紅歌手劉宇寧、王子異、尤長靖、仝卓等;


最聰明綜藝《嗨唱轉起來》:最熱網紅+流量小鮮+流行歌手=爆款

劉宇寧


最聰明綜藝《嗨唱轉起來》:最熱網紅+流量小鮮+流行歌手=爆款

王子異


最聰明綜藝《嗨唱轉起來》:最熱網紅+流量小鮮+流行歌手=爆款

仝卓


也有巨星歌手張靚穎、張碧晨、騰格爾、林志炫、Ella等;


最聰明綜藝《嗨唱轉起來》:最熱網紅+流量小鮮+流行歌手=爆款

張靚穎


最聰明綜藝《嗨唱轉起來》:最熱網紅+流量小鮮+流行歌手=爆款

張碧晨


更有經典紅歌演唱者:楊鈺瑩、鳳凰傳奇、李克勤、徐懷鈺、阿牛等;


最聰明綜藝《嗨唱轉起來》:最熱網紅+流量小鮮+流行歌手=爆款

徐懷鈺


最聰明綜藝《嗨唱轉起來》:最熱網紅+流量小鮮+流行歌手=爆款


天籟的嗓音,久違的面容,很多時候,他們一開口,你就哭了。

這些成名歌手們的出場方式也很是特別,並非像傳統節目一般,先由主持人彩虹屁一番再大呼喊其名,底下粉絲一片熱烈歡呼中緩緩出鏡。

而是與其他網紅一樣:主持人佯裝不知完全不作提醒,甚至有人按照標籤猜出還做誤導。歌手只能以無名氏身份隱藏在幕後唱歌,打動嘉賓拉桿才能轉出來。

這裡就出現了一個大bug:唱功稍欠或狀態不好,或當期嘉賓恰好全是不懂音樂的演員擔任,極有可能達不到三人拉桿就被打回去。

有點丟臉。

第一期的鳳凰傳奇之一曾毅就鬧了個烏龍,嘉賓都不認識他,而他唱的也一般,差點拉桿不足三位被轉走。

幸好玲花是在場嘉賓之一,看清來人,當即四面煽動其他嘉賓統統拉桿救同夥……

一期之後,觀眾get節目“一視同仁”性格之後,便跟著節目節奏帶腦走,開始對出場的每一個選手都抱持較大的期待和好奇。

臺上臺下一起猜測,彩蛋一出,一起狂歡。

別具一格的明星出場方式,讓觀眾互動更緊密,期待感更強。

04,第四新:流量小鮮與實力演員紛紛坐鎮

為了節目更加吸引宅客劇迷們,節目組還費勁心思,每期請來流量小鮮肉與實力演員坐鎮。

已經出場有張衛健、潘粵明、白鹿、林允、程瀟、沈月、王一博……


最聰明綜藝《嗨唱轉起來》:最熱網紅+流量小鮮+流行歌手=爆款

王一博


每一個人名,單擰出來,就是流量與實力認證,更是帶客男女神。

當然也有尷尬之處:大部分演員對音樂不通,唱的好不好無法判定。拉桿環節還可以入鄉隨俗,聰明的看齊音樂屬性嘉賓,但拉桿之後,他們無話可說無梗可聊,只能作為背景板枯坐一期。

偶像演員平日裡眾星捧月慣了,在此節目卻處境尷尬,似乎不太好?

不過轉頭一想,它頗有深意:

  • 第一,節目對演員們的忽視與不照顧,正是為了突出節目真正的主角——嗨唱歌手們,演員只需在劇裡做男女主就好,音樂綜藝還得看唱將。
  • 第二,邀請演員來,就是為節目帶流量與粉絲的。任務完成後,演員既是節目花瓶,又擔當觀眾代表,好看又實用。

請來演員嘉賓不作採訪不給宣傳,直接冷落的這種操作,沒讓節目本末倒置,我竟然想點贊。

05,第五新:特色主題與文案標籤

《嗨唱轉起來》並非無腦炫歌,而是經過精心的選擇與設計,它刻意針對每期嘉賓與選手的性質與特色,挑選經典傳頌的20餘首歌,對應設計每期主題。

比如主題“一首歌證明你老了”,會請來95後與95前代表嘉賓,年輕與年老對應。其實在表達,音樂不分年齡。

主題“隱藏的歌手”,奧運冠軍、職業賽車手、整脊師等各行業職業人跨界,登臨獻唱、振奮人心。表達的是,音樂不分職業。

主題“影視金曲”,一首首熟悉的歌聲響起,一部部經典影視劇隨之浮出腦海,感動又懷念。表達著,音樂是一部好劇的昇華。


最聰明綜藝《嗨唱轉起來》:最熱網紅+流量小鮮+流行歌手=爆款


……

對於隱藏在幕後的選手,它也精巧的設計了標籤,文案相當有水準。

“生活創想家,無敵破爛王”給的是黃雅莉,她擅於收集生活中沒用的東西,用一雙巧手把他們組裝成一個個實用的藝術品裝置。

“不愧是酷蓋”給到王一博,他不僅是主持,還唱歌、跳舞、能演、賽車,如此全能男子,酷蓋沒跑了。

“今夜不做張大爺,玫瑰與你來相約”竟然是張碧晨唱紅玫瑰出場。就算她說自己生活中穿著走路隨意的跟個老人家似得,我也想說一聽你唱歌就把你封神了,無論唱什麼都好聽到哭。


最聰明綜藝《嗨唱轉起來》:最熱網紅+流量小鮮+流行歌手=爆款

張靚穎談追劇


“資深劇迷張小姐”說的是張靚穎,她追劇入魔,三天三夜不言不睡惡補《甄嬛傳》,哪怕登臺演唱也懷揣ipad到最後一刻。一句話展示了另一面的張靚穎,平凡而可愛。她唱的影視金曲很多,每一首都是一份深刻雋永的記憶。現場演繹的那首精絕古城主題曲《順流而下》,高潮部分海豚音起,耳朵炸了、無人能及。我敢說,她的歌難度極高,鮮有人能翻唱。

……

如果你留意的話,每一期的主題與每一個人物標籤都很有意義,很動人。

06,第六新:開場短劇光明假唱

除了以上,還有個別開生面的開場小品劇場。

每一期,男女主持與常駐嘉賓,會根據主題穿衣打扮,演繹一段帶故事屬性與音樂屬性的搞笑開場。

這個開場裡,謝娜會一本正經的假唱,但每每都被其他人毫不留情的戳破:

你假唱就假唱嗎,還用別人的聲音假唱,真沒見過!

接著就淪為眾矢之的,被其他人狂嘲。

她願意淪為笑柄,保持本尊特質“哈哈哈哈……”過。

開場即暖場,可謂之有心。


最聰明綜藝《嗨唱轉起來》:最熱網紅+流量小鮮+流行歌手=爆款


忠於原創,立足觀眾,每一個環節精準而用心,是這個節目難能可貴之處。

收看它,或許不能給你帶來任何啟迪人心的意義,只有純粹的快樂與感動。

縱然你笑點高笑不出,也終會在某一刻、某一個人、某一個聲音出現時,備受觸動、想哭。


分享到:


相關文章: